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市值超万亿美元的亚马逊,可复制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原则。
★《福布斯》《美联社》《纽约时报》《出版人周刊》盛赞推荐。
★畅销近20个国家和地区,巴西、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荷兰、波兰、俄罗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越南……
★杰夫·贝佐斯的技术顾问、亚马逊前高管柯林·布里亚,亚马逊前数字媒体副总裁比尔·卡联袂打造。两人累计在亚马逊工作27年,深度参与亚马逊的重大决策。
★“除了你们两个,我想不出还有谁能够把这本书写得更好了。” ——杰夫·贝佐斯
★亚马逊全球消费者业务CEO杰夫·威尔克、IBM公司总裁吉姆·怀特赫斯特、奥赖利媒体公司创始人蒂姆·奥赖利、华纳媒体公司首席执行官贾森·基拉尔、沃顿商学院副院长苏格威·奈特西恩、宾西法利亚大学沃顿学院教授塞古埃·内特塞恩重磅推荐。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张文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杨斌,美团技术学院院长刘江,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阳萌,汇量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曹晓欢,PingCAP首席执行官刘奇等,联袂推荐
★亚马逊工作法具有奇妙的分形性:任何规模的公司都可从中受益。
★现在,它也可以成为你的工作法。
柯林·布里亚和比尔·卡尔于20世纪90年代末加盟亚马逊。在《亚马逊逆向工作法》一书中,两位长期任职于亚马逊的公司高管揭示和整理了驱动这家公司成功的工作方法和管理原则。凭借其加起来为亚马逊工作27年的经历——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公司发展初期和创新阶段,催生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金牌会员服务Amazon Prime等里程碑式的产品和服务——柯林和比尔以内幕人士的身份讲述了亚马逊与众不同的工作法。
作者运用亚马逊“领导力准则14条”提供了经验和技巧,阐明了这些领导力准则如何有助于各个层级的决策,揭示了亚马逊公司文化的四大特征:客户至上、长期思维、渴望创新和运营卓越。
《亚马逊逆向工作法》是一套实用指南,是亚马逊公司的成长故事,也是作者对亚马逊工作法及其对他们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涯影响的回忆。他们指出,亚马逊取得的巨大成功,源于其坚持定义清晰、执行严格的整套原则和实践。
“亚马逊领导力准则14条”的发展。
它们如何融入日常工作?
制约与平衡(机制)如何强化它们?
它们为何会提供显著的竞争优势?
你的公司如何运用它们?
* * *
亚马逊公司于1995年7月正式开业,当时只有几个员工,全部是由杰夫·贝佐斯精心挑选的。1994年,杰夫读到一篇报道,预测互联网用户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300%。他当时担任德绍公司(D.E Shaw)的高级副总裁,这家位于纽约的对冲基金公司专门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靠捕捉市场的无效性赚钱。他认定进军互联网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于是放弃了待遇丰厚、前途光明的工作,和妻子麦肯齐驾车一路向西,去创办互联网公司。
在前往西雅图的途中,杰夫写好了商业计划。他发现图书销售服务水平低下,非常适合电子商务的几大理由。他写了如何为客户创造新的、富有吸引力的购书体验。首先,图书的重量较轻,大小基本一致,因而仓储、打包和配送容易且费用低廉。其次,现已出版的图书有上亿种,1994年仍在印刷发行的图书也超过100万种。即使像巴诺书店(Barnes & Noble)那样的超级实体书店,其库存图书也只有数万种。然而,网络书店不仅能提供实体书店销售的那些图书,还能提供任何在版的图书。再次,有两家大型图书发行公司:英格拉姆(Ingram)和贝克&泰勒(Baker & Taylor)。它们在出版社和零售商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拥有在版图书的详细电子目录,便于书店和图书馆从中订购。杰夫意识到,他可以将英格拉姆和贝克-泰勒公司建好的基础设施——图书仓库和图书电子目录——同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基础设施结合起来,让客户能够找到和购买任何在版图书,并给他们直接配送到家。最后,网站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客户的行为,创造独特的、个性化的客户体验。
第一代亚马逊人挤在三间小办公室里,楼上是改装过的地下室,那里原本堆满了街对面的军用剩余物资商店的积压库存。办公桌(包括杰夫的办公桌)都由木门改造而成,四英尺 见方,用金属页片固定。地下室的门是胶合板,挂锁算是亚马逊第一个“配送中心”的安保措施。地下室面积约为400平方英尺 ,原本用作当地一个乐队的排练场地,门上喷涂的乐队名字今天依然清晰可见。
如此近距离地工作,杰夫转个椅子或者把头探进相邻房间的门口,就可以“把脉”公司——从软件开发到财务和运营。他熟悉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除了写重要的软件,他还和员工们一起完成各种工作,让他们摸到门道。他从不羞于直言自己对工作的想法,逐渐将“
序言-001
上篇 亚马逊工作法
上篇导语 -012
