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第一节  百年梁启超思想研究综述
  一、对梁启超思想的早期发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二、历史唯物主义批判时期(20世纪五六十年代)
  三、从再认识到显学阶段(1978年至今)
第二节  问题结构:作为梁启超思想的起点与路径
  一、梁启超研究的话语机制
  二、过渡时代的总问题:梁启超的中国话语内在理路
  三、研究方法、路径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过渡时代的变革:梁启超思想的前提
  第一节  清代儒学的内在发展与下层社会的觉醒
    一、明清儒学向下位移与清末西方观念的接受
    二、经世致用与经学的瓦解
    三、晚清民间社会及心态变化
  第二节  公羊三世与维新思想
    一、梁启超早年治学的三次转变
    二、康有为基本思想
    三、康有为对梁启超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严复、谭嗣同、黄遵宪对梁启超的影响
    一、进化与群己:严复思想对梁启超的影响
    二、激进与保守:谭嗣同对梁启超思想的影响
    三、现实界的他者:黄遵宪对梁启超思想的影响
第二章  从中西到新旧:梁启超的危机意识与中国话语的创建
  第一节  他者、危机与乌托邦:梁启超思想的牢笼
  第二节  历史、身份及认同:梁启超的中国话语起点
    一、一元论下的政教史批判
    二、再创“三世说”:他者目光下的自我重建
    三、中国的命名、纪年及世界之中国
  第三节  从中西到新旧:戊戌叙事的建构与缝合
    一、从中西到新旧的思想转换
    二、慈禧之恶:现实的道德想象文本
    三、两种谭嗣同:梁启超话语构建的最终独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政治哲学批判:梁启超的国家话语建构
  第一节  国家意识与政治批判
    一、睡狮:在西方话语中构建中国
    二、从道德之恶到政治非法:旧中国的国体及政治学批判
  第二节  中学、东学与西学:梁启超国家话语的初步形成
    一、群学:国家话语的起点
    二、从东学到西学:国家话语的初步构建
    三、勤王与排清之间的国家话语
  第三节  在卢梭的分界线上
    一、梁启超与孙中山在卢梭思想上的交集
    二、多重矛盾中的卢梭思想
    三、1900年:回到形而上学
  第四节  从卢梭到伯伦知理:重返国家话语的思想构建
    一、对卢梭的辩护:重返国家话语
    二、政府、个人与国家:对卢梭与伯伦知理的调和
    三、以洛克为中心:梁启超的契约思想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幽暗意识:梁启超的国民性批判
  第一节  人种、人性与新民:个人实在的决定论
    一、主知主义与契约论的伏线:梁启超的个人实在论
    二、新民作为总体性的根本问题
    三、从人种到人性:新民的人类学基础
  第二节  梁启超与近代国民性话语
    一、国民与国民性
    二、晚清社会心态的转变与国民性焦虑
    三、梁启超调和的国民性话语
  第三节  从道德革命到道德改良
    一、道德目的论
    二、利群的道德实践论
    三、道德辩证法的困境:私德与公德
    四、重回王学的一点灵光:道德改良的最后归属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