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今天也好美(在艺术中成长)
0.00     定价 ¥ 4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07216082
  • 作      者:
    郭泊羽
  • 出 版 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编辑推荐
《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网》《养成回味的习惯》《让自己放松》《相信你的直觉》《“车相依——记忆深处的老汽车”马兵林主题画展》《学过的,以及将要学的》《人间的样子——邓涵“重构的记忆”水彩画展》……本书是作者关于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内容涵盖关于对艺术理论的思考、艺术创作给人所带来的愉悦、艺术如何进入我们的生活等方面。
展开
作者简介
郭泊羽,毕业于Vassar College艺术史专业,且提前一年以学校**荣誉毕业,现于美国哈佛大学读研。
曾于世界各地考察博物馆、美术馆:在学习的同时亦于美国与中国的多个艺术机构和行研实验室实习,从事采访、撰稿、策展、评论及产品运营等工作。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是作者关于艺术与生活的思考,内容涵盖关于对艺术理论的思考、艺术创作给人所带来的愉悦、艺术如何进入我们的生活等方面。全书分为数个部分,分别从“我”是谁、如何“想”、怎么“看”、真好“玩”,来探寻艺术是如何影响人的思维,通过艺术感知自我;进而以艺术的视角去思考世界,在艺术创作与体验中提升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最终体验艺术是如何给人带来美的感受与乐趣。后面引出了一个问题:去何方?即我们如何思考世界与“我”的关系。
展开
精彩书摘
观察自己
了解自己
行动会给你答案。我天生就很重视自己内在的感觉,喜欢观察自己的情绪、对不同事物的反应,并养成了内观并记录的习惯。要正视问题,不是狂妄,不是逃避,不是关注自己的局限性。一定要观察自己的第一反应、态度是什么,可以用笔记的方式写下来,可以观察到很多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偏好,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也有用。每个人都需要这样的一段清醒感知自我的过程,才能更好地选择和拒绝,朝着自己的可能性狂奔。
态度认真地逛展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仅身体疲惫,还要不断练习自观和反思,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于是,也会有认真的收获,因为认知水平决定享受的层次。
我非常喜欢创意,会不自觉地寻找“真正属于我的”观点,追求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仿佛作出了无法取代的贡献。然而,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发现“原创”是一个悖论,所有自以为是自己的观点,原来早就被前人和先哲剖析透彻了。所以,不要执着于是不是“自己”或者“原创”,而是要关注观点形成的过程,从而弄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得出这个想法。了不起的创意,一定是在系统思想的引领下闪现灵感,然后通过创造生成内容。
很多时候,对“观察自己、了解自己、陪伴自己”的渴望也是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创作就是把自己的生命变成其他东西,和写一篇文章、做一道菜一样。如果你看到一件作品的时候,想的是“这是一个人生命的一段”,多少会珍惜、重视一些。父亲的启蒙老师蔡国英的经历(详见《山风》《蔡国英先生》)我参与徐冰“思想与方法”布展的过程(详见《徐冰艺术中的“人”、“地”、“人与地”》),都使我深切体会到他们背后的心血和付出。所以了解艺术家,知道他们是“人”真的至关重要。
在所有诠释生命能量的艺术家中,我最喜欢伊夫·克莱因,其著名的“克莱因蓝”,饱和得发光,像是画面内部空间的脉搏在跳动,仿佛扑进了我们的世界。克莱因的空间启发也来自东方哲学。在统一的蓝中,每个人都有一样的颜色,天使也是,人我无隔——虚空,无我,廓然无形。
万物皆有来去。如果说学习艺术欣赏有什么捷径,那就是要用心了解艺术品背后所有相关的人。不是看固化的作品,而是鲜活的生命,是血脉畅通的呼吸与心跳……
我永远都会记得一年级时,最怕在人前表现自己的那个我。有一次鼓起勇气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只蝴蝶,然后得到班主任邱老师在全班的当众表扬,并展示作业。小小的心灵借由这份欣喜因此更加爱上画画,小学、初中、高中一直是宣传委员,负责黑板报创意和刊物图文设计,去参加各种美术比赛,并屡屡获奖。我的每一个本子里,都见缝插针地有我随机的涂鸦和心情插图,每一次寒暑假作业我都不厌其烦做成精美的艺术品,也一直得到老师们的回应与赞赏。与其说是正视每一次作业,不如说抓住每一次创作的机会。
“美联社就像一朵莲花静静开在城市的心上”, 二年级时我在作文本上写下这一句被老师称赞不已,这是属于我7岁时的表达方式。
“我们去美术馆约会吧”,带动身边的朋友一起去看展,这是属于我15岁时的表达方式。
“若无文艺复兴,万古如长夜。为什么要拥有艺术?支撑起文艺复兴的美第奇家族告诉我们,收藏艺术,就相当于说了一句光芒万丈、穿越万古长夜的情话。”在欧洲游历45天,这是属于我18岁的表达方式。P3-7
展开
目录
“我”是谁?——通过艺术感知自我
观察自己、了解自己
属于你的表达方式
接纳的心态
如何“想”?——通过艺术升级思维
寻找你的切人点
想一想,再想一想
不断优化你的表达
怎么“看”?——通过艺术审视世界
遍布身心的眼睛
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网
养成回味的习惯
真好“玩”——时刻体验艺术的乐趣
让自己放松
相信你的直觉
你体验过自由吗?
去何方?——带着对艺术的爱踏上人生旅程
If Color Could Kill:图像
Chelsea画廊区看展笔记节选
“车相依——记忆深处的老汽车”马兵林主题画展
学过的,以及将要学的
人间的样子——邓涵“重构的记忆”水彩画展
看盲
山风
上墙
深潜
蔡国英先生
望乡
蚊香
2017年夏天欧洲艺术游记
徐冰艺术中的“人”“地”“人与地”
无解风景
遥望佛罗伦萨的传奇建筑
圣人与圣城
凉爽的风
到此为纸
我们的阳光——对话爱艺术的孩子
14岁的“拯救”和“治愈”
掌控时间,像掌控线条一样
最美不过日常
小小少年,梦很奇妙,不要烦恼
12岁的哲学,藏在“有思想的线条”里
值得推荐给你的艺术史学习书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