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主题与背景梳理
    一、中国视域下的司法制度与法官
    二、关于法官角色的讨论与反思
  第二节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
    一、理论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术语界定
第一章  法官及其“角色”
  第一节  法官的“角色”
    一、角色理论
    二、法官“角色”释义
  第二节  当代中国法官的角色变迁
    一、第一次法律革命及法官角色的初步定位
    二、第二次法律革命与法官角色的逐步完善
    三、员额制改革与法官角色职业化的实现
  第三节  中国法官角色的典型样本
    一、样本选取:作为“榜样”的法官
    二、数据来源:“榜样”的评选与报道
    三、样本特点:“榜样”的总体分布
第二章  政策“剧本”中的法官角色
  第一节  政策“剧本”中的角色样本
    一、样本的宏观梳理:以“政策”为中心的角色特质
    二、样本的微观描绘:以“政策”为中心的角色呈现
  第二节  政策“剧本”的期望
    一、政策回应能力
    二、纠纷化解能力
  第三节  政策“剧本”中的角色学习
    一、隔离观众
    二、再合作行为
  第四节  政策“剧本”中的角色实践
    一、法官的政策回应
    二、法官的调解行为
第三章  司法“剧班”里的法官角色
  第一节  司法“剧班”里的角色样本
    一、样本的宏观梳理:以“审判能力”为中心的角色特质
    二、样本的微观描绘:以“审判能力”为中心的角色呈现
  第二节  司法“剧班”的期望
    一、审判实绩化
    二、审判实效化
    三、审判专业化
  第三节  司法“剧班”里的角色学习
    一、维持控制
    二、戏剧实现
  第四节  司法“剧班”里的角色实践
    一、对审判实效的控制
    二、对审判实绩的追求
第四章  社会“观众”前的法官角色
  第一节  社会“观众”前的角色样本
    一、样本的宏观梳理:以“亲民”为中心的角色特质
    二、样本的微观描绘:以“亲民”为中心的角色呈现
  第二节  社会“观众”的角色期望
    一、司法为民的职业宗旨
    二、公正无私的职业品格
  第三节  社会“观众”前的角色学习
    一、审判行为的理想化整饰
    二、裁判结果的理想化整饰
  第四节  社会“观众”前的角色实践
    一、坚持司法的亲民路线
    二、倡导司法的民主参与
第五章  法官角色的形成分析
  第一节  角色形成的逻辑过程
    一、逻辑起点:角色形成的宏观情境
    二、角色形成:宏观情境、角色期望与个体选择的互动
  第二节  角色形成的外部情境
    一、一般情境: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
    二、特殊情境;组织关系
  第三节  角色形成的内在动因
    一、群体内激励
    二、群体外激励
  第四节  情境转换与角色重构
    一、员额制改革与专家型法官角色
    二、信息化时代与创新型法官角色
    三、“榜样法官”及其角色重构
第六章  法官角色的理想构建
  第一节  法官角色构建的总体框架
    一、完善角色情境
    二、调整角色期望
    三、引导角色行为
    四、实现角色自律
  第二节  完善政策“剧本”的角色规范
    一、针对个案:完善个案审判中政策与司法的关系
    二、针对整体:改进政策推进中司法的回应方式
  第三节  改进司法“剧班”的管理模式
    一、外部改革:形成健全的司法管理体制
    二、内部改革:构建扁垂双轨的组织结构
  第四节  引导社会“观众”的良性互动
    一、立足民众:规范民意的表达方式
    二、立足法官:完善审判的监督程序
  第五节  健全法官的角色人格
    一、保持角色忠诚
    二、培育角色伦理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