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被多数人接受的物联网定义是:通过RFID、红外感应器、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在提及物联网时,还有另一个常见概念——“M2M”(Machine to Machine,机器到机器)。是指机器设备之间在无须人为干预的情形下,直接通过网络沟通而自行完成任务的一个模式或系统。M2M通信与物联网的核心理念一致,不同之处是:物联网的概念、所采用的技术及应用场景更加宽泛;而M2M则聚焦在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上,是物联网应用的一种主要方式。只有当M2M规模化、普及化,并且彼此之间通过网络来实现智能的融合和通信时,才能形成“物联网”。因此,零星孤立的M2M并不是物联网,但M2M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物联网。传感技术、M2M技木豹快速发展为物联网的产生和应用打下了基础。国内外都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应用。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具有极强的开放性,许多应用来源于工业、交通、医疗、家庭等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Gartner预测,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208亿;BI Intelligence预测,2020年全球联网设备数量将达到340亿,其中物联网设备数量达到240亿,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传统移动互联网设备数量仅为100亿。百亿级的联网设备将带来数据量爆炸性增长,智能家居被指将成为2020年物联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可以看到,物联网正在成为经济社会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础和重要引擎。随着物联网技术产品不断成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物联网的潜力和成长性正在逐步凸显,行业应用仍将持续稳步发展,并加速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环节;产业潜力将加快释放,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逐步确立,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将越来越显著;物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将加剧,并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但是,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物联网中的感应终端收集一切可以获取的关于用户个人信息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被用来分析用户身份和特征。许多用户对这种行为感到厌恶,视之为对其隐私的侵犯,即使许多公司承诺会合理合法使用用户的信息数据并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也仍然会有用户担心自己的个人信息不够安全,存在泄露的可能性。因此,物联网安全目前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安全问题成为物联网潜在的风险,可能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在物联网安全上加大资金投入,探寻合理有效的物联网安全机制,尤其是在传统的认证与加密模式之外寻找能够将隐私和匿名性融人物联网设计并给予用户隐私控制能力的方法,研究人员也在尝试从区块链技术中获取思路。
除完善物联网的安全保障体系外,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另一关键因素在于顶层设计和标准化。目前,物联网尚不存在成形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在许多概念上都还未能形成定论。因此,物联网标准的发展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包括网络架构、信息编码、网络通信协议、网络融合等基础技术标准,以及应用标准和涉及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规范。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所以过去十几年物联网的发展渐渐陷入困境,传统组网难堪此任,物联网也未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未来可能需要为物联网构建一种新的理念,设计一种全新的组网架构以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价值。这就要求研究者们抛弃传统的组网观念和现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
P4-5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