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胜望女史是日本研究吴昌硕的学者之一,她从吴昌硕与沈石友的信札入手,探讨了二人之间的密切交游。张武装先生用心于《吴昌硕全集》,熟于相关文献,因此以诗来笺证沈石友一封并不引人注目的信札,简而有味。邓君浩先生是研究沈韵初的专家,他的博士论文是《清代鉴藏家沈树镛藏石刻碑帖研究》,因此关注沈韵初之子沈肖韵与吴昌硕之间的交游,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杜志强先生是国内研究印谱的专家,他对吴昌硕早期印谱的关注,史料翔实,行文细腻。刘晓峰先生的研究方向是明清金石学,他的博士论文是《天一阁本石鼓文的翻刻与传播》,因此以其视角来看晚清时期石鼓文书法集大成者的吴昌硕,也是非常有意思的。胡湘海先生是国内研究来楚生的专家,近年来也关注诸乐三的研究。作为缶庐弟子之一,在教育上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希斋先生,完全有必要单辟一块进行研究。诸正昊先生是乐三先生曾孙,近年来参与诸乐三年谱、作品集和研究论文集的编纂工作,积累很多第一手资料,因此钩沉相关史实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吴永祥先生从谱牒入手,涉及吴仲熊与吴昌硕的关系;朱炜先生则从俞樾入手,探究他与吴昌硕的师生之谊;刘荣华女史则从地方性画社入手,阐述了吴昌硕的余波所及之处;陆剑先生从信札入手,揭示了南浔邱家与吴昌硕的关系;夏冬波先生则以鲜见的史料,探讨了吴昌硕任长、元、吴三地的丰备义仓的差委之事。徐勇先生对王一亭绘、吴昌硕题的《流民图》进行梳理,揭示了吴、王两人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展现了一个更为丰满的吴昌硕形象。这些研究成果,既有地域特色,又有学术价值。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