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壹心理、凤凰卫视等媒体平台热议话题“哈佛大学75年研究幸福人生的关键”。千万转发TED演讲《幸福是什么》图书版。
哈佛大学的这项长达75年的研究,是哈佛史上时间最长的人生发展研究,也是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综合性纵向研究之一。因此,这项研究备受社会关注,与此话题相关的文章一经发布,篇篇阅读量超出“10万+”。而且关于这项研究的一个TED演讲,《幸福是什么》,曾获得过签完转发。这本书的内容就是这项研究,也是这个演讲内容的扩充版,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完整阐释了对“幸福”的理解和研究。
★《华盛顿邮报》评选出的人生十大奢侈品,竟无一与金钱有关!与本书传达的幸福理念不谋而合。
《华盛顿邮报》评选出的人生十大奢侈品:1.生命的觉悟与开悟;2.一颗自由喜悦与充满爱的心;3.走遍天下的气魄;4.回归自然;5.安稳而平和的睡眠;6.真正属于自己的空间与时间;7.彼此深爱的灵魂伴侣;8.任何时候都有真正懂你的人;9.身体健康,内心富有;10.能感染并点燃他人的希望。
★抖音快手平台热议话题“幸福的有与无”。符合当前热播电视剧《幸福到万家》所传达的理念:人不能只是活下去,还要活得明白,活出自我!
“我们总以为幸福是有,有车有房,有钱有权;其实呢幸福应该是无,无忧无虑,无病无灾。”这是稻盛和夫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被很多博主、达人用作视频文案,已然成为了短视频的“流量密码”多条视频点赞量高达数十万。此外,目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所传达关于幸福的理念,也与本书主题相似:人不能只是活下去,还要活得明白,活出自我,只要用力过好每一个当下,就不枉此生。
什么样的人生才算幸福?
如何能过上幸福的一生?
问题的答案,要从一项跨世纪的“幸福研究”说起……
1938年,哈佛大学开展了一项哈佛史上时间最长的人生发展研究,跟踪记录了268名哈佛毕业生和456名贫困家庭的男孩,后来研究又引入了斯坦福大学教授刘易斯·特曼对1500名学生的研究记录,其中有672名女性。经过对这2000多人的一生记录的研究和总结,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比如,童年时有充足母爱的男性比童年缺乏母爱的男性每年多挣8.7万美元;在事业上,童年时与母亲的关系会影响男性工作效率;影响离婚率重要的因素是酗酒,但离婚并不像多数人想象的那样对人生有害,等等。阅读这本书,你仿佛会看到一个又一个漫长而鲜活的一生在眼前划过,我们在看到众多人生故事的同时,也就更明白了幸福的定义,以及活在当下的意义。
01 时过境迁,记忆改变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因为无论是这条河还是这个人都已经不同了。
——赫拉克利特
这本书主要讲一群人与他们各自的生活之间互相磨合的故事。具体来说,本书围绕着现已持续75 年之久的格兰特研究写成。正是因为格兰特研究,才有了书里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会谈一些对我们来说都很重要的问题:我会讲一讲成人发展,谈一谈参与到这项研究中的人以及研究本身,还有重要的一点是要与大家分享一下长期科研项目中的酸甜苦辣。
格兰特研究最初叫作哈佛纵向研究,一年后更名为哈佛格兰特社会适应研究。1947 年,它有了现在的官方名称——哈佛成人发展研究。但项目成员一直都把它叫作格兰特研究,早些时候的书里面也都用这个名字。格兰特研究开始于1938 年。当时医学研究主要关注于病理,而格兰特研究则尝试着反其道而行之,了解人的最佳健康状态和最佳潜能以及增长这种状态和潜能的条件。第一批受研究对象是从哈佛大学1939、1940 和1941 届本科生(当时三届学生全是男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64 名大二学生,他们接受了密集的测试和访问。之后,我们又挑选了后面三届的一些大二学生,最终形成了一个268 人的实验组。
起初,我们是想对这些身体健康、条件优越的男性进行15~20 年的跟踪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收集新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掌握大量关于这些人以及他们生命历程的信息,可供我们在进行任何角度的分析时能随时利用。这项计划实现了,而且我们的收获超出了预期。经过了大约75 年后,格兰特研究仍在持续,这非常难能可贵。与第一批研究者相比,现在我们提出的问题有所不同,而且调查方式也变了。参与实验者已经不再是大二学生了,他们已经垂垂老矣。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许多观点,甚至是之后的一些观点都受到了质疑。我们也不知道现在的结论是否就是盖棺定论。
但不管怎样,提出问题并努力去回答这些问题总归是一个收获良多的过程。实际上,前辈们在1938 年的时候想要知道的某些问题现在已经有了答案:哪些人能活到90 岁并且还依然身体健康、思维活跃?哪些人能拥有幸福长久的婚姻?哪些人能够取得传统意义上的(或非传统意义上的)事业成功?最重要的是,在研究这些结果产生的原因时,我们有75 年的数据供我们随时参考。
