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2天:走近光明科学城》:
梦想的力量(外四篇)——科学城承载光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邓红丽
这是一场漂亮的攻坚战,创下多项“深圳之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征地拆迁,是全市近年来单体体量最大的土地整备项目,需在复杂建成区内连片整备土地面积达1.82平方千米。经过艰辛努力,光明区创下“22天完成全部527户计划签约任务,28天实现已签约腾空交房”这一令人难以置信的土地整备“科学城速度”,创下又一项“深圳之最”,并由此形成务实高效、富有创新色彩的“光明土地整备模式”。
在寸土寸金的深圳,面对牵涉上万人利益、历史遗留问题交织、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局面,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队伍以零上访、零投诉的辉煌战绩,交出了一份堪称完美的答卷。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的大背景下,光明区委区政府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以非凡的开拓勇气和责任担当,在大湾区建设的宏伟蓝图上,增添了厚重的“光明注脚”。
“科学城速度”“光明土地整备模式”受到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兄弟区和外省市相关部门闻讯后也纷纷前来“取经”……
“光明土地整备模式”背后究竟深藏着何种秘籍?经过笔者深入调查走访,拟分五个篇章,多角度、立体式再现光明区那段热火朝天、令人难忘的光辉岁月,并从好方案、好机制、好队伍、好作风、好宣传等侧面深度解码创下“科学城速度”的前前后后。敬请垂注!
……
科学城项目落在这片土壤
像一粒种子生长出希望
像一团火焰温暖了心房
像一盏灯塔把未来点亮
像一抹朝阳带来了发展的曙光
……
这是一位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干部留下的诗章。这位年轻人将这段难忘的岁月浓缩成一首深情的诗——《追梦的翅膀》,道出了百万光明人对科学城项目的热切期待和殷殷希望……
作为国家战略,光明科学城的建设,是光明区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最重要的战略机遇。2019年2月18日正式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而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是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国务院有关文件已明确将以深圳为主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正是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承载区。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上,深圳市委、市政府赋予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的全新定位和光荣使命,光明区站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全国发展的聚光灯下,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期。当前的光明区呈现出三个“前所未有”:上下聚焦、万众瞩目的机遇前所未有,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局面前所未有,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势头前所未有。
2019年5月9日,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土地整备总结表彰大会举行。光明区委书记王宏彬深情表示,“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工作中那段火热的、令人难忘的岁月,让我们每天都被感动着。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表彰先进树典型,回顾‘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的坚定信心、韧劲和情怀,目的就是为了动员党员干部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作风,从这里,再出发”。
光明区委副书记、区长刘胜表示。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光明区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重燃改革开放初期的火热激情,不断推动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建设。
在这里,期盼“世界一流科学城”崛起
处于深莞交界处的光明区,在人们的既有印象中,曾经是一片农场,发展相对滞后。正因为沉寂太久,光明区上下才更热切地渴望一场从内到外的巨大变革,期待新光明发展腾飞。
近两三年以来,一场由内到外的嬗变,正逐渐颠覆人们对光明区的既有印象。“红坳精神”“科学城速度”令人啧啧称奇,地铁6号线、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光明中心区、光明小镇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高歌猛进,公园之区、水污染治理、查违拆违等战场捷报频传,光明区处处洋溢着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热情。
光明区委常委、科学城启动区土地整备推进工作组常务副组长何奕飞说:“光明的这些成绩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土地整备‘科学城速度’的创造只是一个缩影,是全区上下凝聚发展共识的集中体现。”
光明科学城规划总面积99平方千米,以“科学+城市+产业”为发展规划,以“一心两区、绿环萦绕”为空间格局,将打造成世界一流科学城。
蓝图绘就,要想把蓝图变成现实,土地整备是基础。光明科学城启动区项目需整备土地面积达1.82平方千米,需拆除建筑物1205栋,面积达45.03万平方米,是全市近年来单体量最大的土地整备项目。
面对这样一个体量大、群众期待大、谈判压力大、复杂情况多的土地整备项目,光明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现场指挥部的同志,自项目启动土地整备伊始,坚持“5+2”“白加黑”连续作战,以“啃硬骨头”精神抓攻坚,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形成了务实高效的“光明土地整备模式”,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