◆ 全景式一战史诗:从陆地战场到海空战场,从欧洲战场到亚非战场、从前线到后方、战场从真实战场到思想战场!
◆ 女性为权利而战——千万女性走出厨房奔向工厂和战地医院!
◆ 殖民地为尊严而战——中国劳工远赴欧洲,非洲数百万军民参战!
◆ 民众为思想解放而战——左翼思潮盛行,俄国革命掀开历史全新一页!
◆ 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院士、牛津大学战争史教授休·斯特罗恩领衔主编,24位来自欧美的顶级一战史学者鼎力著成
◆ 100多位院士级大师,40余年打造牛津经典!
◆ 牛津大学指定教材!牛津大学出版社镇社之宝!
◆ 既是专业级,又是入门级!
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已在拿破仑战争后享受了百年和平的欧洲没人意识到,这次乏人问津的刺杀会在一个月后引爆一场席卷全球33个国家、波及15亿人口的战争……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在有形战场上,战火从欧洲燃烧至亚洲和非洲,从陆地燃烧至天空和海洋;在无形战场上,战火点燃了积压已久的性别、种族、阶级等全面的社会矛盾:
女性为权利而战——千万女性走出厨房奔向工厂和战地医院;殖民地为尊严而战——非洲数百万军民参战,他们仅是希望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民族独立与种族隔离的终结;民众为思想解放而战——英国工党走上政治舞台、德国左派积极反战、俄国的一场红色风暴更是掀开了历史的全新一页……
牛津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一章节选,有删减)
1905年以后,欧洲的外交官、战略制定者和政治领导人都面临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其中一些问题长期困扰着欧洲大陆,另外一些则是更早时期的问题附带的结果,有些问题得到了解决,有些却悬而未决。持续多年的欧洲东部问题,成为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自1878年以来,欧洲列强凭借自己的力量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大部分领土,也就是所谓的“欧洲病夫”,因为英国占领了埃及和塞浦路斯,法国占领了摩洛哥和突尼斯,意大利占领了的黎波里(利比亚),奥匈帝国占领了波黑。1912—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使得奥斯曼帝国失去对巴尔干半岛的控制。但是,由于俄国、塞尔维亚和哈布斯堡王朝仍然在争夺控制权,所以巴尔干半岛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俄国打算以“斯拉夫兄弟”的名义获得主导话语权;奥匈帝国希望凭借巴尔干半岛而成为通向东方的桥梁,继续它的历史使命;塞尔维亚意图争取出海口。
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哈布斯堡王朝,它也被认为“病入膏肓”。对许多人来说,这一问题是:在民族主义和民主政治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拥有5000万居民的欧洲第三大国能否以一个多民族帝制国家的身份而继续存在下去。多数邻国觊觎奥匈帝国的领土,但有一个国家迫切地希望它能存活下来,即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的北边邻国和同盟国(德奥同盟关系始于1879年)。
奥托·冯·俾斯麦在19世纪60年代为德国统一而做出的努力和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使德国走向了统一。由此一来,德国占据了欧洲的核心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德国早已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且它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强。1900年后,德国开始推行激进的世界政策和无节制的海军政策,这震惊了大多数欧洲国家。对许多国家而言,德国的野心就是第三大欧洲问题。而且让情形变得更加复杂的是,任何一届德国政府都不会轻易让俄国从奥匈帝国的解体中有所获益——因为那样的话,俄国将会对德国的东部边境构成更大的威胁。德国实力强大,这会促使英国和法国以势力均衡为出发点,向俄国寻求帮助,从而震慑和威胁德国。
……
几十年来,帝国之间的竞争传统就是对军事和海军筹备工作提供大力支持。19世纪晚期,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对殖民地和帝国势力进行争夺。20世纪初期,紧张局势并没有得到缓解。两次摩洛哥危机和1908年的波斯尼亚吞并事件让欧洲大陆离危险局势更进一步;近东问题和之前一样棘手。1911年9月,意大利入侵的黎波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在帝国主义之间的竞争中,英德、英法、英俄以及奥匈帝国、塞尔维亚、意大利和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