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数据来研究其他的问题。一方面,格兰特研究初期提出的某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得到回答,比如先天条件和后天培养哪个更重要、怎样预测心理疾病及生理疾病、性格和健康状况有什么关系等。另一方面,现在我们还提出了一些研究初期绝对不会想到的新问题,比如亲密的情感在大脑中的反映是什么样的。另外,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意图也越来越具体明晰,在这个过程中,过去的许多问题演化成了新问题。最后这一点对于一项出色的科研项目来说尤为关键。
所以这本书讲述了格兰特研究是如何形成、如何发展的,以及参与到研究当中的我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和成长。我不仅会介绍我们已有的发现,也会反思我们目前尚未完成的目标并谈谈对未来的期待。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我们不仅将时间的流逝作为研究对象,也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成长。
经过时间修正的结论
格兰特研究是一项前瞻性纵向研究。首先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在纵向研究中,我们对一批受研究对象(一批同时代的同龄人)进行长期观察,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从受研究对象身上收集某些相关信息(实验中的变量)的数据。与纵向研究相对的是横向研究,横向研究只会进行一次性观察。
纵向研究又可以分为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追溯过去,是要确定过去的哪些变量促成了现在已知的结果。前瞻性研究是对一批受研究对象进行实时追踪,在受研究对象的生命进程中不断监测每个人身上的目标变量,并如实记录变化的结果。格兰特研究就属于前瞻性研究这一类。
我们连续多年收集了检测对象的各类相关信息(有可能相关但也不一定相关),想要弄清楚这些信息会对受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和人生成就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还定期将这些信息与受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及其取得的成就关联起来进行分析。在后面的内容中你会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
说得直观一点,纵向研究可以让我们将受研究对象80 岁时候的状态与他们25 岁或者60 岁时候的状态进行比较。通过长者的传记、自传或者他们给后辈讲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做这种比较。但那些都是回顾性叙述,难免会有遗漏、修饰或者偏见的成分——时间可是会骗人的。
前瞻性研究就像是宠爱宝宝的父母给宝宝制作的成长记录册,也像是延时摄影。前瞻性研究在改变发生之时进行记录,让我们可以将时间流逝带来的改变呈现出来,但又避免了记忆的失真。蝴蝶在回顾年轻时代的时候往往会记得自己曾经是一只年轻的蝴蝶,但前瞻性研究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难以置信且常被忽略):蝴蝶其实曾经是毛毛虫!
宝宝的成长记录册并不新鲜,时间跨度长达数年的延时摄影也比比皆是,但贯穿整个生命进程的前瞻性研究却寥寥无几。在1995 年之前,这类研究几乎不存在。之后我会细说这一点。事实上,成人发展方面的观察数据也一直都很少。盖尔·希伊和丹尼尔·莱文森在20 世纪70 年代最早发表了关于成人发展的著作,但当时他们主要采用横向研究方法,并没有掌握丰富的观察数据,因此得出了荒谬的结论(比如他们得出的一项结论是中年危机是不可避免的)。
进行前瞻性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种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既有的事实。世界上最有经验的相马师也不能确定每年五月丘吉尔园马场上那些品种优良的骏马中哪一匹会在比赛中一举夺胜。只有比赛结束之后,才会有确定的结果。即使比赛结束后,我们也只知道哪匹马夺冠了,但它如何夺冠、为何能夺冠,我们仍然不得而知。
要评价一个女人的相貌,我们可以简单地根据有多少人认为她漂亮、她是否符合既有的审美标准以及她保养得如何来判定。但那样的评价并没有考虑到,一个女人在高中毕业舞会上的美和在她在曾孙女婚礼上的美是不一样的,也没有考虑女人18 岁时上天赋予的美以及80 岁时候经历过优雅一生才能沉淀下来的美是不一样的。而格兰特研究恰恰就是想通过探索成功和“最佳”健康状态,了解那些微妙的东西。
01 时过境迁,记忆改变
经过时间修正的结论 / 003
成年人的成长 / 007
关于人生可能性的艺术 / 008
瞬间不能捕捉历史全貌,所以我们需要长期研究 / 009
每个故事都是真实的人生 / 011
亚当·纽曼:时间、身份、记忆和变化 / 012
对人生我们永远充满好奇 / 020
02 实践揭示真理——用什么来衡量人生
人生赢家的“十项指标” / 026
判断人生不是一件小事 / 029
成功的先天条件 / 030
哪些变量最能决定人生 / 033
戈弗雷·卡米尔:爱的表现形式 / 037
人生的变化从未间断 / 042
03 哈佛大学格兰特研究那些事儿
一项哈佛研究的启动 / 049
从生物学到心理学 / 052
受研究对象 / 054
怎样对受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 058
