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是最好的致敬
——“求是缘"讲述浙大人的故事
从求是书院到浙江大学,12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个灿若星辰的浙大人。他们有着浓浓的浙大情结,有着深深的求是印记,更有着公忠坚毅、担当大任的家国情怀……在改革开放40周年、四校合并20周年之际,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重要时刻,浙江大学女教授联谊会隆重推出“‘求是缘’——讲述浙大人的故事”访谈活动,邀请三代浙大人分享他们的青春故事,畅谈成长、梦想与未来。正如浙江大学副校长、第三届女教授联谊会会长何莲珍教授在活动现场致辞中所言,“求是缘”访谈旨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激发爱校荣校之情,探索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途径。
访谈嘉宾:
陈云敏,男,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项目首席科学家。
邱利民,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教授,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第三届青年教授联谊会会长。
岑海燕,女,浙江大学生工食品学院研究员,“百人计划”入选者,曾获2017年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奖等。 访谈主持:
梁君英,女,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教授,浙江省高校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获得者。
时间:
2018年11月20日
地点: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蒙民伟楼139报告厅
访谈实录
梁君英:
首先非常感谢如约来到今天“求是缘”访谈现场的所有老师和同学,“求是缘”的主题是讲述浙大人自己的故事。讲述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而传承是最好的致敬。我想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仅是向我们的老学长致敬,更是向全球千千万万的浙大人致敬。所以,在访谈开始之前,我想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几张照片。
这是1897年求是书院成立到1998年四校合并的发展历程示意图。在这个历史进程中,我给大家分享的第一张照片是1931年苏步青先生加盟浙江大学数学系时的合影;这是1937年浙江大学数学系和物理系群星闪耀的样子;这是1937年11月,浙大开启了文军长征的历程,是当时竺可桢校长拍摄的照片。
这是1998年9月15号四校合并新浙江大学成立大会的照片,我当时坐在这个角落,非常荣幸能够见证1998年四校合并的仪式。这是同年浙江大学迎来了第一批新浙江大学新生时的开学典礼。这是2018年,四校合并20周年之后,我们迎来了2018级新生,我相信在座很多同学都在现场体验过心潮澎湃的感觉。这是2018年9月12号,浙江大学举行并校发展20周年的座谈会。
时光流转,浙大高歌前行。可是有一个概念我们从来未曾改变,那就是我们都是浙大人,我们有一份深厚的求是缘。今天的主题词非常明确,第一是浙大情结,第二是求是印记,第三就是浙大高歌前行。我们的基因到底是什么?刚才何莲珍会长在致辞中说是“公忠坚毅,担当大任”。
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座的三位嘉宾,其实非常好地代表了“60后”浙大人、“70后”浙大人和“80后”浙大人。在今天这么难得的机会,我特别想请问一下三位老师,回望一下你们的成长历程,你们这么出色、这么卓越,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我们先来看一下三位老师最近在做些什么。
陈云敏老师1979年入读浙江大学。这是2018年10月29日上午,第八届国际环境土工大会,主题是“环境岩土的可持续发展”,四年一次,有环境岩土工程行业的“奥林匹克”之称。谢谢陈老师!
邱利民老师1988年入读浙江大学,刚刚上周邱老师主持了低温专业60周年的纪念活动。邱老师在不久前有一个非常高的荣誉,当选为国际低温工程委员会副主席。谢谢邱老师!
P1-3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