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梅州发展生态论略/客家学研究丛书(第六辑)
0.00     定价 ¥ 69.8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6831217
  • 作      者:
    魏明枢
  • 出 版 社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12-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明枢,广东省五华县人,中山大学历史学硕士,现为嘉应学院政法学院教授,致公党梅州市委会副主委,梅州市政协第七届常委。以“学术研究”为中心,以“立足梅州、面向基层、服务广东、辐射全国、延伸海外”为宗旨,形成三条专业线索:一是以课程教学为主线,主要讲授“世界近代史”“中国政治制度史”“广东历史与文化概论”等课程;二是以社科研究为辅线,主要研究(梅州)客家历史,在《史学月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已出版《张振勋与晚清铁路》、《客家侨商》(合著)、《黄遵宪年谱长编》(合编)等著作,主持完成“印尼客家华人研究”等多项省、市科研课题;三是以社会实践为隐线,坚持结合梅州实际,探研社会发展,撰写了一批调研报告、提案和理论文章。

展开
精彩书摘
  《梅州发展生态论略/客家学研究丛书(第六辑)》:
  广东“一核一带一区”战略格局的功能定位,给梅州等地的发展作了某些生态的限定,也指明了区域发展的方向,可视之为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开始。同时,也对生态发展区的战略定位提出了新要求。梅州身处生态发展区,生态发展区是有关梅州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需要对其燃起高度的热情与自信,需要深入研究其未来发展路径。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清楚自身条件和所处环境,才能做好定位,然后才能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和措施,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就是要寻求、向往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发展与战争一样,目标是争取胜利,但绝不能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发展需要最佳的实现手段与途径,其发展状态必须达到最佳,这才可谓是发展生态。
  发展生态研究将结合梅州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思考梅州经济社会的发展路径,主要围绕生态发展区的定位进行理论探讨,充分重视区内外民众的实践与诉求,宏观讨论梅州产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第一,探讨梅州生态发展区的概念与政策,明晰其在梅州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角色与功能定位。从整体上说,生态发展其实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较高阶段后,因其环境代价和生产、生活成本的上升,民众对生态产生强烈要求。从局部来说,生态发展可能是“被进入的”,区域生产力的发展从来就不是整体平衡的,而是不平衡的,有先行地区,有后来区域,后来者可能被动地进入更高的文明阶段。梅州相对于珠江三角洲地区来说就是这种情况,其进人生态发展绝不是自我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有着时空上的超前。那么,其与其他区域的关系应当如何处理?其相关政策该有何平衡和倾斜?
  第二,清理梅州建设与发展历史,应着重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现实状态回顾历史进程,以探寻梅州未来的发展路径。梅州是后发展地区,地处生态发展区,有其独特的发展特征,也应当充分重视其发展内涵。长期以来,其缓慢发展多受关注和诟病,甚至被认为是广东唯一未进人工业文明时代之地区。无论民众观点和现实情况如何,梅州相对落后的状态是肯定的,厘清其近几十年来之发展方略肯定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后发展区域经常被强调其拥有所谓的“后发优势”,那么梅州都有哪些“后发优势”?许多人也在强调这里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梅州除此之外还拥有哪些有利的资源优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常被认定是“后发优势”和“资源优势”,其转化的条件有哪些?这些所谓的“后发优势”“资源优势”是需要条件的,首先要求本地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努力,其次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帮助,内外结合,才能充分实现梅州所谓的“后发优势”,共同进入小康社会,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第四,梅州之山水资源优势,此乃生态发展区定位之前提和基础,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都是梅州曾经非常自豪的,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产业?做好山水文章,打造其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而促成其产业和财富转化,探讨某种发展模式,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形成梅州发展的长效机制,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一切资源都要转化为产业和财富,造福当地百姓;同时还要强调转化过程的生态性,强调能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性,所有这些都应当作统一的思考,而不能片面强调。
  生态发展区就是一个系统,其建设与发展必须是一个整体工程。从内部看,当前梅州要探讨其深刻的区域性和历史、文化特征。梅州是华侨之乡,历史上曾经是文化教育之乡,华侨之乡和文化教育之乡的内涵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于今天产生着怎样的影响?这看起来不过是一种文化探讨,却深刻地影响着执政理念,甚而是政策落实的基点。从外部看,生态发展区是相对于核心区、沿海经济带而言的定位,这种定位与历史上的梅州有怎样的关联?历史上的梅州是否有过这种角色定位?其影响如何?特定的时代与区位,决定了政策的特殊性,这也需要给予明确的认识和思考。
  生态发展区的建设需要新的理论思考,需要更高层次的整体思考,要有足够的理论探讨才能揭示更深层次的问题。既关注世界发展,又结合梅州本地发展,将微观层面置于宏观世界作整体的综合思考。审视梅州发展,要将之融入广东、中国和世界,从时代主题和发展潮流、趋势中去思考梅州的未来,从而发现某些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与办法。
  生态发展区必然是开放的体系,关注梅州市民的内在要求,还要将视角和视野投向其周边区域,比如潮梅间的历史交往与目前现状。需要理性探讨梅州的对外格局及其外部环境,这是梅州发展的宏观定位,是“开放梅州”的重要论题。珠三角核心区和沿海经济带、生态发展区,是广东省发展三大功能区,生态发展区乃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梅州的最新定位。
  ……
展开
目录
总序
引论 深入社会,关注发展

第一章 走向生态发展的新梅州
第一节 广东省生态发展区战略格局的提出
第二节 改革开放40多年的梅州发展及其战略定位
第三节 历史视野中的梅州生态理念与民众心态
第四节 培育梅州生态发展新理念

第二章 构建开放共享型产业经济生态
第一节 借鉴历史,构建崇商重企的工商业生态
第二节 建设内外相通的开放经济与社会
第三节 梅州外向型经济的传统与未来发展路径
第四节 建设资源共享的生态产业及其联动机制

第三章 打造独特人文的全域旅游生态
第一节 推动梅州进入全域旅游的生态新时代
第二节 打造琴江水系历史人文和生态旅游品牌
第三节 转变和发展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使用功能
第四节 打造客家传统民居的文化旅游品牌

第四章 培育良好的城乡文明生态
第一节 以新型城镇化理念改造梅州旧城
第二节 城市扩张与“城市病”的终结
第三节 汇集民间文献,打造梅州特色文化资料库
第四节 洁净家园与梅州乡风文明建设

第五章 打造梅州教育与人才生态
第一节 当代梅州“文教之乡”的思想困惑与反思
第二节 梅州人才理念的更新及其产业生态的培育
第三节 梅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与人才生态
第四节 优化和培育梅州人力资源生态

后记 盛世客都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