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守望: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初心
0.00     定价 ¥ 56.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3665976
  • 作      者:
    王伟
  • 出 版 社 :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1-01
收藏
作者简介
  王伟,山东安丘人。山东省特级教师、国家督学,现任潍坊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作为一位耕耘在基础教育一线30余年的教育工作者,王伟校长始终贯彻民主、平等、自由、尊重的人文教育思想,坚持“人文,惟真,为发展而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让每一位学生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历练高尚的人文素养,掌握科学的人文方法,形成崇高的人文精神。工作中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围绕课程、课堂、德育、管理等教育元素深入开展人文教育探索,建人文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构建起了完善的人文教育体系。其人文教育思考与实践引起广泛关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教育家杂志》等多次进行专题报道。
展开
内容介绍
  《守望: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初心》较为充分地展现了对于人文教育的思考、实践与对未来教育的展望。第一篇“寻根”,围绕人文以及人文教育追根溯源,主要回答了人文教育“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实施“人文教育”的问题。自第二篇至第五篇,全书分别从课程、课堂、德育、管理四个维度,把人文教育根植于学校的课程、课堂、德育、管理等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详实地介绍了人文教育特色学校的办学实践,通过人文课程丰富学生人文知识、人文课堂提升人文素养、人文管理涵养人文方法、人文德育锻造人文精神,让人文教育在潍坊中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第六篇以及后记中,谈及了关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深刻认识,畅想人文教育未来,对人文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变与不变做出了辩证思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守望: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人文初心》:
  那么,什么是人文精神呢?
  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习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为在杭高校学做《同大学生谈人生》主题报告时曾说,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支柱。大学生要积极培养吃苦、宽容、乐观的精神,学习或做事要吃得起苦,为人或共事要多予宽容,受挫或遇事要乐观向上,创业或成事要融入团队。作为一个大学生,最起码的价值取向就是要爱祖国、爱人民、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大学生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
  可见,人文精神既是个体的自我关照,又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精神的精神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文精神“对人的价值追求”,提倡人文精神与科学的相容性,关怀的中心是生活之中的人的身心全面价值的体现;
  二是人文精神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文模式、审美情趣,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与生命:
  三是人文精神把对人的文化生命和人的文化世界的肯定贯注于人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之中,强调人的文化生命的弘扬和人的文化世界的开拓,促进人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四是人文精神是人类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自己从“自由”的状态过渡到“自为”的状态的一种能力;
  五是人文精神是一种关注人生真谛和人类命运的理性的态度,包括对人的个体和主体精神的弘扬,对自由、民主、平等和尊严的渴望,对理想、信仰和自我实现的执着,对生命、死亡和生存意义的探索等。
  由此,我们可以说,人文精神既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是每个人最核心的文化。
  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对于个人而言,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是民族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保证。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离开了人文教育,将有悖于“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的本质,教育实践也将失去灵魂。
  近些年来,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我国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多少存在着明显的功利色彩。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价值观有些狭隘。片面的质量观和陈旧的人才观,对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有些家长把育人教育变成了升学教育,将分数的价值等同于人的价值,升学目标取代了人和社会的发展目标,“高中一大学一社会精英”成了很多家长心目中唯一的成才模式。所以,许多家长不重视人文教育,只要求孩子考出高分数。许多孩子成绩不错,可是情商不高,对亲情淡漠,不与父母沟通,自私,不懂得尊重他人,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人际交往障碍。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寻根:人文教育顺势而生
探索:百年变迁谱人文
教育首先是教会孩子认识自己
固基:人文知识积累底蕴
塑形:人文素养提升品性
求术:人文方法探寻行路
问道:人文精神引领人生
百年肇基,传承人文教育
深化:行动纲要聚人心
人文教育并不新奇,但意义深远
“钱学森之问”,激起思考入文教育的千重浪
一份中考录取成绩单,找到落实人文教育的突破口
《潍坊中学人文教育行动纲要》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

第二篇 牵住课程的“牛鼻子”
以人为本做课程
人文课程的核心是推动人的发展
在思考中推动学校课程建设
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方式和手段
让“人文书院”成为学生活动的中心
以国为根提素养
差异化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
探索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
以校为基扬个性
构建以“质量+特色”为目标的校本课程体系
传统文化课程凸显人文底蕴
德育是校本课程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
校本资源库实现共通共享
生涯规划帮学生解开心锁

第三篇 扩大课堂的包围圈
多元包围个体
“三位一体”人文课堂,破除传统课堂的壁垒
明确基本要求,实现五个“三位一体”
强化自主学习——傅传顺老师的“大课堂”
建立有规则的自由——王由由老师的“课堂讨论”
强化主体代入感——李珊老师的“表演文学”
因人而异的关注——李静老师的课堂掌控
……
第四篇 扎牢德育的“连环寨”
第五篇 构筑管理的“天文台”
第六篇 达变:人文精神历久弥新
后记——人文教育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