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赵立诚学术思想集
0.00     定价 ¥ 30.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36165472
  • 出 版 社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收藏
内容介绍
  赵立诚教授,1938年12月生,男,汉族,广东省台山市人,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主任导师,中医内科学心血管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的专家。
  赵立诚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祖父是当地很有名望的老中医,母亲是妇产科医生。他自幼受家庭教育熏陶,热爱医学,1958年考入广州中医学院,曾受教于岭南学派著名医家冯德瑜、刘赤选、邓鹤芝、何竹林、陶葆荪、钟耀奎、邓铁涛教授,1964年毕业留校在本校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工作,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致力于中医内科学心血管专业的理论和临床研究,1968-1969年,在中山医学院借用一年参加中西医结合工作。1973年起他由学校指定师从全国著名中医学家邓铁涛教授,深得其传,尤其在心血管、脾胃系统疾病与老年病防治方面,较全面总结了邓老临床经验。20世纪70年代就参加邓铁涛教授的“广州冠心丸”临床观察和新药开发研究,并写出《冠心丸治疗冠心病100例》临床总结,并在期刊上发表跟师心得《谈谈整理老中医经验》。赵教授先后获得广东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待遇专家、附属医院专家咨询组成员、主任医师等称号。曾任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虚证与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理事、《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常务编辑及编委等职。赵教授医德高尚,诲人不倦,学术严谨,为人低调。临床善于总结前辈的经验,崇尚“治病求本”“四季脾旺不易受邪”及“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学术思想,力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长期致力于内科心血管与脾胃疾病的临床研究,擅长用中医药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冠心病、血脂异常、心悸、眩晕、缺血性中风、胃痛等证,临床疗效显著。
  《赵立诚学术思想集》重温赵立诚教授的学术相关思想,全面深入总结赵立诚教授的临床经验与科学研究。希望通过该书的出版能够将赵立诚教授宝贵的学术思想传承下去,使广大医务工作者都能够从中获益,为岭南中医的传承事业贡献一分微薄之力;同时也将该书作为赵立诚名医工作室建设验收的献礼。
展开
精彩书摘
  《赵立诚学术思想集》:
  目前,各地越来越多的临床报道表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逐步增高,严重影响劳动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如何从更多方面来探索治疗冠心病的有效途径和方药,已引起各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邓老运用补气、化痰、通瘀法治疗冠心病,收到一定效果。邓老认为:①本病病机,气虚与痰瘀闭阻,气虚是本,痰瘀为标。必须认病在先,施治为后。②辨证治疗,以通为补,通补并筹,灵活化裁,但必以病为务。因广东省地处南方,气候卑湿,容易聚湿生痰而致痰疾,故于痰瘀兼治中,早期又偏重于治痰为多,但无论化痰或通瘀,目的在于疏通经络,令其调达,而致和平。③由于重视补气、化痰、通瘀法为治疗原则,在治疗措施方面,应着重从脾胃药人手,这是“治病必求其本”精神的具体运用。1补气、化痰、通瘀法治疗冠心病的理论依据、祖国医学虽无冠心病这一病名,但从冠心病的主要症状、迄今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有效方剂以及治疗原则这三点来推论,过去中医文献中有关心痛、真心痛、胸痹、心悸、怔忡的论述,已基本上概括了冠心病的辨证论治内容。
  冠心病患者大多以胸闷、心痛、气短为主要症状,同时兼有心悸、眩晕、肢麻,疲乏等不适。祖国医学认为年逾四十,形气虚衰。本病好发于40岁以后,其年高阳气渐衰可见,且有的患者病程缠绵、久病成虚,导致气血衰微。因此,气虚这一病机是值得重视的。邓老将此点视为冠心病的病机共性之一。当然,由于气为血帅,阴阳互根的道理,有些患者亦可因心阴不足而致病。而胸闷、心痛、眩晕、肢麻,或舌质暗红、苔腻等,皆是气滞血瘀、痰浊内阻心脉的表现,这些因素,在病理上共同形成了一个正气虚于内、痰瘀阻于中的正虚邪实病机。正虚(心气虚和心阴虚)是本病的内因——为本,痰与瘀是本病继续发展的因素——为标。前者属虚,后者属实,说明冠心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因而气虚、阴虚、痰浊、血瘀构成了冠心病病机的四个主要环节。
  从脏腑学说来讨论,邓老认为,五脏诸虚,皆能生病,今本病发病在心,其病机应该以心的脏气失调为主,由于心气不足,心阴亏损,导致气血运行失畅,痰浊血瘀内闭而引起上述所说的一系列症状。但从气虚、阴虚、痰浊、血瘀这四方面的病理改变,其病机与肝肾脾胃亦有密切关系,尤以脾胃为主。
