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现代企业管理(第3版)
0.00     定价 ¥ 4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563419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收藏
精彩书摘
  《现代企业管理(第3版)》:
  2.规律性原理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发展运动都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企业管理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
  根据生产力发展规律,企业必须按照专业化、协作化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必须依据生产特点和生产类型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组织生产过程;按照生产关系运动规律,企业必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根据上层建筑发展规律,企业必须使企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原则、方法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做到政治与生产统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统一。
  3.控制性原理
  现代管理的控制活动,就是通过不断接受和交换内外信息,依照一定的标准监督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一旦发现偏差,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以保证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企业的管理系统实质上也就是一个反馈控制系统,在管理系统中,控制和反馈是相互作用的、互为前提的、同时并存的。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信息传递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都是依靠信息反馈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性原理,又称为控制反馈原理。有效的管理就是对变化的情况迅速、准确、灵活地作出判断,然后决策、执行、反馈修正、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不断循环,使管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实现有效控制,收到最好的效果。
  4.相对封闭原理
  相对封闭原理是指企业系统及其管理系统的各种要素、各种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手段之间必须形成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关系,即形成一个严密的连续封闭的回路,以防出现漏洞,一旦出现漏洞,能够马上补救。构成管理系统封闭回路的有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运作机构、反馈机构等。所有的管理机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都必须形成封闭回路,才能使管理有效和持久。由于企业总是处于一个动态的系统之中,常常会受到外来干扰,因此封闭只能是相对的。封闭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反馈、不断改进,使系统更加完善。
  5.弹性原理
  有效的管理必须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充分的灵活性和很强的应变能力,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使企业系统在不停顿的运动中保持相对稳定,达到管理的动态平衡,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弹性原理。管理弹性按其范围分为局部弹性和整体弹性两类,局部弹性就是任何一类管理都必须在一系列管理环节上保持可以调节的弹性,特别是在关键环节上留有足够的余地;整体弹性是指整个管理系统的可塑性或者适应能力,即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运用弹性原理就是要求我们在制定规划、进行决策时,要留有充分的回旋余地,以适应客观情况可能发生的变化。当然应用弹性原理时也应注意克服“消极弹性”,不要“凡事留一手”,以免影响职工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生产积极性。
  6.整分合原理
  现代高效率的企业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则下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有效地综合,这就是管理的整分合原理。企业系统是由相互区别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体,因而是可以分解的;系统诸要素又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又是可以综合的。为了提高管理效率,必须根据管理对象整体的内在联系进行明确的科学分工,使每一项工作都规范化,建立岗位责任制,然后再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组织综合。整体把握、科学分工、组织综合,这就是整分合原理的主要含义。
  7.动力原理
  管理作为一种运转形式,必须依靠强大的动力才能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人是企业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人的积极性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最重要的因素。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激发人的内在潜力,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动力原理。
  企业管理中有三种基本的动力,即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物质动力是指因物质刺激而诱发的积极行为,是促进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精神动力是指人们因精神需要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积极行为,是促进人们追求理想、信念和目标的力量源泉。信息动力是指一个人掌握信息和知识越多,就越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前进方向就越明确,工作的动力就越大。
  企业管理者必须善于运用动力原理,遵循行为科学所揭示的规律,研究人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和研究职工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激励职工的工作动机,引导职工的行为,使之与企业的目标一致。
  8.效益最优化原理
  企业是独立核算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其根本目标是发展商品生产、创造财富、增加积累。企业管理的根本任务在于创造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贡献,这就是管理的效益最优化原理。
  应用效益最优化原理必须坚持:①价值分析原则,即要将大价值、高效能、低成本作为管理工作的目标落实到每件事、每个人;②可行性研究原则,即对每件事、每个项目、每个方案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进行认真研究,避免或减少失误;③整体优化原则,即企业效益的优化是整体效益的最优化,企业管理必须使各专业、各职能部门协调平衡,保证企业总目标的实现,使企业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9.要素有用原理
  管理系统中,所有一切要素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各要素不仅有共性,还有个性,不同要素对管理系统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管理的任务和目的,就是通过对各要素合理、科学地组合和使用,充分发挥各要素的积极作用,使管理系统整体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做到人尽其才、财尽其利、物尽其用。
  ……
展开
目录

第3版前言<br>第2版前言<br>第1版前言<br>第一章 企业管理概述1 <br>  第一节 企业管理在国民经济活动<br>中的地位1   第二节 企业与企业管理4 <br>  一、企业的概念4 <br>  二、企业的产生和发展5 <br>  三、企业的特征和目标6 <br>  四、现代企业的含义7 <br>  五、管理的概念9 <br>  六、企业管理的概念11  <br> 第三节 企业管理理论及其<br>发展14 <br>  一、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其<br>发展14 <br>  二、现代企业管理原理17 <br>  三、企业管理现代化19  <br> 第四节 企业管理体制23 <br>  一、企业组织形式的概念23 <br>  二、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演进23 <br>  三、现代企业的组织原则与组织<br>设计原则25 <br>  四、企业组织机构的形式26 <br>  五、现代企业制度32 <br>  六、现代企业的法律形式34  <br> 思考与练习37 <br>第二章 企业的经营管理38  <br> 第一节 企业经营概述38 <br>  一、企业经营的概念38 <br>  二、企业的经营思想39 <br>  三、企业经营的要素与目标41 <br>  四、企业的经营与管理44<br>第二节 企业经营的环境与<br>资源46 <br>  一、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46 <br>  二、企业内部条件分析49 <br>  三、企业经营的资源52  <br> 第三节 企业经营的市场调查与<br>预测54 <br>  一、市场研究54 <br>  二、市场调查56 <br>  三、市场预测58  <br> 第四节 企业的经营战略与<br>决策65 <br>  一、企业经营战略概述65 <br>  二、企业的经营决策69  <br> 思考与练习77 <br>第三章 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79  <br> 第一节 市场营销的概念79 <br>  一、市场营销的定义79 <br>  二、市场营销的构成要素80 <br>  三、市场营销的功能及其带来的产品<br>效用80   第二节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念81 <br>  一、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81 <br>  二、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念82  <br> 第三节 市场营销管理83 <br>  一、市场机会分析83 <br>  二、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86  <br> 第四节 市场营销策略89 <br>  一、产品策略89 <br>  二、价格策略91 <br>  三、分销渠道策略92 <br>  四、促销策略94  <br> 第五节 用户关系管理97 <br>  一、用户关系管理的含义97 <br>  二、用户关系管理的作用98<br>第四章 企业的生产管理与技术管理102<br>第五章 企业的质量管理133<br>第六章 企业的物流管理与设备管理164<br>第七章 企业的财务管理190<br>第八章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212<br>第九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235<br>参考文献263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