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掌握语言学习的技巧——基于需求分析语言学习策略》:
五、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接收、存储、加工、提取信息的能力,具体地说,认知能力是指人们对事物的构成、与其他事物的联系、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及对事物的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记忆、观察、思维、直觉、想象、注意都属于认知能力的范畴。下面主要从记忆、想象与注意三个层面来分析。
(一)语言学习中的记忆能力
记忆就是生活中认识过的事物或做过的事情在人的头脑中遗留的印迹。人们在生活中常常接触这样或那样的事物,这些事物刺激人们的感觉器官,产生了相关的感觉、知觉,同时引发人们的语言、思想、情感和行动。这些活动在人脑中留下一定印迹,并且在一定的条件影响下会再现出来,它们作为过去的经验参与以后的心理活动,这就是记忆。
记忆在人的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学习者来说,记忆是巩固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学习的知识如果没有及时巩固,便无法继续开展和进行。有了记忆,人们才能在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使先后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让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的统一的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和保持两个方面。识记是获得和巩固知识经验的过程,而保持是对识记的进一步巩固。记忆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再认和回忆。当以往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在人们面前出现,并能认出来,这便是再认。回忆也称为重现,即过去经历过的事或物不在眼前,却能在脑海中重新呈现出来。所以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一保持一再认一回忆。
一个人记忆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良好的记忆能在后天的学习和训练中获得。记忆的过程是识记一保持一再认一回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识记是开始,是保持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特别在记忆要求较高的小学外语学习中,首先要帮助学习者培养良好的识记习惯。识记是一种有意的反复感知或印迹保持的过程,通过识记可以形成比较牢固的记忆,称为有意识记,但也有无意识记的成分。为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习者的无意识记,以此提高他们有意识记的能力。无意识记有很大的选择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尤其是那些符合自己兴趣、爱好、需要的事情,以及能激起学习者情绪的事情,会给学习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记住。
在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学习者记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以后外语学习的好坏。因此,语言教学应充分利用学习者的记忆特点,适当地把学习内容融合在学习者的活动中。例如,用教唱英语歌曲、英语儿歌等方法来帮助练习语音、语调。当然,在语言教学中,教师如果仅靠无意记忆向学习者传授知识,学习者往往会忽视必要的记忆内容,因此培养学习者的有意记忆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在语言教学课上教师应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让学习者明白要记住哪些单词和句型。如果要求不明确,学习者的学习随意性大,那么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必然会下降。所以,教师培养学习者有意记忆的能力是学习者获得系统知识的必经之路。为了使有意记忆在学习中起支配作用,教师应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增强学习者的记忆效果。生活中人们对理解的东西往往不易忘记,外语教学也是如此,若要学习者记得牢,就一定要让他们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习者抓住事物特征、找出规律性的能力,这样有利于有意记忆。例如,教单词go时,按英语发音特点,可用no来引出;教duck时,可用bus来引出。在教授新句型时,可用旧句型引出新句型。这样教授学习者容易理解,感到有规律可遵循,并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但要注意,用相同读音来引出新词的方法亦不是绝对的,不宜机械地套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