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第2版)
0.00     定价 ¥ 349.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7314633
  • 作      者:
    余建明,李真林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荐购
目录

第一篇 医学影像成像技术基础与其相关技术

第一章  X 线成像基础 / 3

  第一节  原子核及核外结构 / 3

  第二节  能量和辐射 / 6

第二章  X 线的产生及其特性 / 12

  第一节  X 线的产生 / 12

  第二节  X 线的辐射谱线 / 14

  第三节  X 线的穿透作用 / 17

  第四节  X 线的质与量 / 19

  第五节  X 线的本质 / 21

  第六节  X 线的特性 / 22

第三章  X 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 24

  第一节  X 线的衰减 / 24

 第二节 单能与连续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 / 27

  第三节  人体对 X 线的衰减/ 29

第四章  X 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 / 33

  第一节  X 线照片影像 / 33

  第二节  X 线影像对比度 / 33

  第三节  X 线几何投影 / 34

  第四节  X 线照片模糊 / 35

  第五节  散射线产生与消除 / 36

第五章  医学影像对比剂 / 37

  第一节  X 线对比剂 / 37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 / 49

第六章  X 线损伤与防护 / 55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 / 55

 第二节 影响电离辐射致生物效应的

因素 / 58

  第三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 / 61

  第四节  内照射放射病 / 65

 第五节 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与慢性放射病 / 67

  第六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 / 69

  第七节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 / 72

  第八节  放射防护的原则 / 75

  第九节  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 / 76

  第十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 / 79

  第十一节  辐射剂量测量 / 85

第七章  医学图像打印 / 88

  第一节  概述 / 88

  第二节  激光成像 / 89

  第三节  热敏成像技术 / 95

  第四节  喷墨成像打印技术 / 99

  第五节  照片自助打印机 / 102

  第六节  图像打印的质量控制 / 105

第八章 X 线胶片增感屏与照片冲洗技术 / 109

  第一节  X 线胶片 / 109

  第二节  增感屏 / 110

  第三节  显影 / 112

  第四节  定影与水洗 / 113

  第五节  自动冲洗机冲洗技术 / 114

第九章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 / 117

  第一节  质量管理 / 117

  第二节  质量保证 / 123

  第三节  质量控制 / 127

第十章 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 133

  第一节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特点 / 133

  第二节  胸部 / 134

  第三节  腹部 / 136

  第四节  骨与关节 / 138

  第五节  中枢系统与头颈部 / 139

第十一章 重大传染病感控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流程 / 141

 第一节 重大传染病防控法律法规与政府卫生医疗应对 / 141

 第二节 重大疫情感控CT 检查工作流程 / 159

 第三节 重大疫情感控DR 检查工作流程 / 169

 第四节 重大疫情感控MR 检查工作流程 / 174

 第五节 重大传染病感控介入诊疗工作流程 / 178

 第六节 重大疫情感控核医学诊疗工作流程 / 184

 第七节 重大疫情感控放射治疗工作流程 / 190

第二篇 医学数字X 线成像技术

第十二章  医学数字 X 线成像基础 / 197

  第一节  数字图像理论 / 197

  第二节  数字图像形成 / 201

  第三节  数字图像处理 / 204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 / 227

  第五节  数字图像评价 / 238

第十三章 数字X 线设备与X 线摄影基础 / 254

  第一节  数字 X 线设备 / 254

  第二节  X 线摄影基础 / 267

第十四章  CR 成像技术 / 273

  第一节  CR 系统的基本构成 / 273

  第二节  成像板组成及其特性 / 273

  第三节  CR 系统阅读器功能 / 276

  第四节  CR 成像原理 / 278

  第五节  CR 影像处理与临床应用 / 286

  第六节  CR 图像质量控制 / 287

第十五章  DR 成像技术 / 293

  第一节  DR 成像系统及其特性/ 293

  第二节  DR 的 X 线发生系统/ 300

  第三节  DR 的附属设备/ 303

  第四节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成像技术 / 312

  第五节  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成像技术 / 317

  第六节  CCD 探测器成像技术 / 325

  第七节  线扫描探测器成像技术 / 333

  第八节  DR 的特殊成像技术/ 344

 第九节 DR 操作技术与图像质量控制 / 353

  第十节  数字化移动平板成像技术 / 363

第十六章  数字 X 线造影技术/ 367

  第一节  胃肠道造影检查 / 367

  第二节  泌尿及生殖系统造影检查 / 375

  第三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 / 386

第十七章  乳腺成像与口腔成像技术/ 389

  第一节  乳腺成像技术 / 389

  第二节  口腔成像技术 / 406

第十八章  人体各部位的 X 线摄影技术 / 411

  第一节  头部 X 线摄影 / 411

  第二节  脊柱与骨盆 X 线摄影 / 416

  第三节  四肢 X 线摄影 / 431

  第四节  胸部 X 线摄影 / 462

  第五节  腹部 X 线摄影 / 468

 第六节 骨关节急性损伤机制与X 线摄影 / 470

第三篇 CT 成像技术

第十九章  CT 设备的构造与成像原理 / 489

  第一节  CT 发展与展望 / 489

  第二节  CT 基本构造及附属设备 / 491

  第三节  CT 成像基础 / 502

  第四节  单层螺旋 CT 的成像原理/ 508

  第五节  多层螺旋 CT 的成像原理/ 509

  第六节  几种特殊 CT 的成像原理/ 511

  第七节  CT 技术参数与安装维护 / 535

第二十章 CT 成像基本概念与检查方法 / 545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扫描方法 / 545

