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孔门后人记录孔子言行兼及孔子主要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以记言为主,故谓之“语”,“论”是编纂之意,《论语》书名的意思是经过编纂的语录。
《论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起初只是孔门弟子在孔子去世后将各自从学的见闻记录汇集起来,后来又经过再传弟子及后人的补充、编辑,其中既有亲炙弟子们的亲见亲闻,也有后来人的所传所闻,话语未必都是原初的,但所记录的内容实质是孔子的学说,即使孔子弟子的言行以及孔子转述别人的话语,也体现着孔子学说的精神。《论语》是构建中国文化非常重要的“轴心”经典之一。
从《论语》成书起,人们就开始传授它,到汉代有《鲁论语》20篇、《齐论语》22篇和古文《论语》21篇三种传本;西汉末年,张禹以《鲁论语》为主、兼采《齐论语》而成《张侯论语》,篇数则与古文《论语》相同;东汉时,郑玄就《鲁论语》篇章参考《张侯论语》,结合《齐论语》、古文《论语》进行校注,《论语》版本至此而定。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