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口腔医学的定义、性质及职业背景。
2.熟悉口腔医学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
3.了解口腔医学生职业人文性的内涵。
第一节口腔医学职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口腔医学是研究牙及其周围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的发生、发育及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等的临床医学科学,是现代医学及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口腔医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口腔疾病的治疗过程离不开包括金属、高分子材料、陶瓷等在内的材料,因此从业者除了需要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外,还要具备足够的理工学基础。
现阶段,随着研究、设备、器械和材料的进步,我国口腔医学飞速发展,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随着各大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逐步开设和本专科学生的扩增,口腔医学生能否合理、及时就业已成为日趋严峻的难题。
一、口腔医学的职业背景
现代口腔医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过去的“牙科学”已然超越牙齿疾病的范畴。
例如,一种以张口受限、弹响为典型表现的疾病,属于颞下颌关节疾病,治疗这种疾病既需要矫正咬合关系,又要缓解咀嚼肌痉挛等加剧病情的其他全身生理和心理因素。此外,牙痛作为常见的牙科疾病,导致其发生、发展的因素极为多样,包括牙本身的龋坏、牙周组织的破坏,也包括人整体的精神状况,某些全身性疾病等,因而其治疗不能仅仅局限于牙本身。又如,医生通过对龋病病因的探索,认识到牙菌斑是形成龋病的始动因素,但经进一步研究发现,构成唾液薄膜的获得膜是形成牙菌斑的开始。唾液成分的不同,导致获得膜的形成不同,需对龋病的研究引申到唾液和涎腺疾病。口腔医学从临床医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有其深刻原因。
目前,口腔医学专业包括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正畸学、口腔修复学等细分学科,每个专业诊疗项目不同,各具特点。口腔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学科,涉及的医学范围较广,除医学基础学科外,还涉及公共卫生、社会心理、材料学等学科,服务内容涵盖颌面部各类疾病的治疗、牙齿美容、义齿种植等多个方面。
(一)发展方向
本科毕业后,口腔医学毕业生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升学目前国内口腔医学教育体制有五年制、八年制。前4~5年口腔医学生均接受相同的本科阶段教育,课程涵盖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诊断学、内外科学等临床专业课程及口腔解剖生理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儿童口腔医学等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所有课程合格的学生可获得口腔医学学士学位。学生于本科毕业1年后可报名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八年制则是学生完成各阶段学业,考核合格,可获得口腔医学学士和口腔医学博士学位。五年制的学生,本科毕业后可选择继续攻读3年取得硕士学位。
2.就业对倾向于从事口腔临床工作的毕业生可选择医疗机构工作。目前,我国的公立医疗机构对口腔专业人才的学历要求普遍较高,且部分地区对于人才的需求较少。而私立医疗机构对口腔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且对学历要求相对较低。
偏向于科学研究的毕业生可选择科研机构从事口腔医学研究;偏向于社会活动的毕业生可选择相关机构从事口腔预防医学工作,宣传防治口腔疾病的知识,从事调查研究等工作。
3.创业口腔医学具有专业性强、操作性强、风险相对较低、独立性相对较强等特点,口腔医学生可充分利用这些特性进行自主创业。毕业生或已经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口腔科医生可以在设施完备的医疗机构独当一面,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开设牙科诊所等,以提高口腔健康理念的辐射范围。目前,不少口腔医学工作者通过开设社区诊所、开办义齿加工厂、生产口腔医疗设备等实现自主创业,在解决自身就业的同时为口腔医学专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岗位。
(二)就业前景
现阶段,口腔医学专业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现阶段,我国民众对口腔保健的重视程度日渐上升,故口腔医学专业人才需求逐步提升,人才缺口巨大。与欧美国家居民进行定期口腔检查、保健治疗相比,我国口腔医学工作者分布不均衡、密度低,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水平。目前我国常见口腔疾病如龋齿、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患者就诊率不高,因牙列不齐、牙缝过大等患者就诊的比率也不高,但绝对数量在飞速增长,可预见未来,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诊率将有大幅提升。这就要求口腔医学专业需要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
2.口腔医学具有的保健属性由于口腔健康是保健项目之一,口腔医学专业具有天然的保健属性,在一线城市,几乎每个社区都拥有口腔私人门诊,故扎根基层对于大众口腔健康的提升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普及相关方面的内容,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值得思考和探索。此外,由于口腔医学涉及的学科较广,专业性极强,应在教育中重视口腔治疗风险评估能力、沟通能力,如对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拔牙对象,基层口腔医务工作者应建议或安排转诊以保证治疗安全。
3.大众对于口腔医学的认知将逐步完善过去非业内人士对口腔医学的认知只停留在拔牙或口腔疾病的治疗层面,对种植、正畸等了解和涉足较少。口腔医学除包括口腔基础疾病的治疗之外,还涵盖了颌面部畸形矫治、义齿种植等多项服务内容,涉及内外科、公共卫生、社会心理、材料学等多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作为一门跨专业的医学学科的性质已逐步为大众所认知和接受。
二、口腔医学职业发展现状
有研究指出,从2004年至2007年,全国所有院校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就业率逐渐下降。为此,专业人士对其原因做出了剖析。2008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对该现象做出了解释,会议认为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及结构性矛盾是造成该局面的重要原因。就口腔医学生就业来说,结构性矛盾是昀为主要的矛盾,其昀集中、昀突出的表现如下。
第一,毕业生区域分布不均。现阶段,经过多年的医学院校扩招,口腔医学专业人数逐年增加,但口腔医学专业毕业生多集中在东部地区或大中城市,导致部分城市的口腔行业从业人员基本饱和,行业人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相反,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基层口腔医学人才广泛缺乏。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比较缓慢,造成公立医疗机构超编,基层需求大却无人问津,体现了较为明显的供需不平衡的现象。
