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文学理论今解
0.00     定价 ¥ 46.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7553057
  • 作      者:
    刘阳
  • 出 版 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刘阳,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出版个人学术专著5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荣获教育部第十五届高等院校霍英东青年教师奖一等奖,以及其他20余种荣誉奖项。

展开
精彩书摘

后    记      

      本书是一部努力在现有学科体系基础上推陈出新、注重教学与学术相结合的高校文学理论课程新教材。它可供我国高等院校中文系本科的“文学概论”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供对文学有兴趣的一般读者阅读参考。

    全书的主要内容,经过了最近六七届中文系本科学生的课堂教学实践,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工、调整充实与完善,特别是吸收了各届学生真实而宝贵的课程学习反馈与答疑互动成果,方才最终确定。编写中当然也融入了著者自身的学术研究心得,凝聚了个人十余年来对文学理论学科基本问题的学术思考。主观上,我想努力做到使本书观点正确、逻辑严密、材料丰富、表述清晰,并让基本的观念贯穿始终,能切实适应当前及今后的相关教学之需,积极激发起学生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与动力,将他们中的有心人带到文学理论研究的前台。至于本书客观上有否达到上述编写目标,则有赖于读者们的检验。

       读者不难发现,相比于国内已有的同类教材,本书除了在框架结构等常规内容方面有所创新外,还特别注意精心设置各章之后的思考题,并提供给读者进一步深入钻研的丰富推荐书目。这样做是因为在我们看来,一部好的教材不仅应当适应不同层次与水平的读者需求,还应帮助程度较好、乐于深造的读者进一步以点带面,走进更高的学术殿堂。期望这些想法能为广大读者与同行所理解。

    在正式定稿前,本书所依托的课程教学先后获得了一些荣誉,如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高校精品课程与华东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这既是对本项编写工作的热情肯定与大力鞭策,也更促使著者在成书过程中全力以赴、反复打磨而未敢懈怠。笔者所在的华东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并积极支持本书的编写工作,将它列入“华东师 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保证了各项相关工作的顺利展开。十分感谢以出版学术性教材享誉国内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特别是编辑认真、细致而高效的一系列编审工作,这推动了本书在很短时间内的顺利问世。

    书中或许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方家尤其是使用这部新教材的师生们不吝指正,以裨益于将来可能时进一步修订。


    2016年春节记于沪杭两地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理论的本义
   二  从天真性到建构性
   三  文学是一种活的思想方式
上编  天真的文学
 第一章  文学的源流
   一  文学观念在中西方
   二  历史走向:从杂到纯
   三  由此看文学狭义与本义
   四  文学本义的实质与原因
   五  当今走向:从纯再到杂
 第二章  文学的性质
   一  日常活动:在大于说
   二  科学活动:说大于在
   三  文学的前提:说与在统一
   四  文学的说与文学的在
   五  文学由此与人生同构
 第三章  文学的功能
   一  再现功能:形象与认识
   二  表现功能:情感与体验
   三  显现功能:悲悯与见证
   四  中西文学功能比较
   五  中国文学功能反思
 第四章  文学的叙事
   一  叙事语言:文学用什么讲故事
   二  叙事视角:文学如何讲故事
   三  事件与叙述的分离及意义
   四  叙事要素:文学讲谁的故事
   五  叙事声音:谁在文学中讲故事
 第五章  文学的抒情
   一  隐喻的实质
   二  这一实质的意义
   三  中国抒情传统的成因
   四  中国抒情传统的成就
   五  中国抒情传统的局限
 第六章  文学的想象
   一  人为何需要想象
   二  想象区别于联想与幻想
   三  何为文学想象
   四  想象由此具有情理逻辑
   五  文学如何想象
 第七章  文学的虚构
   一  虚构的意义
   二  虚构与事实
   三  虚构与经验
   四  虚构的动机
   五  实现动机的理由
 第八章  文学的语言
   一  与日常语言的区别:陌生性
   二  与科学语言的区别:多义性
   三  多义性带来看护与倾听
   四  陌生与多义未干扰真相
   五  意义:从工具到本源
下编  建构的文学
 第九章  文学与时代
   一  文学的古典、浪漫与现实
   二  文学的现代
   三  文学的后现代
   四  这一演变的实质
   五  这一演变的两重性
 第十章  文学与政治
   一  政治的狭义与广义
   二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三  文学的非意识形态性
   四  文学与权力:重建政治
   五  审美阅读与解码阅读
 第十一章  文学与性别
   一  文学的建构与意义
   二  文学的建构途径
   三  性别写作的成因
   四  性别写作的特征
   五  性别写作的问题
 第十二章  文学与文化
   一  何为文化
   二  文化研究的内因:语言—符号
   三  文化研究的外因:历史—权力
   四  文化研究的基本特征
   五  面对文化,文学何为
 第十三章  文学与批评
   一  侧重世界的批评
   二  侧重作家的批评
   三  侧重作品的批评
   四  侧重读者的批评
   五  理论的批评
 第十四章  文学与解读
   一  印象:从发生到发展
   二  先见:从消极到积极
   三  区分点:自我反思意识
   四  解读的过度与适度
   五  解读与转写
 第十五章  文学与学术
   一  文学走出建制与进入他者
   二  文学如何进入他者:从能指到所指
   三  文学进入人文学科
   四  文学进入社会科学
   五  文学进入自然科学
 第十六章  文学与理论
   一  从文学理论到理论
   二  从理论到后理论
   三  后理论的既有思路
   四  后理论的新思路
   五  从理论地做文学到文学地做理论
附录一  文学理论重要知识点索引
附录二  课程进一步研修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