01构件:领导力准则与机制
机制:强化领导力准则-026
02招聘:亚马逊独特的抬杆者流程
个人偏见与紧急招聘的影响-041
抬杆者采用前的亚马逊招聘方法-043
抬杆者招聘流程-046
抬杆者的变通-060
抬杆者与多样化-062
选贤育能 -063
03组织:独立单线程领导模式
成长的烦恼:挑战倍增-067
依赖关系:一个实例-068
组织依赖-072
加强协调是错误的答案-074
NPI:组织依赖的初期解决办法-075
第一种解决办法:“两个比萨团队”-079
某些挑战依然存在-086
规模更大、效果更好——单线程领导者-089
回 报-092
04沟通:叙述体与“六页纸备忘录”
S-Team会议停用PPT-095
如何写高效的“六页纸备忘录”-099
“六页纸备忘录”的结构和内容各异-111
新的会议模式-112
作为协作的反馈-114
对叙述体备忘录的最后思考-116
05逆向工作:从最佳客户体验出发
试错带来成功-119
模型在哪里?比尔与数字业务的推出 -121
Kindle新闻稿-126
PR/FAQ的功能与益处-128
“新闻稿”的组成部分-136
“常见问题”的组成部分-138
推出产品?-143
06绩效:管理投入类而非产出类指标
紧盯业务 -148
绩效指标的生命周期-149
1.飞轮:投入类指标驱动产出类指标-151
2.选择正确而可控的投入类指标-153
业务回顾周会:指标付诸实施-161
绩效指标表解析-167
陷阱1:灾难性的会议-176
陷阱2:遮蔽信号的噪声-179
下篇 高效的创新引擎
下篇导语-182
07电子书阅读器Kindle
数字化转型-192
亚马逊数字媒体与设备的启动阶段-196
亚马逊:设备制造商?!-203
Kindle逐渐成形-211
08金牌会员服务Amazon Prime
增长的需要-220
免费配送1.0版——“超级省邮服务” -225
问题所在 -228
会员计划-231
巡视店铺-235
正式推出 -238
09会员视频服务Prime Video
Unbox:通往客厅的漫长、曲折道路上的失误-245
权限问题-251
寻找通往客厅的道路-254
大变局-256
智能电视(CTV)-259
会员即时视频服务:赠送的会员权益-264
LOVEFiLM:并未成功-268
交付端:设备-269
亚马逊:好莱坞制片人-271
10云服务AWS
影响因素 -277
AWS的启动-290
结 语 亚马逊之外的亚马逊工作法-296
附录一 面试反馈示例-301
附录二 叙述体备忘录的信条及常见问题样本-305
附录三 书中事件时间表-311
致 谢-314
注 释-318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媒体推荐】
布里亚先生和卡尔先生通过简单易懂的实例,说明各部门如何实践这些准则,从招聘、沟通、组织架构到产品设计。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
身为亚马逊公司前高管,布里亚和卡尔交付的是关于亚马逊成功之道的信息丰富的指南。读者绝对会受益匪浅,将其用于管理大大小小的公司和组织。
——《出版人周刊》(Publishers Weekly)
本书读起来像是一本实用指南。我敢打赌,亚马逊的核心领导力准则与管理方法肯定会被贯彻始终,不是因为贝佐斯会盯着他的管理团队,而是因为布里亚、卡尔和公司现有管理军团都坚信亚马逊工作法。
——《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
想要真金白银的人——21世纪管理与领导力的准则、流程与方法——都应该阅读《亚马逊逆向工作法》。
——《福布斯》(Forbes)
【大咖推荐】
逆向工作法推动的、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工作机制,是亚马逊20多年来持续创新、不断开拓新业务的重要推手。这本书很好地抓住了其中的精华,相信将为广大处于高速发展期、追求快速创新的企业带来很多启发。
—— 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执行董事 张文翊
作者并非创始人,而是实操者;本书的内容并非炫技,而是实招。几乎每一章节都能唤起你对自己组织中真实存在的问题的戚戚焉,也希望这些在亚马逊行之有效的组织实践能够实事求是地“落地”在你的组织中。亚马逊的“逆向”,不只是想法、说法,更是组织成体系、到细节的做法。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 杨斌
本书出自两位长期在亚马逊任职的高阶管理者之手,有很多一手资料,全面而详实地介绍了亚马逊世界一流的创新体系。我相信本书对提高中国整体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水平,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美团技术学院院长 刘江
“逆向工作法”不只分享了一种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创新方法,更提供了一套帮助组织提高效率的先进理念。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阳萌
本书第一次从内部视角总结亚马逊跨越周期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套完整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思考框架和行动指南,值得研读。
——汇量科技联合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曹晓欢
“逆向工作法”是一种类似古人提到的以终为始的思维方式。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尤其推荐大家重点参考“新闻稿 / 常见问题”(“PR/FAQ”)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