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日常实践研究
0.00     定价 ¥ 8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313226150
  • 作      者:
    陈爱国
  • 出 版 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9-01
收藏
荐购
作者简介

陈爱国 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获学术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曾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研究方向为民俗学、人类学,主要从事社区自然、文化资源的利用与管理等研究。曾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课题,撰写、翻译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民俗学、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理论分析,以“皮影戏传承人”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内生动力。重点考察非遗传承人的社会身份、生活现状、传承机制与创新模式等问题,以此强调我们可以通过对传承人“日常实践”的关注与诠释来推动地域社会的内驱力发挥功效,从而实现乡村社会与文化遗产的内生式可持续发展。

展开
目录

绪论1
一、 研究问题1
二、 理论视角2
三、 研究方法10
四、 分析框架11

第一章乡村振兴与非遗保护的共性:“内生动力”13
一、 共同理念: 内生式发展15
二、 共同路径: 内生式共治机制23
三、 小结28

第二章乡村社会的非遗传承人: 多重身份与创生能力30
一、 “日常实践”的理论考察30
二、 遭受弱化或否认的传承人创造力33
三、 依然“健在”的民俗36
四、 传承人的日常实践: 创生能力46
五、 小结52

第三章乡村社会的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实践54
一、 传承人A的个人生活史: 华县55
二、 传承人B的个人生活史: 环县58
三、 传承人C的个人生活史: 唐山66
四、 小结73

第四章迈向城市的非遗传承人的日常实践76
一、 传承人D的个人生活史: 北京76
二、 传承人E的个人生活史: 北京80
三、 传承人F的个人生活史: 唐山88
四、 小结94

第五章非遗保护与“文化消亡话语”96
一、 两种不同的话语96
二、 “文化消亡话语”的角色担当97
三、 “文化消亡话语”的反思103
四、 小结105

第六章乡村振兴与文化遗产的公共性话题107
一、 问题的提出107
二、 乡村社会的民俗文化: 共同性111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性115
四、 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2
五、 小结125

结语127
参考文献131
后记137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