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工程材料力学性能 第3版
0.00     定价 ¥ 49.8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111530954
  • 作      者:
    束德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8-01
收藏
目录

第3版前言<br>第2版前言<br>第1版前言<br>本书主要符号<br>第一章金属在单向静拉伸载荷下的<br>力学性能<br>第一节拉伸力伸长(延伸)曲线和<br>应力应变曲线<br>第二节弹性变形<br>一、弹性变形及其实质<br>二、胡克定律<br>三、弹性模量<br>四、弹性比功<br>五、滞弹性<br>六、包申格(Bauschinger)效应<br>第三节塑性变形<br>一、塑性变形方式及特点<br>二、屈服现象和屈服强度<br>三、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br>四、应变硬化(形变强化)<br>五、缩颈现象和抗拉强度<br>六、塑性<br>七、屈强比<br>八、静力韧度(强塑积)<br>第四节金属的断裂<br>一、断裂的类型<br>二、解理断裂<br>三、微孔聚集断裂<br>四、断裂强度<br>五、断裂理论的意义<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二章金属在其他静载荷下的力学<br>性能<br>第一节应力状态软性系数<br>第二节压缩<br>一、压缩试验的特点<br>二、压缩试验<br>第三节弯曲<br>一、弯曲试验的特点<br>二、弯曲试验<br>第四节扭转<br>一、扭转试验的特点<br>二、扭转试验<br>第五节缺口试样静载荷试验<br>一、缺口效应<br>二、缺口试样静拉伸试验<br>三、缺口试样静弯曲试验<br>第六节硬度<br>一、金属硬度的意义及硬度试验<br>的特点<br>二、硬度试验<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三章金属在冲击载荷下的力学<br>性能<br>第一节冲击载荷下金属变形<br>和断裂的特点<br>第二节冲击弯曲和冲击韧性<br>第三节低温脆性<br>一、低温脆性现象<br>二、韧脆转变温度<br>三、落锤试验和断裂分析图<br>第四节影响韧脆转变温度的冶金<br>因素<br>一、晶体结构<br>二、化学成分<br>三、显微组织<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四章金属的断裂韧度<br>第一节线弹性条件下的金属断裂<br>韧度<br>一、裂纹扩展的基本形式<br>二、应力场强度因子KⅠ及断裂<br>韧度KⅠC<br>三、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Ⅰ及<br>断裂韧度GⅠC<br>第二节断裂韧度KⅠC的测试<br>一、试样的形状、尺寸及制备<br>二、测试方法<br>三、试验结果的处理<br>第三节影响断裂韧度KⅠC的因素<br>一、断裂韧度KⅠC与常规力学<br>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br>二、影响断裂韧度KⅠC的因素<br>第四节断裂韧度在金属材料中的<br>应用举例<br>一、高压容器承载能力的计算<br>二、高压壳体的热处理工艺选<br>择<br>三、高强度钢容器水爆断裂失效<br>分析<br>四、大型转轴断裂分析<br>五、评定钢铁材料的韧脆性<br>第五节弹塑性条件下金属断裂韧度的<br>基本概念<br>一、J积分及断裂韧度JⅠC<br>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及断裂<br>韧度δc<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五章金属的疲劳<br>第一节金属疲劳现象及特点<br>一、变动载荷和循环应力<br>二、疲劳现象及特点<br>三、疲劳宏观断口特征<br>第二节疲劳曲线及基本疲劳力学<br>性能<br>一、疲劳曲线和对称循环疲劳<br>极限<br>二、疲劳图和不对称循环疲劳<br>极限<br>三、抗疲劳过载能力<br>四、疲劳缺口敏感度<br>第三节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及疲劳<br>门槛值<br>一、疲劳裂纹扩展曲线<br>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br>三、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br>第四节疲劳过程及机理<br>一、疲劳裂纹萌生过程及机理<br>二、疲劳裂纹扩展过程及机理<br>第五节影响疲劳强度的主要<br>因素<br>一、表面状态的影响<br>二、残余应力及表面强化的<br>影响<br>三、材料成分及组织的影响<br>第六节常见疲劳断裂<br>一、低周疲劳<br>二、缺口机件疲劳寿命估算<br>三、低周冲击疲劳<br>四、热疲劳<br>第七节疲劳短裂纹扩展简介<br>思考题与习题<br><br>工程材料力学性能<br><br>目录<br>第六章金属的应力腐蚀和氢<br>脆断裂<br>第一节应力腐蚀<br>一、应