第二,毕业生从业方向不均。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在口腔医学的细分学科中,乐于从事正畸、种植和修复的口腔医学毕业生明显较多,而选择口腔黏膜病、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医学生相对较少。
第三,毕业生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口腔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着矛盾的局面:毕业生面临较大就业压力、行业竞争较大的同时,用人单位难以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甚至机构人才缺失。因此,口腔医学专业人才质量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事实上,我国口腔医师基数与人口比例极其不均衡。因此,为促进我国在口腔医学方面实现积极稳步的提升,拉近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口腔医学专业教学方面存在不足。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的教学体系仍在不断地探索和发展中,我国教育体系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实践内容不足、书本知识与临床实际脱节、教学内容难以充分被学生理解等方面。随着口腔医学在材料、治疗方式等方面的飞速发展,前沿领域在逐渐被拓宽,如何让教学紧跟临床步伐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例如,针对口腔畸形矫正中的矫治器,目前在书本和临床实践中仍然以丝弓矫治器为主,而涉及近年较广泛使用的隐形矫治器的内容极少。又如,对于牙根填充治疗,书本以传统的治疗方法为主,对于现阶段广泛应用的根尖显微镜、超声预备技术等则很少涉及。在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的现阶段,如何使教材的编写和使用适应社会的发展值得进一步探索,也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查阅前沿技术,提升自身认知。
第二,口腔医学生对专业及职业的认知不清晰。目前,很多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没有贯彻或思考未来从事的职业,缺乏对职业现状和发展的认知。究其原因在于不少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只是听从家长或老师的建议,或是仅仅根据当下行业的热门程度和学校的专业强弱进行志愿填报。口腔医学作为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学科已引起了不少学生及家长的关注,但是,对于口腔医学行业现状、发展方向、从业者具备的素养、国内外教育水平等缺乏准确的信息和研究,从而导致部分口腔医学毕业生存在迷茫、就业能力低等现象。此外,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忽视也是造成口腔医学生对自身的职业生涯目标不明确的原因之一。
有学者提出,口腔医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1.完善自身就业规划口腔医学生需要在对专业有客观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并全面地认识自我,通过准确分析自身的性格特点对未来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2.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但自主学习的能力仍是适应不断发展的医疗行业和不同的医疗机构必备的能力之一。
3.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对于口腔医学生而言,就业面临的问题就是缺乏工作经验、实践和动手能力不足。为此,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能力是提升竞争力的必要措施。
4.德才兼备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口腔医学工作岗位需要的不是仅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而是需要在具有强大业务能力的基础上综合素质优良的复合型人才,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等的人才。为此,在教育中需要摒弃旧观念,通过制度的改变逐渐扭转传统的“唯分数论”的教育局面,培养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第二节 口腔医学生职业生涯的人文性
职业生涯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思考确定事业奋斗目标,继而选择能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进行相关学习、培训、实践直至逐渐实现目标的整个过程。口腔医学是一门具有专业性、交叉性、实践性的学科,其对于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的要求极高。此外,随着当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腔患者治疗目的除功能上的恢复外,还要求美观度的保障,这就要求口腔医生具备较高的美学素养及强大的沟通表达能力。因此,对于口腔医学生而言,充分理解其人文性内涵,在认识和规划自身口腔医学职业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口腔医学生职业生涯人文性内涵
(一)口腔医学生职业生涯人文性内涵的思想性
职业生涯人文性内涵的思想性是指在职业生涯中良好的思想素质、伦理素质、道德素质等的总和。当下精神文明飞速发展,树立国家、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于自身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1.思想素质口腔医学生需具备一定的思想素质,既是从业后能力的一大体现,又能够在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表现出应有的素养和能力。
2.学习素质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进入社会前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阶段。在口腔医学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践行,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其中的重点内容不可忽视。
3.伦理素质口腔医学生需具备一定的伦理素质,既是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必修课,又是掌握并运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
4.心理素质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医学已经不单单是“修理”患病机体的一门自然科学,而是通过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帮助、安慰、治疗等行为,昀终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得以恢复的生命科学。例如,一名从地震中被救起的伤员,从生理上看仅仅是长时间被压在倒塌的建筑物下所造成的“挤压综合征”,但除此之外,经历一场浩劫后的心理阴影对于恢复健康是不利的。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通过医疗手段治疗“挤压综合征”,更要综合心理安抚、社会救助等措施,使其快速恢复正常的生活。
5.道德素质口腔医学生需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既是将思想转化为正确行动的保证,又是个人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