  认识病机——目的是为了认识疾病的本质和指导临床。既然祖国医学认为冠心病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就必然是着重补法与通法的结合运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用瓜蒌、薤白、枳实、法半夏等组成的几个宣痹化痰的方剂,以及用人参汤(人参、甘草、干姜、白术)治疗阳虚胸痹,正是前人运用补法与通法治疗胸痹心痛的先导,成为迄今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常用而有效方剂,人参汤是一张补气健脾、振奋阳气的方子。后世对胸痹的治疗更明确地提出“是虚则补之,是寒则温之,是痰则化之,是血则散之,是气则顺之”的治疗原则,可说其既继承了前贤的经验而又有所发挥。考虑到南方气候,地处卑湿,容易聚湿生痰、痰浊中阻为病的特点,根据部分冠心病患者确实具有气虚与痰瘀闭阻的病机和症状,因此,拟定出补气、化痰、通瘀作为治疗冠心病的原则,在冠心病的治疗上探索另一途径,是基于上述理论为依据的。补气、化痰、通瘀法治疗冠心病的运用
  对于中医治疗冠心病的规律,目前各地尚在探索和总结中,就一般而论,在治疗大法上,痰瘀闭阻应该着重于“通”,如芳香开窍法、宣痹通阳法、活血化瘀法等。正气内虚(包括气虚、阴虚)应该着重于“补”,如补气法、温阳法、滋阴法等。实践证明,补法与通法是治疗冠心病不可分割的两大原则。临床是否先通后补,或是先补后通,通多补少,或补多通少,或一通一补,通补兼施,均应根据冠心病的各个类型,视具体情况权衡而定,不能只知补虚,而忽视疏导痰瘀,也不能一通到底而不予固本扶正。曾见一些患者单纯长期服用通窍祛痰药,往往使气短、疲倦、乏力、眩晕等症状反而增加,这是值得注意的。
  补气、化痰、通瘀法适用于治疗气虚、痰瘀闭阻型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心痛、心悸、气短、肢麻、眩晕、舌苔腻或舌有瘀点瘀斑、脉细涩或促、结、代。根据观察,此型临床颇为常见,是一个虚实相兼的类型,用补气、化痰、通瘀法治疗,目的是希望达到治标兼护正气之虚,治本兼能豁痰通瘀。
  根据邓老的经验,在临床上选用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基本方是:法半夏三钱(1钱等于5g)、云苓四钱、橘红钱半、枳壳钱半、甘草钱半、竹茹三钱、党参五钱、丹参四钱。方中用党参补气扶正,丹参活血通瘀,温胆汤除痰利气、条达气机,方中不用枳实而用枳壳者,是取其宽中下气,枳壳力缓而避免枳实之过分耗气破结。加减法:气虚明显加用北芪、五爪龙,或吉林参2钱另炖,或嚼服人参5分(1分等于0.5g),效果亦好。但党参不宜重用,一般不超过5~6钱,因本病虚实夹杂,多用反致补滞,不利于豁痰通瘀。如心痛明显,可合失笑散或田七末冲服。如脾气虚弱合四君汤。兼阴虚不足合生脉散。兼高血压加草决明、珍珠母。兼高脂血症加山楂粒、首乌、麦芽。兼肾虚者加淫羊藿。兼血虚者加黄精、桑寄生。
  上述加减,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先以一方一法为基础,然后随证变化,加减化裁,于配伍中以通为补,通补并筹,而具体用药,则又比较重视从脾胃人手,这是符合治病必求其本的精神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心血管病篇
学者风采——赵立诚
邓铁涛老师治疗冠心病经验
邓铁涛治疗高血压病经验辑要
邓铁涛治疗高血压病经验
邓铁涛教授健脾化痰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验案一则
赵立诚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心脑血管病的经验
赵立诚教授从痰论治冠心病
赵立诚从痰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病经验
赵立诚从虚痰瘀论治老年性高血压经验介绍
温补方药为主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
耳垂冠状沟在冠心病望诊中的应用进展
心痛舒喷雾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生脉散合冠心Ⅱ号方治疗冠心病109例
生脉散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及现代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新说探讨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机理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介入特征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变化规律的相关性研究
健脾化痰片治疗脾虚痰阻型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理脾化痰方抗家兔早期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实验研究
理脾化痰方对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症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控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
益气温阳活血方动员骨髓干细胞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实验研究
益气温阳活血方对心肌梗死患者骨髓干细胞动员作用和心功能的影响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2例报道

第二篇 中医杂病篇
中医学家邓铁涛
“心主神明”和“脑主神明”之争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中医治疗与体会
甲肿方治疗良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疗效观察
略论《内经》的老年医学理论与养生方法
谈谈中医药抗衰老研究的几个问题
老年感冒的证候特点及防治
《伤寒论》叙例辨
谈谈整理老中医经验
关于产后血虚痹痛的问题
小儿保健琐言
三黄泻心汤加减治疗鼻衄

第三篇 饮食疗法篇
高血压病的饮食疗法
肾炎的饮食疗法
糖尿病的饮食疗法
血虚证的饮食疗法
肝炎的饮食疗法
胃脘痛的饮食疗法
咳嗽的饮食疗法
感冒的饮食疗法
泄泻的饮食疗法
痢疾的饮食疗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