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话说茉莉花茶
0.00     定价 ¥ 2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55023135
  • 作      者:
    翁文峰
  • 出 版 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9-01
收藏
作者简介
  翁文峰,福州人,1969年出生,从事茉莉花茶制作33年,老字号“南仙狮子头”第七代传人,现为福州南仙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闽都乡学讲习所特聘讲师、南仙茶摊讲师团团长、福州市社区大学客座教授、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创办的“老福州茶摊”成为福州市“非遗”项目,并担任项目负责人;创作《茉莉情》歌曲(作词)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获省、市相关比赛一等奖;创作(合作)双语(福州语、国语)歌曲《临水茗》,在福州市广播电台“左海乡音”节目播出。
展开
内容介绍
  《话说茉莉花茶》共有10个章节,分别为:茶、茉莉、茉莉与福州、茉莉花茶、福州茉莉花茶、茉莉花茶的功效、茉莉花茶品饮、茉莉花茶道与艺、茉莉花茶与生活、艺文。茶叶因药而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茶的性质不断摸索、发现并总结其物质的天然性,将其本草性彰显出来,《话说茉莉花茶》详细描述了茉莉花茶的起源与发展,书中内容层层递进,步步升华,便于读者阅读,有较强的福建地域特色,值得出版。
展开
精彩书摘
  《话说茉莉花茶》:
  第一章 茶
  茶是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发现和应用。茶是世界的,当然,茶的故乡在中国。中国是制茶技术的摇篮,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凡提及茶事者,无不与中国联系在一起。福州茉莉花种植与茶文化系统人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第一节茶的来源
  一、因药而来
  地球上出现茶树已有七八千万年了,茶最早是因药用被神农氏发现和应用,距今有5000多年。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茶树每年按季节采摘,不同季节采摘所得的茶叶,其内容物质不同,效用不同,滋味也不同,这是本草和时间所赋予的神奇现象,唐代陆羽《茶经》称颂茶为“南方嘉木”。
  神农氏时代是中华民族成长史中一个极古远的时期。
  《庄子.盗跖》中说:“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麇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也。然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淮南子.修务训》中说:“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蚌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二毒。”
  神农为了给部落族人疗伤去疾而探寻百草,为了了解各种植物的性能滋味,就口嚼尝试各种草本,并记录下来。因为尝试过多,积毒于身,有一天晕卧于一树下,恰有水滴从树叶上滑人口中,顿时感到甘甜润泽,渐渐恢复了神智。神农觉得非常神奇,于是起身采树上的嫩芽观看,随之嚼食,感到苦涩过后有甘甜,生津止渴;一会儿,就神清气爽,百毒尽去。神农视之为神品,后常采其叶食用,解毒补益身体,或配伍药中救治他人;族人也纷纷效仿采之嚼之或煮食,效果俱佳。
  于是将此树叶称之为“荼”,此后茶的称呼有许多,如:□、损、□、诧、茗、葭、萌等,其中以荼字用得最多。但当时“荼”是一个多义字,“荼”有时是指苦菜,有时是指茶。自隋代的一本字典性质的书《广韵》开始,它同时收有荼、茶两字,并说明“茶”是荼的俗称,因此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官修《开元文字音义》中就正式收入了茶字,专指茶树和茶叶。到陆羽写《茶经》时,就只用茶字,而不用荼了。
  茶是一种叶用型常绿木本植物,野生有的是乔木型,其树高可达30多米,基部干粗达2米以上,寿命可逾千年之久,适合采摘的树龄为60年左右。现在人们常见到的茶树都是人工栽培的。茶农们为了多产芽叶和方便采摘,通常采用修剪茶树的方法,抑制其纵向生长,让茶树横向扩展,树高控制在1米左右。
  据晋代郭璞在《尔雅注》中说:“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
  那时的人们对茶的应用多是采其叶煮汁而饮,属于解渴饮料、有防病解毒之用。
  二、与文明发端同源
  人类文明是从“伏羲之后、黄帝之前”的炎帝神农氏开始进入到原始农耕的时期。后世的人类文明,如“播百谷,始耕田”“尝味百草,宣药疗疾”“耕而作陶”“日中为市”“始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及农、工、商、医、文艺等,也都是从这时起步的。茶叶的发现和药用,也在这时开始。由此可见,茶叶和中华民族的文明同步并相伴发展,古老的茶文化毫无疑问是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茶叶因药而来,演变为现代的饮用方式,与人类的进步史息息相关,是自然而漫长的呈现过程。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对茶的性质不断摸索、发现并总结其物质的天然性,研发各种适合的方法,将其本草性彰显出来,研创出了多种采制技术、品饮方式,从而获得不同的风味享受,是人类探索自然界的成功之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足迹。
  第二节茶的应用
  茶,最早是神农氏发现的,嚼食为了解毒。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人们对物质和精神就有了进一步的需求,对茶也是这样的。
  茶从最初始时嚼食到跟其他本草类植物一样进行煮汤饮之。这是人类学会用“火”之后引发的饮食进步——对食物进行煮食。茶叶自然而然跟随饮食变化,从生吃鲜叶进步到了煮食鲜叶。当时原始人对待食物,或煮食,或烤食。故而亦尝试也将茶叶烧烤后再嚼食或煮饮。茶因药而来,中医理论认为茶性寒,为增加茶叶热性,减少寒气,或为了更好地吸收茶中物质,医者就应用中草药中的火制法对茶叶进行烧烤,烧烤后再煮饮。鲜叶经过烧烤后,滋味、性能会产生变化,与鲜叶煮饮不同。烧烤鲜叶的做法和今天的杀青很类似,这样也就产生了原始的“杀青”工序。
  现在对鲜叶和“杀青”叶进行比较,杀青叶干燥后就是绿茶,杀青叶没了青草味,香醇许多,茶叶的寒性也会降低,口感有了很明显的提升,于是这种“烧烤鲜叶”的做法就成为原始社会一种流行的“制茶术”。烧烤鲜叶时因为近火容易将鲜叶烤焦,于是就会想办法离火应用热气进行烘烤,这样又产生了原始“烘青”。人类使用锅后,也就自然会尝试性地将茶鲜叶放在锅里炒制,于是产生了“炒青”,今天的“炒青绿茶”就是这样在锅里炒出来的。
  人类在饮食进步中还发明了叫作“甑”的一种炊具,用来蒸煮食物,茶叶也就被尝试性进行蒸煮捣烂煮饮,茶物质全部溶解于茶汤中,被全部饮用,这样无形当中又发明了“蒸青”这个技术。有时为了省事,就将鲜叶采下日晒风干,或者遗落的鲜叶经日晒风干,被捡拾饮用,别有风味,所以“晒青”方法也就随之产生了,“晒青”制作的茶叶实际上就是原始的白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茶
第一节 茶的来源
第二节 茶的应用
第三节 《茶经》
第四节 茶的文化
第五节 茶文化传承
第六节 茶的世界之旅

