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国际结算实务教程
0.00     定价 ¥ 5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030678324
  • 作      者:
    李永波,刘丙泉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1-01
收藏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国际结算概述
  本章导读: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际结算的发展历程,认识国际结算中的往来银行及SWIFT(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CHIPS(Clearing House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纽约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CHAPS(Clearing House Automated Payment System,伦敦自动清算支付系统)等现代国际结算系统,理解并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概念、分类体系和基本特征,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建立知识基础。
  第一节 国际结算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国际结算的定义
  国际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是指为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而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货币收付业务。
  目前,国际间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主要包括国际间的商品买卖、提供劳务而产生的服务贸易、对外投资产生的资金调拨及借贷资金的转移和政府间的资金收付所产生的国际借贷等。除此之外,其他如国际旅游所支付的款项、国外亲友赠款、继承遗产、出国留学所支付的学费及股票红利的汇回等都会涉及国际结算业务。
  通常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主要包括易货贸易、黄金偿还和国际结算三种方式,其中国际结算是目前国际间清算以货币表现的债权债务关系所采用的*主要和*通行的方式。并且,随着世界贸易、金融、投资往来的日趋活跃,国际结算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生着变化。当今的国际结算已从传统的货币收付,演变为集结算、融资、担保、信用支付及相关配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跨国银行业务。在需求与竞争的推动下,国际结算产品与服务日益丰富,业务范围日趋扩大。
  二、国际结算分类和特征
  国际结算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按照不同维度可划分为不同种类。
  (一)按结算货币划分可分为现金结算和非现金结算
  (1)现金结算主要是通过收付金属货币或现金货币来结清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由于现金结算具有不安全、风险大、运费贵、使用不方便等特点,目前在国际结算业务中使用较少。
  (2)非现金结算则是综合使用各种支付工具,通过银行间的划账冲抵来结算国际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其特点是迅速、简便、节约现金和流通费,并能加快资金的循环周转,目前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主要类型。
  (二)按结算原因划分可分为国际贸易结算和非贸易结算
  (1)国际贸易结算(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of trade)是以商品进出口为背景,即由有形贸易引起的国际结算,目前在国际结算中占据主要份额。
  (2)非贸易结算(non-trade settlement)是由无形贸易引起的货币收付活动,即国际贸易结算以外的其他国际结算。非贸易结算主要包括服务贸易、资金调拨、国际借贷等国际商品贸易以外的经济、政治、文化活动,如侨汇、外汇兑换业务、旅游业等。
  (三)按结算时间划分可分为现汇结算和记账结算
  (1)现汇结算是通过两国银行对贸易和非贸易往来,用可兑换货币进行的逐笔结算。
  (2)记账结算则是两国银行使用记账外汇进行的定期结算。
  与国内结算相比,国际结算业务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结算涉及多种外国货币。在国际结算所涉及的经济交易中,不仅包括本国货币,更多涉及国外货币,国际银行间对来源于不同国家的票据作为结算内容的业务往来和账面划拨,增加了银行业务的复杂性;并且由各国币值变动所引起的汇率变动,会使得各经济交易主体和银行承受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2)国际结算涉及许多国家多种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由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涉及各国当事人,国际结算需依照各个国家的法律法规及一系列的国际惯例、法规条例等来办理,如在海洋运输方面的惯例有《海牙规则》《联合国海上货物运输公约》(汉堡规则),在支付方式方面的惯例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400、UCP500、UCP600)及《托收统一规则》(URC522),在价格术语方面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Incoterms 2000)等,另外还有各国不同的保险规定及外汇管制制度等。
