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没有完整而系统的Wistar大鼠脊髓形态学研究相关图谱,使从事脊髓研究的学生和教师缺乏参考工具书。作者在脊髓相关领域研究深入,实践经验丰富,该图谱完整而系统,不仅丰富从事脊髓研究的参考工具书,还为大学生、研究生、科研和教学人员的脊髓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意义重大。
WISTAR大鼠脊髓形态学图谱包含三章,第一章为脊柱和脊髓影像学,主要涉及X线平片检查、脊髓(椎管)造影、CT检查和MRI检查;第二章为大鼠脊髓形态学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大鼠脊髓解剖取材与固定、大鼠脊髓切片制备、大鼠脊髓苏木素-伊红和特殊染色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第三章为Wistar大鼠脊髓形态学图片,主要涉及Wistar大鼠CT和MRI影像学图片、Wistar大鼠大体解剖学图片、Wistar脊髓不同节段形态学图片(硫堇染色)、Wistar脊髓不同节段神经元形态与分布图片和脊髓不同节段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与分布图片。
第一章 脊柱与脊髓影像检查技术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学检查在脊柱外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脊柱影像学检查方法一般包括X射线平片(X-ray Plain Film)、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本章将重点介绍脊柱与脊髓的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第一节 X射线平片检查
X射线平片是脊柱检查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是影像学检查的基础。目前,医院配有计算机放射成像(computed radiography,CR)和直接数字放射成像(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CR和DR采用数字技术,提高了曝光宽容度,方便查看和存储。X射线平片可排除一些明显的病情,可从形态、密度变化上判断病变。根据不同拍摄角度可将其分为正位片、侧位片、斜位片、伸屈动态侧位片以及特殊位片。
一、正位片
脊柱的正位片主要观察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椎间隙是否有狭窄,以及颈椎钩突、胸腰椎横突及椎体棘突是否正常。脊柱正位片也可显示脊柱规则排列程度,侧弯程度以及两侧腰大肌影是否正常。
二、侧位片
侧位片主要观察椎体四个曲度是否正常,椎间隙是否狭窄,棘突是否有病变等。人体侧位片有助于观察椎间隙的宽窄程度,椭间孔的大小是否正常。
三、斜位片
斜位片主要用于观察椎间孔大小是否正常,关节突形态、椎弓的形态及位置是否正常。不同于正侧位片,斜位片拍摄时,需将X射线球管倾斜后垂直投照进行拍摄。
四、伸屈动态侧位片
伸屈动态侧位片主要用于观察脊柱的活动度及脊柱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也可以了解脊柱损伤、功能稳定状况等,检查时应保证患者充分伸展和屈曲,并进行侧位片拍摄。
除此之外,一些特殊位片常用来显示特殊解剖形态及其相互位置。例如,颈1-2开口位片用于显示颈1-2解剖形态及其相互位置关系的变化。
五、全脊柱成像
全脊柱摄影技术是先对脊柱进行分段拍摄,然后经工作站后处理,拼接出全脊柱无缝连接的图像,可为临床提供可靠数据。
第二节 脊髓(椎管)造影
脊髓造影是诊断脊柱疾病的重要方法。如果出现没有明显的骨折和脱位的脊髓损伤,X 射线平片不能诊断出这种疾病,这时就需要进行脊髓造影。它是指在穿刺后向脊髓蛛网膜下腔注射造影剂,以显示一系列椎管病理变化,如椎管内外肿瘤、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大和蛛网膜粘连。脊髓造影是一项创伤检查,不应作为常规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造影剂是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制剂,如碘必乐和碘迈伦等。这种制剂具有刺激性小、易吸收、对比度清晰、毒副作用小及充盈良好等优点,可用于诊断蛛网膜下腔阻塞,确定脊髓功能损害病变性质。
根据造影剂走向,椎管造影检查技术可分为上行性造影与下行性造影。上行性造影,又称腰椎穿刺颈椎造影;下行性造影,又称小脑延髓池穿刺造影术。需要说明的是,造影剂进入颈椎管后很难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造影剂的流速也会随着身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造影检查时,选择摄片时间显得至关重要。然而,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因脊髓造影属于有创检查,目前临床上已较少采用。
第三节 CT检查
CT成像技术对组织密度差异的分辨能力高,图像对比度高,在骨质结构、髓腔、周围软组织等方面能进行较好地展示,可发现X射线平片难以发现的病变。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立体感强,有助于观察脊柱的整体形态。
