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智造
0.00     定价 ¥ 35.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46178226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9-04-01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制造”曾是中国的骄傲,如今却成为中国的压力。“十八大”之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上升为国家战略,创新驱动成为推动各行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本书选取20个“中国智造”的代表性企业,讲述它们注重科技创新,追求科技进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智造》选取航空航天、生物医学科学、汽车自主创新、农业科学、物理科学、铁路创造等领域*智造成果和代表人物先进事迹的通俗读本,不仅对于宣传我国当代科技制造业发展成就、鼓舞全国人民树立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激发广大从业者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激发集体的智慧,推动中国工业真正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变。
展开
精彩书摘
熊华是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的航天人。
他所在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部某研究室,承担了我国多项防御导弹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任务,创造了我国众多导弹武器的第一。
制导控制系统是导弹的神经中枢,也被称作导弹的“最强大脑”。熊华的工作是通过成千上万次的弹道分析,计算出导弹的飞行精度,从而为其寻求一条成功击中目标且每次弹无虚发的最优路径。
能找对路很不容易,半实物仿真试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半实物仿真试验会在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中间取一个折中状态,通过对试验结果的读数分析,把仪器、设计、软件中能够验证到的风险全部排除。”熊华介绍,航天飞行的成本很高,意义重大,一次飞行失败背后是大家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正因如此,我们希望在导弹上天之前通过半实物仿真试验降低失败风险,起码不要将地面上我们能够控制的风险带到天上去。”
熊华称自己为“渎数人”。一般来讲,一个导弹型号的定型需要做成百上千次的试验,每次数据的结果都会以横竖轴的形式显示在电脑中,科研人员需对上千条数据逐个进行不留缺漏的分析。哪怕每次试验结果的数据是好的,也必须从头再来。
在这期间,熊华练就了一双“鹰眼”,能在眼花缭乱的曲线和数据中一眼甄别出微小的数据误差,从结果中去寻找改进、创新制导控制系统的蛛丝马迹,不断提升导弹性能以规避风险。
例如,有一次熊华突然发现雷达传送到“大脑”控制系统的数据有偏差,他为系统做了某些改进,将雷达看到的不准确的数据屏蔽掉,尽量留下清楚的数据。通过这项技术,熊华将导弹拦截精度提高了20%。按照雷达指示目标,千里之外穿针引线,这是导弹飞行的终极目标。但是如果控制系统的信息交互控制出现时序错乱,弹道拦截精度不仅会下降,还会导致导弹在没有与目标交会之前,直接解体成为一枚废弹。这样微乎其微的隐性问题,熊华是在一次改进试验中发现的。虽然和平时的试验内容大致相同,但是熊华还是仔细地把上千条弹道的数据从头到尾筛了一遍,这才发现其中有一条弹道出现时序错乱问题,避免了飞行试验风险。
熊华钟爱一种蓝,叫“科工蓝”。这件只有进场试验才有机会穿的天蓝色T恤,陪他走过沙漠戈壁,征战草原大海。
每年,熊华与团队成员都会到祖国人迹罕至的地方开展进场试验,一年去两三次,一去至少两三个月。前几年,他与妻子刚刚结婚20天,就开拔进驻试验场,原本说好一个月即归,谁想到因为场地条件受限,试验整整进行了三个月。其间,岳母打电话开玩笑追问,“你还回来吗?”他竞无言以对。
熊华和所有航天人一样,对“科工蓝”有着很深的眷恋,“它是中国航天专业的代表,是中国航天技术的象征。”熊华说,偌大的试验场只要瞟到一抹蓝,那肯定就是“标标正正”的航天科工人,没错了!
正是有着对航天的热爱与自豪,熊华才在型号科研生产工作中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担当。
P2-3
展开
目录
熊华:为导弹设计“最强大脑”
梁煜:做有意义的事,做实在的人
中国商飞ARJ21项目部:致那些年我们追逐的飞机梦
王鹏鹏:将“严慎细实”融入职业秉性
刘立东:埋首铸箭甘奉献,抬头不知几春秋
于磊:仰望星空,逐梦而行
高雨楠:航空报国书写出彩青春
马立冉:毫米之间打磨国之重器
华创海外班组:人地生花,我在世界铺“中国管道”
秦川:战斗在传染病一线,奔波在科普工作前沿
颜宁:享受科学的纯粹与永生
王红阳:远离名利与平庸,做有温度的学者
王殉:打造中国汽车原创设计的国家名片
赵郁:用高度专注和完美主义阐述“工匠精神”
杨祉刚:我有创新技能,焊接“汽车强国”
刘屹:坚守梦想,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企业
王辉:半世纪守望麦田,耕耘“育种梦”
张学记: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李赞:在通信研究的路上砥砺前行
王中林:“纳米飞人”千里走单骑
钟章队:开辟通信新领域,担当物联时代先锋
宝兰高铁建设者:十年圆梦钢铁丝路
刘波:维护动车安全是崇高的事业
万剑:我在吉隆坡建东方隧道
郑新龙:把海洋输电科研之脉,强中国电网发展之基
张文森:驻守孤岛,用汗水铸就世纪工程
尹玉:铸造国之重器,让中国雷达稳站世界第一梯队
王宝和:“不走寻常路”,与“安稳”唱反调
胡明春:“军工代表”造三军之眼
宋子奎:妙手为衣换新颜,铸就绿色环保梦
刘若鹏:“隐形衣”背后的中国梦
郭凯:尽力之后,还得尽心
刘自鸿:矢志科技创新,创业成就梦想
黄怡:机器人是改变未来的力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