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刑法基础理论 
 
历史与教义学上的片段性刑法 / 〔德〕托马斯·冯鲍姆 文 黄礼登 译 
引言 
一、概念澄清 
二、历史角度 
三、展望 
 
功能视域下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的教义学重述 / 敬力嘉 
一、问题的提出:功能视域下刑法的最后手段性 
二、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的内涵与理论定位 
三、质疑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的理论基础与法治风险 
四、化解风险的前提:明确刑法的价值根基 
五、消除刑法最后手段性原则功能障碍的教义学进路 
 
人的法益理论与规范的个人主义 / 〔德〕阿明·英格兰德 文 邓卓行 译 
一、引言 
二、人的法益理论的核心命题 
三、人的法益理论的还原论方案 
四、人的法益理论的利益论基础 
五、人的法益理论的约束力要求 
六、结论 
 
多数决可以替代论证? 
——对法益理论(后)现代批判之回应 / 〔德〕乌尔弗里德·诺伊曼 文 郑童 译 
一、导言 
二、法益理论与其他理论的关系 
三、法益理论的主张 
四、法益理论的(批判)功能 
五、法益理论与宪法 
 
刑法总论 
 
“量的构成要件”独立性地位之提倡 / 段阳伟 
一、问题之提出 
二、罪量之表征 
三、罪量之范围 
四、罪质、罪量双层次犯罪构成体系之构建 
五、结语 
 
实行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 马卫军 
一、问题所在 
二、实行行为的概念 
三、实行行为:贯穿整个犯罪论的一条红线 
四、结论 
 
风险升高理论的规范保护目的限缩 
——自动驾驶汽车过失刑事归责的可能路径探析 / 郑泽星 
一、问题的提出 
二、风险升高理论、规范保护目的理论的分别考察与限缩论的提出 
三、风险升高理论的规范保护目的限缩论之应用 
四、结语 
 
我国刑法中犯罪故意涵义的反思 / 洪求华 
一、检讨《刑法》第14条第1款犯罪故意的内容 
二、犯罪故意结构之反思 
三、犯罪故意结构之重构 
四、立法模式的未来选择 
 
错误论 
 
论假想防卫过当 / 黄忠军 
一、引言 
二、假想防卫过当概述 
三、假想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四、假想防卫过当的刑罚处罚 
五、余论:本文结论对司法判例结果之检视 
 
同意错误的被害人自我答责 
——基于错误类型的再区分 / 张忆然 
一、起点:法益错误作为事实错误 
二、进路:同意效力的规范判断路径 
三、视角:“间接正犯/被害人自我答责”的两极构造 
四、构建:被害人自我答责的正面判准 
五、结论 
 
禁止错误的法哲学问题 /〔德〕弗兰克·萨利格 文 申屠晓莉 译 
一、问题的范围 
二、禁止错误的法哲学问题 
三、结论 
前沿理论 
 
组织犯的教义学考察 / 袁国何 
一、组织犯的立法源起考据 
二、组织犯的法定属性考察 
三、组织犯的正犯属性否定 
四、组织犯的共犯属性肯定 
 
论中立帮助行为的限制处罚路径 
——基于实务与理论的互动性思考 / 郑朝旭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中立帮助行为概念之疑 
——“中立”帮助行为? 
二、观点争鸣及评析 
三、中立帮助行为在我国的立法、司法现状 
四、本文的立场 
五、结论 
 
实质责任论视野下的结果加重犯归责机制研究 / 王若思 
一、对调和结果加重犯与责任主义之间紧张关系的尝试 
二、以实质责任论为背景解释结果加重犯存在的合理性 
三、关于结果加重犯客观归因问题的讨论 
四、关于结果加重犯主观归责问题的讨论 
五、结语 
 
法人刑事责任的比较历史与比较理论 / 〔德〕马库斯·德克·达博 文 李本灿 译 
引言 
一、德国法:法人刑事责任的突然消失 
二、英美法:法人刑事责任突然获得承认 
三、法人刑事责任的相对共性 
四、结论:法人刑事责任与法治 
 
“以刑制罪”的阐释与纠偏 
——兼论“以刑制罪”的控制机制 / 林嘉珩 
一、“以刑制罪”的概念阐释 
二、“以刑制罪”的合理性论证 
三、贯彻“以刑制罪”的必要性 
四、以刑制罪的适用范围 
五、“以刑制罪”的控制机制 
六、结语 
 
刑罚论 
 
缓刑适用实质要件的操作化 / 赵兴洪 
一、问题意识:缓刑适用实质要件需要操作化 
二、缓刑实质要件操作化的模式选择 
三、缓刑实质要件操作化可通过再犯危险评估工具实现 
四、再犯危险评估预测因子的筛选 
五、缓刑实质要件操作化工具一:再犯危险评估量表 
六、缓刑实质要件操作化工具二:再犯预测回归模型 
七、结语 
 
刑事程序 
 
罪数论与程序法中的犯罪事实 / 杨杰辉 
一、程序法中的犯罪事实 
二、罪数论与程序法中犯罪事实的两种关系模式 
三、罪数论与程序法中犯罪事实的关系 
 
论量刑事实证明的原理 / 单子洪 
一、问题意识的交代:反思刑事证明 
二、量刑事实证明特殊性的析出 
三、量刑事实证明活动的范围 
四、量刑事实证明活动的特殊原则 
 
从判决风险连带到审判结果中立 / 李昌盛 
一、引言 
二、两种判决的风险比较 
三、风险连带下的判决选择 
四、风险连带下的无罪判决证明标准及影响 
五、走向结果中立 
 
刑事简易程序四十年:文本、经验、问题及走向 / 闫召华 
一、刑事简易程序立法的文本考察 
二、实施中的刑事简易程序:经验与问题 
三、刑事简易程序发展前瞻 
 
论追缴 / 梁展欣 
一、追缴与没收 
二、追缴与责令退赔、返还财产 
三、追缴作为唯一救济途径? 
四、追缴赃物赃款与善意取得 
 
实证研究 
 
减刑刑事政策实证研究 
——基于减幅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的分析 / 徐剑 
一、减刑刑事政策:宽严相济 
二、减刑刑事政策实证研究的文献回顾 
三、减刑刑事政策实证研究设计 
四、减刑刑事政策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 
五、反思:减幅裁量的规范化 
 
“芝加哥范式”研究的当代进展: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2000—2018)/ 单勇 阮丹微 
一、“芝加哥范式”的提出及当代意义 
二、“芝加哥研究”新进展的文献计量分析 
三、“芝加哥范式”的理论发展 
 
铁路安全三级犯罪防控体系构建设想 / 崔海英 
一、第一层次:情境预防 
二、第二层次:多机构协作的一体化预防 
三、第三层次:社会预防 
四、结语 
 
专题研究 
 
论非法经营罪的保护法益 
——破解“口袋罪”难题的新思路 / 蓝学友 
一、问题提出 
二、行政许可制度法益观之批判 
三、市场基础秩序法益观之证成 
四、结论 
 
自杀违法的辩护与新论说 
——作为参与自杀处罚路径的探讨 / 黄小飞 
一、问题意识 
二、处罚参与自杀的合宪性与合理性 
三、对不罚论两个观点的否证 
四、实务做法评析 
五、自杀违法论的反思与再造 
六、结语 
 
“去识别化的个人信息”不受刑法保护吗? / 李昱 
一、问题的提出 
二、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 
三、去识别化信息的刑法要保护性之证立 
四、去识别化个人信息保护的教义学建构 
五、结语 
 
《刑事法评论》征稿启事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