  (3)需要各方当事人的密切合作。多数国际结算方式,如信用证、银行保函、福费廷业务等,涉及进出口商、进出口双方的银行等多个主体,一笔国际贸易业务涉及运输与保险、海关等多个环节,只有进出口商各自履行义务、按合同办事的同时,双方银行大力协作,才能完成货款收付等事宜,即只有各方当事人密切合作,才能使一项经济交易顺利完成。
  (4)国际结算风险更大。国际结算会面临汇率、政府管制、交易惯例等在国内结算中没有的情况,从而具有更大的风险。
  三、国际结算的基本内容
  伴随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现代国际结算已成为以票据为基础、单据为条件、银行为中枢、结算与融资相结合的非现金结算体系。国际结算主要包括国际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单据和担保类金融等方面的内容。
  当代国际结算基本上是非现金结算,为了表明资金的转移收付关系,需要一定的工具,这就是票据。票据在结算中起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作用,远期票据还能发挥信用工具的作用。国际结算工具主要包括汇票、支票及本票三种类型。
  国际结算方式是指国际货币收付的手段和渠道,是国际结算的中心内容。国际结算的基本方式包括汇款、托收和信用证三种类型,用以实现跨国收付或转移资金的目的。此外,国际结算还包括银行保函、备用信用证、保理服务和包买票据等附属方式,这些国际结算的附属方式在风险控制和贸易融资等方面为基本方式提供了补充。
  由货物买卖引起的国际结算会涉及国际贸易业务中的各种单据,主要的商业单据有发票、运输单据(transport documents)、保险单据和产地证、商品检验证等。这些商业单据能够反映和说明国际贸易中货物特征和交易状况,是国际结算得以进行的条件。
  国际结算还涉及银行为进出口商分别提供的各种贸易融资方式,如授信开证、担保提货、进口押汇、打包放款、出口押汇、票据贴现、信托收据、福费廷等。随着国际贸易融资种类的增多,银行不断推出适宜客户的各种新的贸易融资方式,如结构性融资和供应链融资。
  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及现代交易系统
  一、国际结算的演变过程
  国际结算源自国家间的商品买卖,并随着国际贸易和其他国际交往的扩大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国际结算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国际贸易进一步的扩大和深化。按照国际结算的定义,将早期的不以货币为中介的简单易货贸易排除,可以将国际结算的历史演变过程大致归纳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由现金结算转向非现金结算
  早期的国际贸易多为现金结算,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大都采用黄金、白银及其铸币等作为国家间的现金结算货币。采用现金结算很不方便,参与交易的双方不仅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且要耗费巨额运输费用,积压资金,耽搁时间,既不便于清点计数,又要辨别真伪。因此,只有在商品交易少、交易量小的时代才能应付。伴随世界各国经济和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国际贸易也由*初的边境贸易扩展到远洋贸易,这种通过大规模、长距离运送金属货币来结算货款的支付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
  到了14、15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意大利北部诸城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已经成为欧洲的贸易中心。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及海外殖民地的开拓,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移至大西洋沿岸,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伦敦等先后成为繁盛的国际贸易港,它们的贸易范围远及亚洲、非洲和美洲。对外贸易的发展,国际交换的扩大,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国际商品市场。随着贸易的扩大,以黄金白银在两国之间运送作为清偿债权债务的方式已不适应贸易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以商业票据来结算债权债务的方式。例如,伦敦进口商甲向纽约出口商丙购买5万英镑的棉布,纽约进口商丁向伦敦出口商乙购买5万英镑的小麦。伦敦出口商乙在发出货物或对方收到货物后,可以开立一张命令纽约进口商丁付款5万英镑的汇票。他在开出汇票后将其转让给伦敦进口商甲,收回他应得的5万英镑,进口商甲则把汇票寄给纽约的出口商丙,叫他持票向纽约进口商丁要求付款。这样,伦敦和纽约之间的两笔债权债务通过一张票据的流转得到了清算(图1.1),从而避免了在现金结算方式下运送货币的风险,节约了时间和成本,有利于国际间商品交易的发展,对国际间的经济交往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图1.1 商人之间的直接结算