一、常规CT检查
常规CT检查患者可仰卧或侧卧。根据病变部位及大小,调整扫描层厚,一般为3~5mm或5~10mm。通过设置特定的骨窗和软组织窗,可清晰显示断层结构。
二、增强扫描
静脉内注入造影剂进行脊柱扫描。成人一般剂量较为固定,儿童应按照体重计算。用于观察病变的血供情况、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也可用于做脊髓的血管造影,重建出血管的三维形态结构。
三、脊髓造影CT扫描
脊髓造影CT扫描主要用于观察椎管内硬膜囊、椎间盘突出、椎管内病变等情况,并可进行脊髓测量。脊髓造影可增加椎管内硬膜囊的脊髓液与周围椎管的对比度。脊髓造影CT技术在评估脊髓或神经压迫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四、脊柱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
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MPR)是将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轴位图像叠加起来,再对某些标线标定的组织进行冠状、矢状和任意角度斜位图像重建,无需重复扫描即可产生任意断层图像,但存在难以表达复杂空间结构的缺陷。
三维重建包括三维表面重建(surface rendering,SR)和体重建(vdum rndering,VR)。SR方法速度快,可提供脊柱的表面信息,但无法显示内部信息。VR是直接对体素进行明暗处理,有利于保留脊柱更多的细节信息。扫描时可根据需要选择较薄的层厚和较小的螺距,以及应用骨算法重建能够更好地显示。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有助于观察复杂解剖部位的细小病灶,显示脊柱畸形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等。
CT 检查可以发现脊髓的形态学变化和明显的密度变化,增强CT扫描有助于定位和定性脊髓损伤。但是,由于病变脊髓与正常脊髓之间的密度差异不明显,因此脊髓病变的CT诊断仍存在明显不足。
第四节 MRI检查
与传统的X射线平片和CT成像技术不同,MRI成像可以在多个方向和参数上清晰显示椎体、椎间盘、蛛网膜下腔和脊髓等复杂的解剖结构,是脊髓的最佳检查方法。
一、检查方法
脊柱MRI扫描一般使用表面线圈或脊柱线圈,分为颈椎扫描、胸椎扫描和腰椎扫描。检查时,患者仰卧,从冠状平面定位并以矢状平面扫描,然后在ROI中进行横断面扫描。扫描序列一般包含T,加权图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和T2加权图像(T2weightedimaging,T2WI)等,层厚选择3~8 mm8【8】
二、常规扫描
T1WI采用自旋回波序列(spin echo,SE)或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FSE),T2WI多用FSE序列。扫描平面包括矢状面和横断面,加扫冠状面可以观察两侧椎间孔和神经根。为了减少脑脊液流动、吞咽、心脏和大血管搏动以及腹部器官呼吸运动的伪影,矢状和冠状位扫描的相位编码设置为上下方向。在横断面扫描中,颈椎的相位编码通常是前后方向,而胸腰椎的相位编码是左右方向。
第一章 脊柱与脊髓影像检查技术1
第一节 X射线平片检查1
一、正位片1
二、侧位片2
三、斜位片2
四、伸屈动态侧位片2
五、全脊柱成像2
第二节 脊髓(椎管)造影3
第三节 CT检查3
一、常规CT检查4
二、增强扫描4
三、脊髓造影CT扫描4
四、脊柱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4
第四节 MRI检查5
一、检查方法5
二、常规扫描6
三、脂肪抑制6
四、弥散成像6
五、全脊柱MRI成像7
六、磁共振水成像7
七、臂丛神经显示7
第五节 小结8
参考文献9
第二章 大鼠脊髓形态学研究方法11
第一节 大鼠脊髓解剖取材与固定11
一、大鼠脊髓各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11
二、取材13
三、后固定及处理15
第二节 大鼠脊髓切片制备15
一、石蜡切片制备流程15
二、冰冻切片制备流程17
第三节 大鼠脊髓苏木素-伊红和特殊染色技术18
一、苏木素-伊红(hematology and eosin, HE)
染色18
二、脊髓特殊染色19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24
一、免疫酶组织化学24
二、免疫荧光技术26
第五节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技术28
一、技术原理28
二、探针的类型28
三、应用29
四、主要步骤29
第六节 电子显微镜技术29
一、技术原理30
二、应用30
参考文献30
第三章 Wistar大鼠脊髓形态学图谱31
第一节 Wistar大鼠CT、MRI影像学31
第二节 Wistar大鼠大体解剖学33
第三节 脊髓不同节段形态学图片(硫堇染色)34
第四节 脊髓不同节段神经元形态与分布图片
(免疫荧光NeuN染色)68
第五节脊髓不同节段星形胶质细胞形态与分布图
(免疫荧光GFAP染色)102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