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
0.00     定价 ¥ 96.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2960249
  • 作      者:
    徐进波
  • 出 版 社 :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2-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徐进波,1971年出生于湖北天门,1993年起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并获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9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并获艺术学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馆副馆长、信息艺术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研究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水画作品获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奖,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出版多部专著;论文及作品发表于诸多专业艺术期刊。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共七章。第一章为绪论,该章就核心概念——“装饰”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辨析:装饰与装饰性、形式的自觉、秩序的组合、符号的抽象、质感的淡化、程式的强化,并且介绍了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思路与研究特色。第二章主要介绍山水画的装饰性元素。山水画本质的装饰性元素为线描、皴法、设色、墨法、远法、构图。中国山水画装饰形式从布局到笔墨、色彩及内在精神的构成本身不仅仅作为外在形式的附庸而存在,自身还具有相当独立的内在审美性格。第三章主要介绍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包括分析隋唐山水画产生的原因,解读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第四章主要介绍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包括分析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原因与成熟的形态特征,解读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语言及其技法。第五章主要介绍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包括分析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兴盛的原因与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及成因,解读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语言及其技法等。第六章阐述装饰性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第七章阐述山水画的装饰性对当代设计的影响。该章论述了装饰是当代艺术与设计的共同发展趋势,以及从绘画的装饰性走向装饰性绘画,进而走向装饰性设计的辩证过程。
  从装饰性的角度研究中国山水画转型及变迁,目前国内外很少有全面考察论著问世,《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旨在揭示装饰不仅存在于装饰艺术中,亦存在于山水画这一纯艺术领域,纯艺术可以有装饰性,纯艺术中的装饰性亦可影响设计艺术。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探微》:
  山水画的程式符号语言系统所提供的自我观念是“缘情言志”。画面图像与所要表述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暗示着符号与读解的因果性与画家自我实现的意愿有关,程式符号的显示“不在蹊径,而在笔墨”。因此,带有强烈的个人性格和寓言性质。
  山水画讲究符号程式化,采用系列程式化手法将模糊抽象、纷繁杂乱的物象秩序化、规律化、定型化、条理化、具体化。因此程式化是高度精练、概括、明确有力的语言,艺术手法表现的高低就在于运用这些符号程式的娴熟程度。
  山水画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山水画自然物象程式化美感发展史,它的程式化美学审美价值有着清晰可寻的历史流变。
  千百年来,在无数前辈的苦心探索下,传统的中国画有了一套程式化的笔墨形式。传统的中国绘画常运用这种规范性的程式来描绘一些自然物象,但每个画家又都同时具有各自不同的笔墨特点——虽然山水画真正的血肉和灵魂来自于个性化的笔墨,但相对稳定的程式成为画家笔下建构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元素。这个元素,既支撑着艺术的形象,也蕴藏着艺术的灵魂。因此,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的程式化原则的价值和美学意义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的描写方法并不擅长模拟客观物象,因此,中国山水画中之所以能存在程式化的原则,这与它不仅仅只追求客观事物外在形式有着必然的美学关系。纵观山水画发展史,唐代及唐代以前主要以人物画为主,以山水为主题的绘画极少,直至五代宋初山水画开始兴盛,程式化因素才开始萌芽与发展。五代宋初的山水画虽致力于模仿客观山水物象的基本外在特征,但还是创造了形式多样的程式化笔墨技法。如五代末范宽描绘北方山景的自然特征,他用笔多以短促峻峭的线条和点(后人称为雨点皴)为主;董源的披麻皴则惯用参差的线条,描绘的是江南山水固有的感性特征(江南山形、植被大多圆浑秀润);李成、郭熙描绘山石则用卷云或鬼脸皴法,以侧笔作波状线条描绘的丘陵缓坡是中原一带的地貌山石特色。再从画树的笔法程式来看,早期隋唐绘画中就已诞生了如“介字点”等由诸多形式构成的树法雏形,这在展子虔《游春图》和一些更早期的敦煌壁画中均可见到。至五代及北宋初期,各类树叶的程式化画法大致形成。如松、柳之类,对其描绘所用的笔法形式模仿因素居多;相对而言有些树的形态外貌的自然个性就不怎么鲜明,像“介字点”的形式笔法就较难说是具体描绘了什么树种。更有一些表现树叶的笔法:如勾描一些类似三角形的标志,或一堆圆圈,来表示树叶的大致外在形态,这类更为抽象的程式化画法,就很难阐释它是模仿了什么具体的树种。综上所述,山水画笔法的程式化源头基本上还没有完全摆脱模仿外在客观物象的范畴。
  从唐宋代开始,山水画程式化的笔墨技法开始走向成熟。山水画程式之变始于吴而成于二李。南宋山水画画家主要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为代表。李唐将范宽所创造的雨点皴笔法加以继承并创新,形成了所谓斧劈皴的新程式,范宽雨点皴的程式原是对北方山石的描绘,李唐却用来描绘烟雾迷蒙的南方山水。马远的程式化表现最为明显,他描绘山水树石的形态及布局,相对背离了对客观物象的模仿,人工雕琢意味极重,具有很强烈的时代个性特征,这种传统到明清逐渐发展演变,其影响至今不衰。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装饰”概念阐释
第二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目的
第三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现状
第五节 中国山水画装饰性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 山水画的装饰性元素
第一节 线描
第二节 皴法
第三节 设色
第四节 墨法
第五节 “三远”
第六节 构图

第三章 隋唐山水画的装饰性
第一节 山水画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隋唐山水画装饰性风格的成因
第三节 隋唐山水画装饰性风格的表现

第四章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
第一节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原因
第二节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成熟的形态特征
第三节 五代与两宋山水画的反装饰性语言及技法分析

第五章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
第一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兴盛的原因
第二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风格成因
第三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装饰性语言和技法分析
第四节 元代以来文人山水画的无奈

第六章 装饰性对当代山水画的影响
第一节 20世纪初至1949年:美术革命的反装饰性
……

第七章 山水画的装饰性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