  第二节  CT 检查前准备 / 557

第二十一章  头颈部 CT 检查技术 / 560

  第一节  颅脑 CT 检查技术/ 560

  第二节  鞍区 CT 检查技术/ 570

  第三节  眼及眼眶 CT 检查技术/ 571

  第四节  鼻骨 CT 检查技术/ 574

  第五节  耳部 CT 检查技术/ 575

  第六节  鼻窦的 CT 检查技术/ 582

  第七节  口腔颌面部 CT 检查技术/ 589

  第八节  咽喉部 CT 检查技术/ 593

  第九节  颈部 CT 检查技术/ 594

第二十二章  胸部 CT 检查技术 / 600

  第一节  胸廓入口 CT 检查技术/ 600

  第二节  胸部 CT 检查技术/ 609

  第三节  肺部低剂量筛查技术 / 617

  第四节  食管 CT 平扫与增强检查技术/ 618

  第五节  肺动脉 CTA 检查技术 / 622

  第六节  肺静脉和左心房 CT 检查技术/ 628

 第七节 肺部肿瘤CT 低剂量灌注成像技术 / 629

  第八节  胸腺 CT 扫描技术/ 631

  第九节  先天性心脏病 CT 检查技术/ 632

 第十节 心脏血管及其功能CT 检查技术 / 643

 第十一节 射频消融术前心脏CT 检查技术 / 658

 第十二节 多部位“一站式”CT 检查技术 / 662

  第十三节  心血管 CT 低剂量检查技术/ 669

第二十三章  腹部与盆腔 CT 检查技术/ 677

  第一节  腹部 CT 检查技术/ 677

  第二节  盆腔 CT 检查技术/ 721

  第三节  主动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技术/ 734

  第四节  CT 双能量成像技术 / 736

第二十四章 脊柱及四肢骨关节与血管CT 检查技术 / 747

  第一节  脊柱 CT 检查技术/ 747

  第二节  胸廓 CT 检查技术/ 751

 第三节 四肢骨关节软组织CT 检查技术 / 754

  第四节  上肢动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 756

  第五节  下肢动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 758

  第六节  下肢静脉 CT 血管造影检查/ 760

第二十五章  特殊 CT 检查技术 / 761

  第一节  CT 能量检查技术 / 761

  第二节  介入治疗性 CT 成像技术/ 766

  第三节  尘肺胸部 CT 检查技术/ 769

  第四节  锥光束乳腺 CT 成像技术/ 773

第二十六章  CT 成像质量控制 / 779

  第一节  CT 硬件和软件与图像质量 / 779

  第二节  CT 图像质量控制 / 795

  第三节  CT 图像质量评价 / 801

第二十七章 融合CT 成像技术与新进展 / 808

  第一节  放射治疗中 CT 成像技术/ 808

  第二节  核医学中 CT 成像技术/ 817

  第三节  手术中 CT 成像技术/ 824

  第四节  移动 CT 成像技术/ 830

  第五节  CT 成像技术新进展 / 836

第四篇 DSA 成像技术

第二十八章  DSA 设备及成像原理 / 851

  第一节  DSA 发展与展望 / 851

  第二节  DSA 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 852

  第三节  DSA 基本原理 / 872

  第四节  DSA 信号与图像形成 / 873

  第五节  DSA 成像方式与减影方式 / 878

  第六节  DSA 图像处理与后处理 / 882

  第七节  DSA 的特殊成像技术 / 884

第二十九章  介入放射学 / 890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 / 890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 / 891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 / 893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 / 895

第三十章 DSA 技术在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 899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 / 899

  第二节  头颈部 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 900

  第三节  胸部 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 920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与冠状动脉DSA技术与介入治疗 / 925

  第五节  腹部 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 950

  第六节  盆腔 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 963

  第七节  四肢 DSA 技术与介入治疗 / 966

第三十一章  DSA 成像质量控制 / 974

  第一节  DSA 硬件与图像质量 / 974

  第二节  DSA 图像形成与图像质量 / 984

  第三节  DSA 检查技术的质量控制 / 991

第五篇 磁共振成像技术

第三十二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原理/ 999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发展与展望 / 999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 / 1005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 1042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的图像重建原理 / 1048

第三十三章  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 / 1055

 第一节 脉冲序列的表达、构成与分类 / 1055

  第二节  脉冲序列参数的意义 / 1056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 / 1059

