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新媒体营销
0.00     定价 ¥ 38.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0659688
  • 作      者:
    刘娜
  • 出 版 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收藏
精彩书摘
  二、发展趋势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升级与革新,新媒体呈现出自然化、智能化、社交化和跨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
  1.自然化
  “自然”是指人类自身所具备(无需借助外物)的合乎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如“只听不看”“停下来看”“边走边看”“边走边说”“边走边听”“看一看、尝一尝”“摸一摸、闻一闻”等,而“自然化”是指新媒体的发展符合且遵循人类自然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的过程。
  媒介的发展历史中共经历了三个自然化时期。第一,媒介的自然形态时期,以口头语言媒介和实物媒介为典型代表,特点是不依赖其他媒介,保持自然感知形态和遵循自然感知模式。第二,媒介形态的第一次自然化阶段,以印刷术和电子技术为代表催生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分别成功地复制了人类停下来看、只听不看和看到多彩世界这几个基本的自然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第三,媒介形态的第二次自然化阶段,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相比于前一阶段,其灵活性更大、难度更大,因此,下一阶段媒介的自然化发展趋势必然会遵循两个方向:
  第一,进一步复制可以触摸、可以闻嗅甚至可以品尝的感知形态,从而达到完整且精确地复制人类的自然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的高级水平。目前数字技术只能部分地对涉及嗅觉、触觉、味觉的感知形态进行模仿,尚未达到全面地成功复制的水平,因而下一阶段发展的趋势就是尽可能借助数字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VR/AR技术等高度还原人类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
  第二,改变人类的某些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促进新媒体的自然化升级。随着媒介的演进,新的媒介形态既有可能是复制人类原有的感知形态和模式,也有可能创造出新的感知模式,只要新出现的感知方式不做作、不多余、不构成累赘和负担,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那就属于自然化的升级。例如,谷歌眼镜的“眨眼拍照”功能,用户只需眨一眨眼睛,就可拍摄照片,免去了拍照按钮或语音命令的繁琐过程,便利性得到大幅提高。此外,还有眼动跟踪、手势翻页、语音搜索等,这些虽然不是自然感知形态和感知模式,但其便利了人类的生活。
  2.智能化
  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传感器等先进技术的发展,智能化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智能家居、智能医疗等。新媒体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分为计算智能、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三个基本阶段:计算智能阶段的媒体能够进行存储计算,感知智能阶段的媒体可以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认知智能阶段的媒体就朝着能理解会思考的方向发展,目前新媒体的发展正朝着第三个阶段迈进。新媒体的智能化趋势主要体现在生产、预测、传播三个方面。
  (1)生产。新媒体内容生产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机器写作,基本模式是“人工模板”+“自动化数据填充”,即先由人工编写制定基本模板,再结合实际情况借助机器学习,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媒体内容的编写。
  (2)预测。新媒体智能化预测指在用户行为发生之前,新媒体能够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提前预判并进行个性化推荐。现如今,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正炙手可热,其能够对大量数据进行识别分析,学习用户的习惯、识别用户的行为,从而帮助企业更为精确地预测用户行为,展开更具针对性的营销对策。
  (3)传播。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对于媒体而言,如何获取并向用户传播匹配的信息至关重要,这就需要依靠相应的技术实现信息传播的智能化、精准化。智能化媒体的突出优势就是能够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精细化需要,并通过技术逻辑将用户的需要与媒体的内容生产建立起对应关系,实现精准传播。
  3.社交化
  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融合在了一起。每个人都能够生产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并且通过转发、评论等进行信息的传递,社交媒体传播的信息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电商领域诞生了“社交电商”的新形式,企业在开展营销时一方面可以借助社交媒体通过“社交圈”传递营销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亲友之间的信任度降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担忧。自2019年起,社交电商行业的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的市场规模会进一步扩大,利用社交媒体购物的形式也会进一步发展。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新媒体营销的缘起
1.2 本书的主要内容
1.3 本书的逻辑框架

第2章 揭开新媒体营销的面纱
2.1 新媒体的产生及发展
2.1.1 媒体的发展史
2.1.2 新媒体的产生
2.1.3 新媒体的发展
2.2 营销管理的前世今生
2.2.1 营销与营销管理
2.2.2 营销理论的发展
2.2.3 营销格局的变迁
2.3 如何理解新媒体营销
2.3.1 什么是新媒体营销
2.3.2 新媒体营销的解析
【课后思考】

第3章 新媒体传播机理及影响
3.1 新媒体传播要素的变化
3.1.1 传播主体的变化
3.1.2 传播受众的变化
3.1.3 传播内容的变化
3.1.4 传播渠道的变化
3.1.5 传播效果的变化
3.2 新媒体传播模式及机理
3.2.1 媒体传播模式及机理演变
3.2.2 营销传播模式及机理演变
3.3 新媒体传播的作用影响
3.3.1 新媒体对媒介的影响
3.3.2 新媒体对经济的影响
3.3.3 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3.3.4 新媒体对政治的影响
【课后思考】

第4章 新媒体时代的消费行为
4.1 新媒体时代的消费者行为
4.1.1 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4.1.2 消费者行为的类型
4.1.3 消费者行为的动机分析
4.1.4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
4.2 新媒体时代的消费者决策
4.2.1 消费者决策的定义
4.2.2 消费者决策的类型
4.2.3 消费者的决策过程
4.3 不同情境下的消费者行为
4.3.1 粉丝经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3.2 社群经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3.3 微商经济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4.3.4 知识付费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课后思考】

第5章 新媒体时代的营销工具
5.1 新媒体营销工具的基本概念
5.1.1 新媒体营销工具的定义
5.1.2 新媒体营销工具的类型
5.2 主流新媒体营销工具分析
5.2.1 社群营销
5.2.2 直播营销
5.2.3 短视频营销
5.2.4 视频营销
5.2.5 搜索引擎营销
【课后思考】

第6章 新媒体营销的方法体系
6.1 价值管理循环体系
6.1.1 价值管理之源-价值识别
6.1.2 价值管理之魂-价值定位
6.1.3 价值管理之桥-价值提供
6.1.4 价值管理之梯-价值提升
6.2 基于价值管理的营销方法
6.2.1 基于价值识别的营销方法
6.2.2 基于价值定位的营销方法
6.2.3 基于价值提供的营销方法
6.2.4 基于价值提升的营销方法
【课后思考】

第7章 新媒体营销的运营策略
7.1 新媒体营销的运营流程
7.2 营销分析阶段的运营策略
7.2.1 价值识别
7.2.2 用户画像
7.3 营销设计阶段的运营策略
7.3.1 价值定位
7.3.2 组合设计
7.4 营销执行阶段的运营策略
7.4.1 平台引流
7.4.2 圈粉变现
7.5 营销创新阶段的运营策略
7.5.1 粉丝裂变
7.5.2 价值创新
【课后思考】

第8章 新媒体时代的隐私保护
8.1 个人隐私权的界定及构成
8.1.1 什么是隐私与隐私权
8.1.2 新媒体时代的隐私权
8.2 新媒体时代的隐私侵权行为
8.2.1 隐私侵权行为的定义
8.2.2 隐私侵权行为的成因
8.2.3 隐私侵权行为的特点
8.2.4 隐私侵权行为的表现
8.3 隐私权保护的研究及实践
8.3.1 隐私权保护的理论研究
8.3.2 隐私权保护的社会实践
8.4 隐私权保护的困境及突破
8.4.1 隐私权保护的困境
8.4.2 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课后思考】
总结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