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DPSIR模型应用
1.3.2 绿洲城市不透面的空间扩展研究
1.3.3 绿洲城市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Ⅰ)
1.3.4 绿洲城市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Ⅱ)
1.3.5 绿洲城市空间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
1.3.6 绿洲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1.3.7 绿洲城市交通与植被光合特性研究
1.3.8 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法
1.4.2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方法
1.4.3 数理统计法
1.4.4 物理和化学分析法
第2章 城市生态系统中的DPSIR模型应用
2.1 引言
2.2 DPSIR模型框架
2.2.1 DPSIR模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2.2 DPSIR模型结构(组成)及因素分析
2.2.3 DPSIR模型的形成机理
2.2.4 DPSIR概念模型的应用
2.3 城市生态系统的DPSIR模型构建
2.3.1 城市生态系统
2.3.2 DPSIR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适用性
2.4 城市生态系统的DPSIR模型因素分析
2.4.1 驱动力分析
2.4.2 压力分析
2.4.3 状态分析
2.4.4 影响分析
2.4.5 响应分析
2.5 城市生态系统的DPSIR模型形成机理
第3章 绿洲城市不透面的空间扩展研究
3.1 引言
3.2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3.2.1 国外研究现状
3.2.2 国内研究现状
3.3 不透水面的主要研究方法
3.4 不透水面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3.4.1 不透水面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3.4.2 不透水面影响城市灾害防御能力
3.4.3 不透水面可监测城市增长
3.4.4 不透水面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
3.5 实证研究
3.5.1 研究区概况
3.5.2 研究方法和数据
3.5.3 端元的选择
3.5.4 线性光谱分解
3.5.5 精度验证
3.6 结果与分析
3.7 讨论
3.7.1 行政区划调整的驱动作用
3.7.2 土地利用政策调整的驱动作用
3.7.3 不透水面增加的自然因素驱动作用
3.7.4 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作用
3.8 本章结论
第4章 绿洲城市笆罗土壤趔钇性质的影响(Ⅰ)
4.1 引言
4.2 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
4.2.1 城市化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4.2.2 城市化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4.3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磁性特征研究
4.3.1 材料与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结论
第5章 绿洲城市化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Ⅱ)
5.1 城市化对城市土壤粒度的影响
5.2 数据来源和方法
5.2.1 研究区概况
5.2.2 样品采集
5.2.3 样品测试与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土壤粒度组成特征
5.3.2 土壤粒度参数
5.3.3 粒度频率分布曲线
5.3.4 电镜分析
5.4 城市化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5.5 研究区概况
5.6 结果与分析
5.6.1 乌鲁木齐市土壤盐分特征
5.6.2 乌鲁木齐市土壤全盐与各离子相关性分析
5.6.3 乌鲁木齐市土壤离子主成分分析
5.6.4 乌鲁木齐市土壤盐渍化评价
5.7 本章结论
……
第6章 绿洲城市空间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
第7章 绿洲城市化进程对水环境的影响
第8章 绿洲城市交通与植被光合特性研究
第9章 绿洲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