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如是茶席
0.00     定价 ¥ 7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1323301
  • 作      者:
    李韬
  • 出 版 社 :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韬

“清意味”茶流派创始人。热爱行走,寄情美食与茶,既爱品尝随缘遇见的好茶,也爱布置方寸之间的茶席。已编著出版《辨饮中国茶》《一泡一品好茶香》《茶里光阴·二十四节气茶》《蔬食真味》《中国茶图鉴》等,分享中式生活之美,品味清香生活。



展开
内容介绍



内容推荐:

资深茶人李韬习惯用一方茶席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敬意。在他的引领下,爱茶人学会如何感知茶,端给别人的那碗茶如何最好呈现;在图文交汇中,听他娓娓道来,探索并发现了这方寸茶席中蕴藏的魅力。

从茶事之悟体会茶席的真谛。作者认为茶事是我们滋养自己的好途径,在生活中,不是为了表现茶的美而去喝茶,而是在喝茶的时候适宜地表现生活的美。“正、静、清、雅” 正是茶人的特质,当摆好一个茶席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泡好茶。

用茶器、茶水和茶食营造茶席,用插花、焚香和抚琴美化茶席。茶席中器皿的选择和布放,以宜茶和美感为重;不同水质则能直接影响茶汤品质;茶点的选配也很讲究。静止的茶席,通过欣荣的草木花枝、袅袅升起的炉香和悠扬的琴曲传达动态的生意。

以岁时生活图解茶席的布局。作者在茶席的基础布局和变化中,引入一年四季不同节日的茶席,并配以多张茶席展示,在对节日之意、茶席主题、主器物和主泡茶的认识中,让读者感悟到时空运行与内心的交织,呈现在当下的生活茶席之中。

在行走的茶席中以茶修心、以茶利他。李韬推崇茶人在非常态的属于自身的环境中抛弃成见,布置茶席,用一碗茶反映真实的内心,将茶、人和天地自然沟通,从而在当下以茶丰富生活、传承中华茶文化。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线试读:

千幻百面,不离生活

天地赋予茶生命,制茶则延续了茶的生命,泡茶虽用水,却仿佛点燃了茶的生命。泡茶自己喝,茶照亮你 ;泡茶大家喝,茶照亮彼此。茶汤顺喉而下,产生了这样那样的感受,茶在此时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茶。这个过程中,泡茶的人很重要,泡茶的水很重要,泡茶的器也很重要。如果想要由视觉引发美,茶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和方式。

中国古代典籍里极少出现“茶席”一词,不是我们没有茶文化,而是中国的茶文化太大,大道无形。无形不是没有,而是化入中国人的血液里、生活中。时至今日,我们重拾传统文化的美好,才需要设计一个标签,找寻一个符号,彰显一个词汇。所以,“茶道”“茶席”“茶艺”等词应运而生。其实分久必合,如果有一天茶事活动又成为生活中自然、随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这些符号、标签又将变得不重要或者会消失。

基于此,我较倾向于生活化的茶席。不是说“剧场化”“集会化”的茶席不好,茶席千变万化,没有对错。剧场化的茶席利用了更广阔的空间,呈现的效果更加绚烂 ;集会化的茶席考验的是组织能力,呈现的是当下社会的繁荣。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时间有限,剧场化、集会化不会是生活的常态,但是喝茶、品茶、赏茶则是生活的常态。在生活中,你我不是为了表现茶的美而去喝茶,而是在喝茶的时候适宜地表现生活之美。

生活化的茶席就一定是慌张的、粗糙的、随便的吗?如果一定要这样,那么你的生活一定是慌张的、粗糙的、随便的。但倘若你有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又喜欢喝茶,何不把生活化的茶席变得优雅一些,这样它会照亮我们的生活。

 

品茗器

古人喝茶都用碗,小一些的碗称为盏。明清之后品茗器即使缩小了,大部分也还是碗形。今天人们喝茶一般都用小杯子,而在历史上,杯一般用来喝酒,如永乐压手杯和成化鸡缸杯一开始都是酒具。

我有很多杯子,甚至参加茶会都要带自己的杯子去。我最欣赏的杯子是铃铛杯。铃铛杯,也称仰钟杯、金钟杯或磬式杯。目前来看,铃铛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或者大钟,由此而得名。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则有青花、五彩等,当代还有柴烧的铃铛杯、日式铃铛杯等。这种杯子因小巧、聚香,端握自在,适宜多种茶类。

相对来说,矮的杯子留韵,高的杯子聚香,只要不吸味,宜茶就好。杯子最重要的是线条,我有位茶友买杯子喜欢试一试,“唇感”好的她就认为不错,我觉得也是一个办法。品茗杯如果追求纹饰,青花最安全;若有金银线条或涂绘,则务必用真金真银。

我想专门说说建盏。建盏,指建窑(系)烧制的黑釉茶盏,曾作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因为在一些宋代建盏底部上有“进琖”“供御”字样。烧制采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 ;外壁往往施大半釉,以避免在烧制过程中底部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下易流动,故有挂釉坠滴现象,俗称“釉泪”“坠釉滴”“釉滴珠”。这是早期建盏的重要特点。

刚接触建盏的朋友,对建盏的价格多少有点迷茫,这里简单说明一下。

第一,看口径。口径越大,烧制难度越高,成品率越低,所以价格就越高,这个并不难理解。

第二,看作者。每位建盏作者都有独特的釉料配方和烧制方法,即便是同一位大师的作品,品相也不尽相同。不同作者的作品,价格差异会比较大。

第三,看稀有程度,有无瑕疵。这点很重要,同一作者的作品也会分不同的等级,价格会差很多。简单地说,同一作者的同口径的精品与普通品,价格会相差不少。

建盏的定价并不是随性而为,要考虑作品口径、品级,作者名气,稀有程度等诸多因素。另外,柴烧往往价格更高,全手工拉坯因成本增加价格也较高。总之,要综合判断。

由于使用的釉料配方不一样,再加上胎土、窑内温度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建盏表面会呈现出各式纹理,因此根据釉色建盏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等品种。


展开
目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