  但是,使用商业票据在商人之间自行结算债权债务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商业票据进行结算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两笔交易的债务金额和付款期限必须完全一致,而这在大量复杂的交易中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即使存在这样两笔完全一致的交易,他们之间还要有密切的业务联系和相互了解的信用基础,否则一对商人要寻找另一对商人是很困难的,且相互之间缺乏资信了解也无法进行合作;第三,进出口商的任何一方要有垫付资金的能力。任何两笔交易要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实际上是很困难的。这些局限性促使商人之间的直接结算方式发生了变化。
  (二)由买卖双方的直接结算转向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转账结算
  到了18世纪60年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直接推动着国际关系的深刻变革,社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多或少地纳入国际分工之中,卷入世界市场。与此同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由原来放贷性质的银行转变为担任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新型银行,它们不仅从事国内的存款、贷款和汇款业务,而且通过国外分支机构和代理行的建立从事国际借贷和国际结算业务。
  银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的有利条件是:第一,银行在全世界形成网络,可利用特有的条件运用先进的手段办理业务,为进出口双方服务。 第二,银行资金雄厚,信用卓著。加上银行保证付款的凭证(如银行汇票)广为使用,使得买卖双方都愿意通过银行办理结算,资金的收付得到了保证。银行在办理国际结算时,还可为客户提供资金融通的便利。第三,银行通过买卖转让不同种货币、不同期限的票据,将出口贸易形成的大量债权债务关系集中在银行通过转账结算,*大限度地加以抵消,大大节省了费用和利息支出。在这样的条件下,进出口商就不必自找对象来进行结算,而把所有信用工具或支付工具委托银行代为处理。这样,就从商人之间的直接结算发展到以银行为中介的转账结算。
  (三)由凭货付款转向凭单付款
  到18世纪,单据化的概念被逐步接受。在票据发展的同时,随着贸易量的增加,商人们不再自己驾船出海,而是委托船东运输货物,船东们为了减少风险又向保险商投保,这样商业、航运业、保险业就分化为三个独立的行业,因而,海运提单(bill of lading,B/L)、保险单也相继问世。渐渐地,海运提单由一般性的货物收据转变为可以背书转让的物权凭证,保险单也成为可以转让的单据。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结算方式逐步由交货付款转变为凭单付款。买方凭单付款是因为单据代表着货物,而银行凭抵押的单据向出口商融资也基于上述理由。这样,就将银行信用引入国际结算业务中,从而逐渐形成了以贸易结算与融资相结合为特征、以银行为中枢的国际结算体系。
  二、国际结算的交易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手工结算方式逐渐被电子化、网络化的结算系统所取代。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实现了无纸贸易,降低了成本和费用,提高了效
展开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国际结算概述 1
第一节 国际结算研究的基本内容 1
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发展过程及现代交易系统 3
第三节 国际结算中的往来银行 8
第二章 汇票 11
第一节 汇票的基本内容 11
第二节 汇票的制作 16
第三节 汇票的票据行为 19
第四节 汇票案例解析 26
第三章 本票和支票 31
第一节 本票 31
第二节 本票典型案例解析 35
第三节 支票 37
第四节 支票典型案例解析 40
第四章 汇款 44
第一节 汇款概述 44
第二节 汇款的种类及业务流程 47
第三节 汇款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 53
第四节 汇款典型案例 57
第五章 托收 59
第一节 托收概述 59
第二节 托收种类和业务流程 63
第三节 托收业务注意事项 66
第四节 托收典型案例解析 69
第六章 信用证 75
第一节 信用证的概念及特点 75
第二节 信用证的内容结构与开立形式 83
第三节 信用证的种类 91
第四节 信用证欺诈及防范 97
第五节 信用证典型案例解析 107
第七章 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单据 115
第一节 单据的分类及基本要求 115
第二节 商业发票及其审核 120
第三节 海运提单及其审核 125
第四节 保险单据及其审核 131
第五节 其他单据的审核 139
第六节 单据相关典型案例解析 150
第八章 银行保函 169
第一节 银行保函概述 169
第二节 银行保函的业务程序 173
第三节 银行保函业务的风险与防范 177
第四节 银行保函业务典型案例解析 180
第九章 备用信用证 185
第一节 备用信用证概述 185
第二节 备用信用证业务环节 190
第三节 与跟单信用证、银行保函的比较 192
第四节 备用信用证典型案例解析 197
第十章 国际保理业务和福费廷 206
第一节 国际保理业务 206
第二节 福费廷方式 213
第三节 国际保理和福费廷典型案例解析 221
参考文献 2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