力腐蚀现象及其产生<br>条件<br>二、应力腐蚀断裂机理及断口<br>形貌特征<br>三、应力腐蚀抗力指标<br>四、防止应力腐蚀的措施<br>第二节氢脆<br>一、氢在金属中的存在形式<br>二、氢脆类型及其特征<br>三、钢的氢致延滞断裂机理<br>四、氢致延滞断裂与应力腐蚀的<br>关系<br>五、防止氢脆的措施<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七章金属磨损和接触疲劳<br>第一节磨损概念<br>一、磨损<br>二、耐磨性<br>第二节磨损模型<br>一、黏着磨损<br>二、磨粒磨损<br>三、冲蚀磨损<br>四、腐蚀磨损<br>五、微动磨损<br>第三节磨损试验方法<br>第四节金属接触疲劳<br>一、接触疲劳现象与接触应力<br>二、接触疲劳破坏机理<br>三、接触疲劳试验方法<br>四、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因素<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八章金属高温力学性能<br>第一节金属的蠕变现象<br>第二节蠕变变形与蠕变断裂<br>机理<br>一、蠕变变形机理<br>二、蠕变断裂机理<br>第三节金属高温力学性能指标及其<br>影响因素<br>一、蠕变极限<br>二、持久强度极限<br>三、剩余应力<br>四、影响金属高温力学性能的主要<br>因素<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九章聚合物材料的力学<br>性能<br>第一节聚合物材料的结构<br>一、高分子链的近程结构——<br>构型<br>二、高分子链的远程结构——<br>构象<br>三、聚合物聚集态结构——晶态、<br>非晶态及取向<br>第二节线型非晶态聚合物的<br>变形<br>一、非晶态聚合物在玻璃态下的<br>变形<br>二、非晶态聚合物在高弹态下的<br>变形<br>三、非晶态聚合物在黏流态下的<br>变形<br>第三节结晶态聚合物的变形<br>第四节聚合物的黏弹性<br>一、静态黏弹性——蠕变与应力<br>松弛<br>二、动态黏弹性——滞后和<br>内耗<br>第五节聚合物的强度与断裂<br>一、强度与硬度<br>二、银纹与断裂过程<br>三、韧性与增韧<br>四、摩擦与磨损<br>第六节聚合物的疲劳强度<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十章陶瓷材料的力学性能<br>第一节陶瓷材料的结构<br>一、陶瓷材料的组成与结合键<br>二、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br>第二节陶瓷材料的变形与断裂<br>一、陶瓷材料的弹性变形<br>二、陶瓷材料的塑性变形<br>三、陶瓷材料的断裂<br>第三节陶瓷材料的强度<br>一、弯曲强度<br>二、拉伸强度<br>三、压缩强度<br>第四节陶瓷材料的硬度与<br>耐磨性<br>一、陶瓷材料的硬度<br>二、陶瓷材料的耐磨性<br>第五节陶瓷材料的断裂韧度与<br>增韧<br>一、陶瓷材料的断裂韧度<br>二、陶瓷材料的增韧<br>第六节陶瓷材料的疲劳<br>一、陶瓷材料的疲劳类型<br>二、陶瓷材料疲劳特性评价<br>第七节陶瓷材料的抗热震性<br>一、抗热震断裂<br>二、抗热震损伤<br>思考题与习题<br>第十一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br>第一节复合材料的定义和性能<br>特点<br>一、复合材料的定义和分类<br>二、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br>第二节单向复合材料的力学<br>性能<br>一、单向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br>二、单向复合材料的强度<br>第三节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br>性能<br>一、基体与纤维间的应力传递<br>二、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弹性<br>模量<br>三、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br>第四节复合材料的断裂、冲击和<br>疲劳<br>一、复合材料的断裂<br>二、复合材料的韧性<br>三、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br>四、复合材料的疲劳性能<br>思考题与习题<br>附录<br>附录A与本书内容有关的材料<br>力学性能试验方法<br>标准及其适用范围<br>附录BΦ2值表<br>附录C表面裂纹修正因子<br>附录D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br>国家标准力学性能指标<br>名称和符号对照<br>附录E不同条件下的试验力(GB/T<br>2311—2009《金属材料布<br>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br>试验方法》<br>参考文献<br>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