  第四节  自旋回波序列 / 1061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 / 1064

 第六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 1067

  第七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 / 1068

 第八节 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 / 1070

  第九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 / 1071

第三十四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 / 1073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 / 1073

  第二节  磁共振水成像 / 1089

  第三节  功能磁共振成像 / 1092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 / 1097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 / 1099

  第六节  磁共振组织抑制技术 / 1102

  第七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 / 1108

 第八节 介入磁共振成像与分子影像学 / 1111

第三十五章 磁共振检查前准备与头颈脊柱五官磁共振检查技术 / 1116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 / 1116

  第二节  颅脑 MRI 扫描技术/ 1119

  第三节  脊柱与脊髓 MRI 扫描技术/ 1149

  第四节  五官及颈部 MRI 扫描技术/ 1157

第三十六章  胸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 1176

  第一节  呼吸系统 MRI 扫描技术/ 1176

  第二节  乳腺 MRI 检查技术/ 1185

  第三节  循环系统 MRI 扫描技术/ 1190

第三十七章  腹部磁共振检查技术 / 1226

  第一节  消化系统 MRI 扫描技术/ 1226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统 MRI 扫描技术/ 1246

第三十八章  四肢外周 MRI 检查技术 / 1264

  第一节  四肢关节 MRI 扫描技术/ 1264

  第二节  外周血管磁共振成像技术 / 1315

  第三节  外周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 / 1329

 第四节 磁共振全身类弥散加权成像技术 / 1341

第三十九章  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 / 1347

  第一节  磁共振硬件与图像质量 / 1347

  第二节  磁共振软件与图像质量 / 1349

  第三节  磁共振图像质量评价指标 / 1353

  第四节  磁共振检查技术规范 / 1355

 第五节 磁共振技术参数选择与图像质量 / 1357

  第六节  磁共振图像伪影与处理 / 1359

 第七节 磁共振成像参数间互相影响图像质量 / 1367

第四十章 融合磁共振成像技术与新进展 / 1369

  第一节  放射治疗的磁共振成像技术 / 1369

  第二节  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 / 1387

  第三节  核医学磁共振成像技术 / 1393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新进展 / 1401

第六篇 医学影像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

第四十一章  医学影像信息概论 / 1427

  第一节  医学影像信息的内涵与发展 / 1427

  第二节  医院数字影像信息种类 / 1429

  第三节  医学影像信息检索技术 / 1433

第四十二章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 / 1438

  第一节  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概述 / 1438

  第二节  PACS 相关国际标准与规范 / 1441

 第三节 PACS 与RIS 的硬件与软件平台 / 1448

  第四节  PACS 与 RIS 的运行 / 1459

  第五节  PACS 的临床应用 / 1470

第四十三章 医学影像大数据与5G医学影像云技术 / 1474

  第一节  医学影像大数据 / 1474

 第二节 医学影像信息的全流程质量控制 / 1476

  第三节  医学影像的远程智能质控 / 1481

  第四节  医学影像质控互认共享技术 / 1482

  第五节  云计算核心技术 / 1483

  第六节  医学影像云服务 / 1486

  第七节  5G 网络技术 / 1489

第四十四章 影像组学与医学3D 打印技术 / 1494

  第一节  影像组学的起源与概念 / 1494

  第二节  影像组学的工作流程与方法 / 1495

 第三节 影像组学的临床应用与质量评估 / 1500

  第四节  影像组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1502

  第五节  3D 打印技术的发展与原理 / 1504

 第六节 医学3D 打印的图像采集与工作流程 / 1505

 第七节 医学3D 打印的图像处理与相关技术 / 1506

  第八节  3D 打印在医学中的应用 / 1509

第四十五章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 / 1514

  第一节  医学人工智能概述 / 1514

  第二节  机器学习 / 1518

  第三节  深度学习 / 1523

  第四节  医学图像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 1526

 第五节 基于深度学习的医学图像质量评估系统 / 1533

 第六节 医学影像人工智能技术的临床应用 / 1534

第七篇 小动物成像技术与研究

第四十六章 动物可见光活体成像技术 / 1549

  第一节  可见光活体成像研究概述 / 1549

 第二节 可见光活体成像设备与成像原理 / 1549

 第三节 可见光活体成像的科研与质量控制 / 1550

第四十七章  动物超声成像技术 / 1551

  第一节  动物超声成像设备与成像原理/ 1551

 第二节 超声成像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1552

第四十八章  动物 CT 成像技术 / 1553

 第一节 动物CT 成像技术价值与成像原理 / 1553

 第二节 CT 成像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1554

第四十九章  动物磁共振成像技术 / 1559

 第一节 动物磁共振成像仪的基本构造与成像原理 / 1559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1560

第五十章 PET / CT 和PET / MR 动物成像技术 / 1565

 第一节 动物PET/ CT 设备基本构造与成像原理 / 1565

 第二节 动物PET/ MR 设备基本构造与成像原理 / 1566

 第三节 PET/ CT 和PET/ MR 在动物成像的应用及其质量控制 / 1567 

参考文献 // 157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