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岁月》:
一、家乡
20世纪40年代,我出生于江苏高邮湖畔的一个普通的农民之家。
20世纪50年代,我们家乡这一带,土墙茅合,绿树成荫,风景秀丽,四季分明。
春天到了,杨柳依依,燕子飞来了,成双成对地飞进各家各户的屋梁上做窝,繁衍出一窝又一窝的小燕子:夏天的太阳火辣辣的,乡亲们在庄稼地里割麦、插秧、汗流夹背,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像是对辛勤劳作的人们的一种安抚和慰藉;金秋八月,天高气爽,大雁声声,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在天空列队而过,整齐壮观;冬天到了,雪花飘飘,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村庄与河流,在我们家乡就像一对孪生姐妹,哪里有村庄,哪里就有河流。这些河流纵横交错,弯弯曲曲,流向高邮湖。
高邮湖是江苏的三大名湖之一,它的面积仅次于太湖、洪泽湖,约775平方千米,富灌溉、航运、水产养殖之利。
天气晴朗的日子,我爱站在湖畔圩堤上极目远眺,湖中波光粼粼,白帆点点,这些远影的帆船南来北往,或运送货物,或为打鱼人撒网捕鱼;挨近湖边的浅滩,成片的芦苇形成天然的芦荡,成为野鸭子、水鸟嬉戏的场所,构成了水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是地道的水乡,家乡人“靠水吃水”,跟水结下了不解之缘。
家乡的农田百分之七八十是水田,盛产水稻、小麦;水牛、水车是重要的生产工具,河泥是常用的农家肥;养鸭业发达,每个村庄的池塘边、大河旁,都能看见鸭子,少则几只、多则几十只。它们有些安静地蹲着,有些安心地睡觉,有些摆着肥笨的身体散步,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初中音乐课上,音乐老师还教我们唱过一首养鸭子的家乡民歌:
一只鸭子一张嘴呀,
两只那个眼睛两条腿,
走起路来两边摆呀.
摆到那个池塘水当中,
呱呱、呱呱……
家乡的鸭子和鸭蛋都是有名的美味,其中双黄鸭蛋更是享有盛名。家乡人吃鱼、虾、螃蟹、乌龟等都非常方便。平常有许多走村串巷的叫卖人,卖的东西不仅价格便宜,并且买的人随手多抓一点,叫卖人也从不计较,以至于有“小鱼小虾,边买边抓”之说,不少乡亲还有自己动手抓拿的习惯。
我生在水乡、长在水乡,从小耳濡目染,学到了些摸鱼捉虾的本领。
在我还穿开裆裤时,就随同我的姐姐,光着脚丫子,到湖滩边的小沟、小塘里拾田螺、牡蛎,捉鱼虾。半天光景,就能把竹篮子装得满满的,姐弟俩找来根木棒,高高兴兴地抬着回家。
在我7岁读私塾时,我就参加钓鱼。家乡的老人对我们讲:“立了秋,乱丢钩。”意思是说,立秋之后,鱼容易上钩,是钓乌鱼的最好时机。我和几个小伙伴就在立秋之后的清晨,在夜空开始发亮,星星依然在闪耀的那个时候,到有茂盛水草和浮萍的大河或池塘边钓乌鱼。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