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内幕信息的认定
    二、关于客观行为的认定
    三、关于犯罪主体的认定
    四、关于主观要件的认定
    五、关于违法所得的认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书结构
  第六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构成概论:以行政犯为视角
  第一节  证券内幕交易行刑界分及构成特征分析
    一、行政犯罪与行政违法的区别
    二、证券内幕交易犯罪构成特征
  第二节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构成立法与司法考察
    一、立法演进
    二、司法实践
第三章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对象论:内幕信息之认定
  第一节  内幕信息认定标准之概述
    一、二要件说
    二、三要件说
    三、四要件说
  第二节  内幕信息未公开性的认定
    一、域外内幕信息公开标准概述
    二、两种公开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三、我国公开标准的反思与完善
  第三节  内幕信息重大性的认定
    一、域外内幕信息重大性认定模式概述
    二、不同重大性认定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三、我国重大性标准的立法反思与重构
  第四节  我国内幕信息敏感期的司法认定
    一、内幕信息形成之时的认定
    二、内幕信息公开之时的认定
第四章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行为论:人罪与出罪辨析
  第一节  泄露行为
    一、泄露行为的成立以信息受领人实际从事相关交易活动为必要
    二、再泄露行为的认定
    三、泄露内幕信息并与信息受领人共同从事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
    四、泄露行为证据判断
  第二节  明示、暗示行为
    一、明示、暗示行为实际上属于内幕交易而非泄露内幕信息行为
    二、明示、暗示行为的成立以他人实际从事相关交易活动为必要
    三、明示、暗示行为并不等于但包括建议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
    四、明示、暗示行为与泄露行为相结合情形下共同犯罪问题分析
  第三节  犯罪行为的除外事由
    一、国外除外事由的比较与借鉴
    二、司法解释规定的检视与完善
第五章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主体论:理论演进与借鉴
  第一节  内幕交易犯罪主体识别理论之概述
    一、信义关系理论
    二、信息平等理论
    三、两种理论评析
  第二节  我国内幕交易犯罪主体检视与完善
    一、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规范检视
    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的规范检视
    三、我国内幕交易犯罪主体的立法修正
  第三节  我国内幕交易犯罪主体的司法认定
    一、内幕信息知情人员的认定
    二、非法获取内幕信息人员的认定
    三、多层次传递中信息受领人主体地位的认定
第六章  证券内幕交易犯罪主观论:主观要件的证成
  第一节  本罪罪过形式的分析
    一、我国理论学说之概览
    二、我国理论学说之评析
  第二节  知悉内幕信息的证成
    一、域外对知悉内幕信息的证明与认定
    二、我国证明知悉内幕信息的实践进路
  第三节  利用内幕信息的证成
    一、利用内幕信息的取舍之争
    二、利用内幕信息的推定规则
第七章  证券内幕交易违法所得论:计算标准的设定
  第一节  域外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实践
    一、实际所得法
    二、市场吸收法
    三、拟制所得法
    四、比较与述评
  第二节  期初持股案件违法所得的认定
    一、不同会计计价方法对违法所得的认定与影响
    二、国内外典型判例对期初持股处理方法的适用
    三、司法实践中期初持股处理方法的博弈与选择
  第三节  我国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设定
    一、我国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适用现状
    二、我国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适用困境
    三、我国违法所得计算方法的重新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