一开始我们这么做数据分析 / 060
结论总是需要不断更正的 / 064
“天堂里的烦恼” / 065
“二战”的影响 / 066
西方社会的变化对研究的影响 / 067
关系驱动发展模式 / 069
进一步数据分析 / 070
我的研究方式 / 073
研究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情 / 077
他们的视角和我们的视角 / 079
阿特·米勒:创伤后的成长 / 080
永恒的快乐 / 082
亲密关系对人生的绝对影响 / 085
04 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对人生的影响
重新评估童年环境 / 089
奥利弗·福尔摩斯:童年舒适对老年的影响 / 091
萨姆·拉弗雷斯:童年悲惨的持久诅咒 / 094
无论好坏,童年影响一生 / 097
遗传与环境对人的影响 / 100
父子和母子关系对人生的影响还是有区别的 / 105
恢复失去的爱 / 106
童年并不总会影响整个人生 / 109
整体童年而非单一方面与未来的关系 / 111
05 人生的成熟
埃里克森的模式:主题与变奏 / 117
埃里克森式的生活 / 124
查尔斯·博特赖特:同理心的典范 / 125
彼得·佩恩:当人们不成长 / 133
比尔·迪马吉奥: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也能成为受尊敬的人 / 136
毛毛虫和蝴蝶 / 138
阿尔杰农·扬:成长的挫败 / 139
最后的岁月 / 144
人生的完整 / 145
06 如果你有一个爱你的人
婚姻里如何衡量幸福? / 150
用足够长的时间去理解婚姻 / 152
三个关于婚姻的故事 / 156
婚姻的好坏:统计上的差异 / 166
婚姻与性 / 167
对离婚的再度评价 / 169
能长久地爱一个人是有益的 / 170
07 活到90 岁
两种生活 / 178
通往健康衰老的道路 / 185
四个有关衰老的研究 / 186
怎样避免早亡 / 192
我们无法控制? / 192
年龄和认知 / 193
有关衰老什么不重要 / 194
如何活到90 岁 / 197
08 应该如何应对这个世界
什么是防御机制 / 204
防御等级 / 206
识别防御性风格 / 207
防御风格仍然重要吗? / 210
狄伦·布莱特:用竞争精神应对世界 / 212
弗兰西斯·德米尔:压抑的防御 / 215
等级的前瞻性证实 / 219
防御机制的种类,性别、教育和权利 / 221
关于防御机制的结论 / 223
09 酗酒要比你知道的还严重
七个问题 / 230
詹姆斯·奥尼尔:酗酒是一种疾病? / 242
弗朗西斯·洛维尔:可以被控制的酒精 / 246
比尔·罗曼:酗酒者的不稳定 / 247
酗酒是原因而不是结果 / 250
10 人生的意外发现
为什么富人比穷人活得久? / 254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经历造成还是人格障碍? / 256
政治、精神健康与性 / 258
宗教对人生的影响不只是信仰本身 / 261
外祖父的重要性 / 266
11 持续的总结总能带来惊喜
关于人生的研究必然要贯穿一生 / 271
持续的预测研究是一份礼物 / 275
无意识适应 / 276
欧内斯特·克洛维斯:真正的艺术家 / 277
如果愿望成真…… / 282
结语:简单看完人的一生 / 283
附 录
附录一:采访安排 / 286
附录二:波士顿贫民区男性研究对象与特曼女性研究对象 / 290
附录三:童年评估量表 / 294
附录四:成人发展量表 / 296
附录五:显性大学人格特征 / 300
附录六:事例人物介绍 / 302
致谢 / 305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华尔街日报》
维兰特用一个个故事精雕细琢地搭建起心理学框架,看看这个框架,你会发现一系列的策略,告诉你错失人生良机时如何保持心平气和。
《纽约时报》
正如维兰特所强调的,格兰特研究的魅力在于它一直持续到被试者90多岁,这个研究告诉我们:人们一生都在发生变化,到了耄耋之年也是如此。
《旧金山书评》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故事书一样,人们是如何迎接挑战或屈从于挫折的,都可以从他们丰富的经历中看出端倪。维兰特完美地诠释了人生经历如何塑造人的晚年。本书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读者能够更加了解自己,也能知道生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什么。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读来像侦探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虽然开头就揭晓了答案……维兰特的语言简明流畅,引人入胜……以一个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告诉我们关爱在一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科克斯书评》
叙述精彩纷呈……维兰特完美地总结了这项研究,探讨了主要的发现,表达了自己对研究项目的满满热情……他个人探索发现的方法一直牢牢抓住了读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这一开创性的研究及参与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