第二章 茉莉
第一节 茉莉西来
第二节 茉莉种植
第三节 茉莉花品种
第四节 茉莉花品质
第五节 茉莉花应用
第六节 茉莉花香文化

第三章 茉莉与福州
第一节 有福之州
第二节 茉莉来到福州
第三节 茉莉喜欢福州
第四节 福州人喜欢茉莉花
第五节 福州市花

第四章 茉莉花茶
第一节 茉莉花茶的气质
第二节 茉莉花茶走上红地毯
第三节 茉莉花茶名贵天一F

第五章 福州茉莉花茶
第一节 因花名茶
第二节 花茶工艺
第三节 花茶制作
第四节 花茶文脉
第五节 花茶春秋

第六章 茉莉花茶的功效
第一节 绿茶的功效
第二节 茉莉花的功效
第三节 茉莉花茶的功效

第七章 茉莉花茶品饮
第一节 选茶
第二节 泡茶
第三节 品茶
第四节 藏茶

第八章 茉莉花茶道与艺
第一节 茶道与茶艺
第二节 福州茉莉花茶茶道
第三节 福州茉莉花茶茶艺
第四节 功夫在茶外

第九章 茉莉花茶与生活
第一节 礼供与祈福
第二节 闽都茶摊
第三节 花茶轶事
第四节 祖传与师承

第十章 艺文
第一节 诗文
第二节 狮子头传奇
第三节 临水茗传说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