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那个逝去的藏泉年代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往往有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那里蕴含着你最深、最真的情怀。而我的情怀,来自那个特别的年代。
那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的故乡杭州,正经历着一场大变化。旧城改造、大运河治理、西湖疏浚清淤等一系列工程,都在紧张进行中。与此同时,从城墙下、运河里、西湖中发现了无数历代古物件,如瓷片、铜器、杂件、古钱币等,其数量之巨大、种类之繁多,堪称杭州有史以来之最。而当时我还在读小学。
记得那时的杭州城,车辆不拥堵,西湖边人少,生活节奏也很慢。我和同学每天步行去上学,半路上时常会遇见一些地摊,摆放着一些碎瓷片或是几串古钱,它们有的是旧城改造出土的,有的是河里或湖里打捞上来的,民工模样的摊主在叫卖着,这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在各类古物中,最吸引我们的,就是历朝历代的古钱币。记得我最初买到的处女藏品,是北宋徽宗的大观通宝(图1),它的秀美文字、斑驳锈迹与千百年沧桑气息,对我产生了巨大魔力。端详它时,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在与古人对话。从此,我与几名同窗好友一起,走上了收藏古泉之路。
每到周末,我们便相约去岳王路花鸟市场、鼓楼城墙、运河埠头等处淘宝。那些地方人头攒动,到处是地摊,古钱币一堆堆摆放着,少则几斤,多则数十斤,甚至上百斤。当时,西汉王莽货布才卖8元钱,明朝大天启才15元,连金国泰和重宝也只要50多元。而单价卖到100元以上的钱币,如今价格都已上涨到几万、十几万,甚至上百万元了。当年的钱币集市,男女老少都有参与其中,场面热闹,至今让我们记忆深刻。
虽说当时古钱价格便宜,然而,对于只有几元甚至几角零用钱的我们来说,已经是高价了。于是,我们把买漫画书、吃棒冰的钱,几乎全部省下来,用来买古钱币。
比如我,先把普通北宋钱、清朝钱收集完整,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沉浸在古泉世界中,无法自拔。到了中学时代,我曾经为了买一把三字刀(图2),吃了两个月泡饭;曾为集齐一整套南宋钱币(图3),找遍数万枚古钱。我也曾经为淘到一枚靖康通宝,发疯似的买下100多斤宋钱。每当期盼的古泉到手,我们往往兴奋不已,爱不释手地把玩,身心有一种奇特的满足感,觉得人生有此,别无他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时候的天,总是那样的蓝,日子过得那样悠长,我们年少的心,总是充满着对古泉的狂热。小泉友们彼此之间,时常交流心得、欣赏藏品,总有看不完的古泉,聊不完的话题。如今,这一切都成为珍贵的人生记忆。
在收藏古泉之路上,我有幸结识了几位老藏家,能得到他们的指引与教诲,甚为感激。同时,他们收藏钱币的毅力和情怀,让我肃然起敬。后来,杭州成立了钱币学会,钱币成为中国第二大收藏品种,泉友的人数更多了。
那时的我们,虽只是学生,但对古泉的追求却是狂热的。
P3-4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