对英国而言,为抵抗南非的荷兰后裔布尔人,布尔战争(1899—1902年)爆发,它暴露出“光荣孤立”政策所隐含的风险。因此,英国政府开始寻找伙伴。1902年,英、日结盟,保障了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不被俄国蚕食,英国首次尝到了结盟的甜头。紧接着,英国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跟法国和俄国缔结协约,每一份协议都旨在遏制或终结帝国主义之间的敌对倾向。确切地说,尽管英国在当时还保有放手大干的权利,但是签署这些协议后,英国的帝国政治和大陆政治开始变得错综复杂。
列强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了帝国主义竞争,并且有所超越。一般来说,除了关税问题,列强之间的贸易活动较为容易。奥地利人会跟俄国人订购武器,英国人会根据市场需求建造船只,德国人会向俄国人出售货物,法国人到处兜售武器。但是,为了安抚俄国,法国慢慢把哈布斯堡排挤出巴黎的金融市场。这样一来,各国的贷款制度日益僵化,就连平时最慷慨的英国也不再对奥地利有求必应。尽管如此,维也纳没有花费多少工夫,就在柏林和纽约筹集到了资金。国际贸易和银行业仍然拥有国际化前景,十分警惕战争。对金融界来说,维持和平是唯一合理的政策。
在构成国际政治背景的主要国家中,猖獗、充满敌意和激情的民族主义没有合理性可言,而且比任何人的出现都更为危险。1914年,由于受法国大革命、文化传播以及历史神话发展的刺激,民族主义已经变成了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把玩的对象。虽然在1900年后,每个国家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主义,但是民族主义在1911年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雷蒙·普恩加莱先后出任法国外交部部长和总统职位;在他的领导下,法国实现了一次真正的民族主义复兴。在英国,由于北爱尔兰的基督教徒拒绝接受爱尔兰地方自治,爱尔兰问题发展到新高度。德国内部的分歧不再那么强势,常常和缺乏深谋远虑的普鲁士军国主义混合在一起。在意大利,狂暴的民族主义者都在关注奥匈帝国占领蒂罗尔州和达尔马提亚海岸的事。对俄国来说,每个巴尔干问题都是对斯拉夫人兄弟情谊和俄国激进民族主义的考验。在民族主义的作用下,欧洲大部分地区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火药桶。
但是哈布斯堡帝国独树一帜,因为11个民族在这里经过一番斗争后,最终还是在一起生活。凭借1867年的二元君主宪政安排,德国—奥地利和匈牙利控制了这两个国家的政治机构。但是他们必须适应民族多样性,相应地调整他们的对内和对外政策。事实上,哈布斯堡的领导人曾做出努力,向捷克人、波兰人和国内其他民族做出让步,包括斐迪南大公在内的一些领导人甚至准备好付出更多努力。但是不愿妥协的匈牙利精英拒绝为其他组织削弱自己的政治力量。而哈布斯堡的邻国就不怎么友善了,因为罗马尼亚企图占领特兰西瓦尼亚,意大利打算至少把蒂罗尔州收入囊中,俄国想看到帝国的解体,而贝尔格莱德地区的塞尔维亚人打算在哈布斯堡帝国的领土上创造一个大塞尔维亚王国。受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刺激,其他国家打算建立一个全新的、属于南斯拉夫人的王国。
……
不过可能塞尔维亚的情况最为危险,因为塞尔维亚的文官政府(得到俄国的支持)不断受到塞尔维亚军队的攻击,军队试图成为国中之国。更糟糕的是,尼古拉·帕耶伊总理于6月初下台,但在俄国的坚持下实现复辟。尽管欧洲的这些内部问题令人担忧,但并不会给国际和平带来危险。亚瑟·尼克尔森长期以来一直担任英国的外事副国务卿,1914年5月初他表示,近几年从未见过如此稳定的国际局势。
6月28日星期天,萨拉热窝的两声枪响打破了这种假象。这次枪击事件必然会将欧洲各国内外政策的所有危险点集中在一起,随之而来的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章∣战争缘起
第二章∣同盟国的战略,1914— 1917年
第三章∣运动战:东西线战场,1914— 1915年
第四章∣协约国策略,1914— 1917年
第五章∣巴尔干半岛,1914— 1918年
第六章∣土耳其战争
第七章∣非洲大陆的战争
第八章∣海 战
第九章∣经济战
……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这是你可能得到的最完整的战争快照。”
——北方回声报(Northern Echo)
“一本精美高雅、编撰精良的书。”
——战史(History of War)
“牛津欧洲史”精选了最好的历史学家,叙述生动、趣味盎然,学术但非常具有可读性。
——约翰·凯尼恩(英国观察员)
这套书应该放在每个学校的书包里、每个学生的桌子上、每个图书馆的目录里,甚至每个人的咖啡桌上。
——彼得·克拉克(《今日历史》杂志撰稿人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高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读的东西。
——弗农·波格丹诺(伦敦国王学院政府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