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李国豪/李国豪教育思想研究丛书
0.00     定价 ¥ 8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0883533
  • 作      者:
    章仁彪,江鸿波
  • 出 版 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09-01
收藏
荐购
编辑推荐
本书以随感式的散文,生动鲜活地再现李国豪的所行所思,也是李国豪学术思想研究的一种新的尝试,由李国豪校长而及同济大学的历史沿革,由中国高教改革而思现代大学理念,是一种解释学的研究,一种基于“解释与理解的循环”的认知与解读。中卷为基于教育学理的主题研究,深入地了解和探讨在复杂历史条件下李国豪的教育实践,分析和研究李国豪的教育思想,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对于推动同济大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亦有利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工程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有更全面的认识。下卷将李国豪一生的主要贡献作一综述评价,从而力求更生动、立体、完整地再现教育大师之全景。后附有李国豪生平简表和李国豪关于教育的论著选。本书适合高等教育工作者以及对大学发展感兴趣的读者阅读参考使用。
展开
作者简介
章仁彪,同济大学教授,哲学、法学博士生导师。主要教研领域涉及哲学、法学、公共管理学及高等教育研究、城市研究等。生于上海,历经上山下乡、服役及国家机关工作。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1993—1994年在德国鲁尔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曾任同济大学哲学教研室主任、校改革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校宣传部长、原文法学院、法政学院院长,曾两度兼任校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另受聘为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等。并曾兼任上海市哲学学会秘书长、中国城市社会学研究会副会长等。已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5项,其中全国和上海市教育科研奖3项。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闻名世界的“桥梁大师”和杰出的战略科学家,李国豪在科学与技术上的卓著功勋早已彪炳史册,但对其作为融贯东西大学理念、且有历时近70年(国内几无人出其右)的大学教学与治校实践,并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教育大师”的研究却远为逊色。本书作者依据亲身经历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挖掘与发微,既是为研究李国豪教育思想提供一个“路线图”,也是力图为现代大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个样本,更是旨在为如何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国家高等教育战略提供一个案例。本书适合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及对教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大师已逝,睿智长存。作为“桥梁大师”的李国豪成名于其在德国留学期间研究悬索桥的博士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1940),“悬索桥李”之雅号即诞生于德国而至今享誉学术界;而“战略科学家”之称业已由在“宝钢建设不用下马”浦江大桥中国自造”和“国际深水港建设时不我待’’等重大战略决策的关键时刻屡屡发出的振聋发聩之声而奠定,其战略分析的高屋建瓴和科技论证的严谨缜密同样令人信服。然而,称誉中德学术界的“GROSSERLIE”之伟大不仅属于科学界,也(或“更”)属于教育界——“伟大的李”是源起于德国土木工程结构学界的尊称,当时李国豪用的德文译名为Kuo-HaoLie Lieo2003年9月,这位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首届主席,上海力学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创会理事长,曾经获得过多个荣誉称号的耄耋老人,在欢度九秩生日之年,又收获了他传奇人生中的最后一个荣誉称号: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实至名归,这位教鞭执终身、桃李满天下的“李老师…‘李校长”,又何止是上海的“教育功臣”?更是一位将现代大学理念践行于中国、为中国教育改革呕心沥血、功勋卓著的“教育大师”(Greatnlaster。feducation)!
笔者曾经两度出任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1997~2000年。2003—2009年),研究大学总离不开研究大学校长。大约7年多前,在为2007年同济大学的百年校庆而筹备出版的系列丛书中,就曾经受命领衔《李国豪教育思想研究》的写作,由于当时我仍在文法学院院长的任上,正全力以赴推进实现同济大学的文科复兴之梦——这也正是李校长多年不舍的恢复综合性大学夙愿的重要使命——故由我高教研究所的同事黎君博士执笔撰写.泸初稿,亦曾经提交李校长生前同事、亲友修改审读,终因觉得还需修改补充而心存忐忑。因为我始终觉得,写作既是件很私人化的事情,要言之有物,还得言之有心,写出“有我”的思与情;但又是很公共性的“大我”行为,是写给读者、公众读的,要立言有据,慎之又慎。特别是想起李国豪谈写作的那句至理名言,“要勇于习作,怯于发表”,更感手中之笔的分量之重,最后未敢签字同意付梓。但值得欣慰的是,黎君博士撰写的《李国豪教育思想及其在同济大学的影响》一文已于2007年5月在老校长亲手创办的《德国研究》上刊出,也算是对老校长教育思想研究聊胜于无的一个贡献。但是,这件事却仍然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何谓教育家?何以阐释“教育大师李国豪”的教育思想吗?
P2-3
展开
目录
序(吴启迪)
前言
上篇 “同济魂”:我心目中的教育大师李国豪 章仁彪
引言:何以为“教育大师李国豪”素描
——有感于大院士撰写的“小人书”
一、童年时即闻“李国豪”之鼎鼎大名
——我心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楷模
二、与李校长主政的同济真有缘
——恢复德语传统解决了我们的两地分居
三、音乐、诗歌与德国文化的魅力
——“恢复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吸引我从复旦来同济
四、“《资本论》的哲学深度是很少有的”
——恢复同济文科欲从哲学始
五、拨“伤筋动骨”之乱,返大学理念之正
——从两个“恢复”到“两个转变”
六、缜密的计划与执着的努力
——重读1978年版“恢复综合性”之文献
七、从“续筋接骨”到“壮筋强骨”
——期颐高教强国的‘‘教育功臣,,之大智大勇
八、“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的中心”
——坚持恢复与建设“综合性大学”之梦
九、“既是大学也是研究院
——践履笃行洪堡现代大学理念的办学思想
十、“很工程”的力学专家也“很洪堡”
——重实践的工程教育同样要以育人为本
十一、“遇难勿苟免…‘富贵如浮云”
——桥梁大师的生活哲学与辩证思维
十二、“为人要正派,做事要诚信
——“大师”之“大”首在人格魅力至高至伟
十三、“养浩然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终身追求“德智体美都齐全’’的典范
十四、“美丽的心灵”:魂兮归来
——大师之魄何处觅?大学之魂何时归
十五、为了不被忘却的高教改革的勇敢探索者和我的载同济情
结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下篇 杰出的社会主义教育家~永远的李校长与同济大学 江鸿波
题记
一、转折之际执掌同济
二、“两个转变”促同济新生
三、对德交流国际化办学
四、建设多科性大学
五、培养高水平师资
六、大学要为党和社会主义服务
七、构建KAP人才培养模式
八、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九、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附录
附录1 关于将我校恢复为综合性大学并与西德建立联系的报告(1978年12月4日)
附录2 李国豪、叶景恩、赵其昌访问西德汇报(1979年5月)
附录3 校长要有自己的理想——访同济大学名誉校长李国豪(王一鸣)
附录4 一代宗师铸同济——缅怀李国豪先生(翁智远)
附录5 心中永远的丰碑——在恩师李国豪教授培养下成长(项海帆)
附录6 战火纷飞中的留德生活(李国豪)
附录7 桥上桥下(李国豪)
附录8 主编手记:缅怀名誉校长弘扬同济之魂(章仁彪)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