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龙砂医学丛书
0.00     定价 ¥ 5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21408898
  • 作      者:
    [清]方仁渊
  • 出 版 社 :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5-01
收藏
内容介绍
  《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共计8卷合编,清·方仁渊撰著。其中《倚云轩医案》3卷220则医案,《倚云轩医话》3卷,《倚云轩医论》2卷31论。全书所论都源出方氏在临证中的感悟和引验,内容十分丰富,可为中医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倚云轩医案医话医论/龙砂医学丛书》:
  新产中风证,误投潜阳熄风
  古人治产后病,以补虚为主,亦有不尽然者。冬初,滑石桥陈氏妇分娩后,体甚健,三朝即出房操作。七朝饮食减,少有不快,二更后忽身热如灼,口噤不语,面赤如妆,汗出如浴,两手颤振,两目上视,举家惶骇,急延医视。以为肝风死证也,进龙、牡、龟、地等潜阳熄风。两进不少减,始延予。诊其脉洪大搏指,重按虚,擀其舌,尖绛苔糙,罩灰而干。问其瘀露有无,其母曰产时颇有,二三日渐无矣。予日:此产后中风证也。脱血之后,阴不配阳,早日劳动,心肝之火暴起,外感时令温风,劫夺其阴,气不能承守,阳气炽张,有升无降,九窍失其通和,百骸失其柔运,遂成此证。若投镇摄涩敛之药,譬人井而下石也,必无生理。为制羚羊、石决、鲜地、栀、翘、黄芩、杏、贝、当归、钩藤,大清其热而降其火,磨回生丹冲服,以化下焦瘀热,两贴振颤大汗定,言语能出,舌本仍强,减黄芩、回生丹,鲜地易大生地,又两贴。面赤去,能寐,知饥思食,而右手足尚不能动,更进交加散合芎、归、秦菊、石斛、川贝三帖,胃气醒。转畏寒神倦,再与黄芪补血汤,芪、桂、芎、归、秦菊、白术、陈皮十帖。始手足便利,谷食充旺而愈。
  新产中风服温补
  又南门王氏妇,亦产后中风,舌强不语,左体偏废,心中明了。其身热舌灰,脉弦芤无力,面白舌淡。予日:此中风之全虚证也,非大进温补不办。用高丽参三钱、黄芪五钱、黑姜一钱、肉桂三分合四物投之。值伊夫远出,伊姊见用参、芪,疑而问日:“闻产后忌人参,用之无妨乎?”予日:“此愚人误传,不可听也。古方用之甚多,即如此证,若不用参,恐难望愈。”伊家以素信不疑,三帖颇见转机,五帖语言能出,身体能动,计前后服参三两许而瘳。
  夫同一中风,虚实次第不同,治法即异。盖陈妇壮年暴病,脉证本虚标实,故以清热泻火为熄风。热退风平,即进补气养营以善后。由其标虽实,其本则虚,未可过剂,恐中寒复起,节外生枝也。王妇前年患臌病,予治愈。元未复,此次产去血太多,故脉证皆虚象,故以甘温益气养营为熄风,俾气血运行,始语言出而手足动。以古人言之:王即东垣之益气升阳,温营助卫,谓气虚而后召风,标本皆虚,故以补虚为主。陈即河间之清火泻热,谓将息失宜,心火暴起而后召风,标实本虚,故以清火为治。要之中风之病,无论东垣言气,河间言火,丹溪言痰,皆从虚面而来。标病虽实,本病必虚。能察其虚面,方能治其实面,不但产后然也,不可执泥丹溪言,产后一以大补,虽有别证,从未治之。恐虚中有实者,受其殃咎,故志两证,以明虚实之治不同。
  产后夹食温邪
  又邻右李姓,产后四五朝,颇健。值新谷登场,吃新米饭两碗,夜即脘腹大痛,大吐酸涎,身热不退。请女科治,其痛不减,延予至。女科方出门,视其方附、桂与大黄同用,予骇而问故,病家以新米饭告。诊其脉弦大有力,舌红微灰,脘腹痛不可当。予日:此伤食而夹时令温邪也。与苏梗、牛蒡、杏仁、六曲、山楂、木香、枳壳、连翘、当归一帖痛减,二进痛平热退而愈。此等寻常不足记,记者以征药贵合病,合则山楂、麦芽亦救命,不合虽参、芪亦伤生。世人贵耳贱目,方列人参、黄芪则尊而重之,见山楂、麦芽即轻而易之,尚不问病之合与否,亦可慨也。
  福山周总兵似秋温实痰饮病
  病有真假,脉亦有真假。今秋福山周志新总戎,患湿热伏暑.汗畅疹透,热出身凉,为陈月汀治愈。已进调理,旬日间,不但胃气不来,转增咳嗽痰黏,火升气促,月汀骇而告辞,始延予。予视之,面赤如火,舌红滑无苔,气促咳逆,痰黏如胶,脉一息七八至,浮洪弦滑。予日:“此汗出过多,津气交伤。复伤深秋燥热,肺肾津气再伤。金土无下降之权,中气不能布化大肠,庚金亦燥,大腑燥结不通。且平素积劳,气液早为虚惫。”伊侄日:“诚然,以何法治之?”予日:“目前只可清养肺金,顺降胃气。”议喻氏清燥救肺法,去石膏、生地之重腻,加入姜皮、贝母、磁石之润降。方后请所服方读之,乃石斛、洋参、川贝、麦冬七八帖,其病有加无已。心中私忖,月汀先明我心,此方必不见效,然舍此实无下手,只得嘱其服两帖再商。隔日又来请,病如故。正益不支,予转展思维,无下笔处。因问其平日气体,有无宿恙,服何等药。侄曰:“平日湿痰甚多,喜哕泛痰涎,似胃寒。人传丹方,服制附子、干姜颇宜。”予日:“明之矣,此邪去正虚,水落石出,旧恙复来也。”中下元气大虚,阳气无所依归而上泛。脉证亦因之显阳盛阴虚假象。古人谓:面赤戴阳,下虚故也。前药不合,故不效,改投旋覆、代赭、干姜、半夏、参须等两帖,咳痰减。进糜饮,再加制附子、人参,始浮阳下敛,糜粥日加,参安中敛阳而胃气日旺,元气日复矣。若胶柱前说,不但胃气断绝,且呃逆虚脱随之。临病可不细心检点,随变转环乎?
  ……
展开
目录
倚云轩医案
外感寒热门
疟疾门
痢疾门
霍乱吐泻门
咳嗽门
中风痹门
三消门
痰饮门
肝气门
虚劳门
肿胀门附积聚
噎隔反胃门
淋浊门
便血门
黄疸门
惊悸门
杂症门
妇人门
喉症备用方论汪方君氏识
吹药方
王应康梅毒掺药方
沐泰山珠黄十宝丹
又珠黄便毒散
种牛痘须知
调经
倚云吟馆诊余记事
裴菊村先生尊宠产后感邪
治验
耳似虫行,头面痒
新产误表,致热盛谵语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