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雾霾散尽的夜晚
2017年1月23日 刘安雷
阴霾散尽又是晴天,微信朋友圈的圈友们欢天喜地用各种形式迎接旭日朝霞,有拍白云的、有望西山的、有跑步晨练的、有提前踏春的,仿佛这大好天气会转瞬即逝,没有人比现在更珍惜生命、享受美好。
可急诊大厅依旧每天上演着生死时速,这里的每一个角落、墙壁、砖瓦都写满了悲欢离合、生离死别的动人故事,有的不堪回首,有的惊心动魄,有的早已传为医路上的经典,指引着一代代协和人砥砺前行。
急诊总值班掌管整个急诊楼医疗资源的分配,危重病患的评估、抢救,以及有难度的医患沟通,时刻精神高度紧张,往往彻夜不眠。
黄色、白色、黑色
深夜的急诊大厅总算安静下来,保洁师傅抓住时机把地面清理得像溜冰场一样光亮,灯光洒到每一处角落。我像往常一样巡视着患者,映入眼帘的依旧是那些熟悉的面孔,有的黄、有的白、有的黑。的确,急诊医生往往一眼即可推断出患者的基础疾病,黄的可能是肝胆疾病或者溶血,白的可能是贫血,黑的可能是肝肾疾病。
生的渴望
急诊大门被匆匆打开,随着一股寒气逼近,身穿醒目棕色马甲的120同仁疾奔而人,床上平卧着一位黄肤色的女性患者,口唇没有一丝血色。我做了简短的询问,得知这是一个中年女性,头晕乏力2天,今晨上班期间自觉乏力加重就诊于外院,血常规提示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又因为憋气、低氧、指氧饱和度90%收入外院抢救室,经过一番评估考虑溶血性贫血、低氧血症来诊。我利用测量生命体征的间隙迅速翻阅着外院的病历资料,并不断向患者提出简单的问题以评估她的神志状态,得知患者还有干燥综合征病史,近期未规律服药也没随诊。就在患者回答完姓名和年龄后,她突然双眼凝视,呼之不应,急查大动脉搏动微弱,多年的职业习惯驱使我立即对她启动了心肺复苏流程,同时转入抢救室。经历了约2分钟的紧急复苏,监护仪上有了心搏和血压,但血氧饱和度持续偏低,立即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并迅速用床旁超声评估患者心肺,结果发现其右心负荷增大、肺动脉增粗、左心室受压明显,我立刻怀疑了一个致死性诊断——肺栓塞。但紧接着回报的化验结果令人绝望,血红蛋白10g/L,血小板20×109/L,血乳酸17mmol/L,是重度溶血性贫血、高乳酸血症。单纯重度贫血就足以致命,更别说合并肺动脉高压了。患者回报的CTPA是阴性结果,考虑可能是免疫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尽管反复配型不成功,我们还是经层层审批给其输注了O型洗涤红细胞;尽管一轮轮的胸外按压、一支支的肾上腺素、一排排的血管活性药物泵的应用,自主循环还是转瞬即逝。抢救室医护人员的汗水不停地挥洒在床头,滴滴饱含着我们对生的渴望,仿佛我们再努力一点就能把她挽救回来。
天堂没有痛苦
患者的亲友们三三两两地排列在床边,眼看着自己的亲人奄奄一息却无能为力,我抬头看到凌晨3点的时钟上方清晰排列着几个大字“待患者如亲人”。我们多想让时钟停摆,等到医学发达到可以挽救她时再重新启动。随着“咚咚”的几声响打破了眼前的一切,是患者的儿子和儿媳在人群中突然下跪,生生地磕着头,并深情地呼唤着他们的母亲。此时此刻,现场的所有人都禁不住热泪盈眶。距离患者人室抢救已有4个小时,我们终究没能战胜死神。临走时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说:“再见妈妈,天堂没有痛苦。”我突然间感到一股暖流窜出眼底,不由自主地重复着:天堂没有痛苦!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2017年2月15日 崔庆宏
从普通老百姓到各级医院,面对棘手难以解决的问题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协和吧”。每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都会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有疑难的,有危重的,有的是慕名而来为求最好的诊治,有的是了却心中愿念不留遗憾。作为协和急诊科的一员,身上背负着诸多的希望与压力。
没有什么比看到一个年轻生命的终结更让人感到痛心、挫败。在这个含苞待放的年纪,本该活力无限,享受生命最旺盛的成长历程,却总有一些孩子疾病缠身,甚至是患有不治之症。
他,一个14岁男孩儿,从遥远的大草原长途颠簸由120转运至北京,小小的年纪,突如其来被病毒侵袭了心脏,生命岌岌可危,每一分、每一秒都与父母面临着生死诀别。在当地医院ICU本已经给予最强的生命支持设备,中途却因严重并发症被撤除。失去支持的心脏已无力带动年轻的躯体,急诊抢救室内少年的心一次次地停止跳动,医护人员一次次地给予心肺复苏。不同于其他人,每一次按压少年都能清晰地感知,甚至摇头示意,痛苦地呻吟。每次心脏恢复跳动都只能维持短短几十秒,接着又是一次抢救……门外是少年的父母,泪早已哭干。孩子最终还是走了。现实是如此的残酷,留给他父母的是无尽的悲伤。
有些病,你不知道是怎么得的,
有些病,你知道怎么得的却也无法治,
医学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
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珍惜健康。
你可能从来都不知道生命是如此宝贵的东西,
你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