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乡愁文集》:
寻梦枞川 王建生
第一集 梦起蛟台
轻帆挂与白云来,棹击中流天倒开。
五月江声千里客,夜深同到射蛟台。
——姚鼐
就从这里开始吧。射蛟台,枞阳梦开始的地方。
这是一张枞阳老城区交通现状图,深蓝色的线条,是老城三条穿越汉唐、横贯明清的石板路,分别叫后街、中街、河街,它们自北向南横向排列,就像一个枞川的“川”字。枞阳,又叫枞川,这三条石板路的最初布局与枞川这一称呼是否有关,现在我们无法考证,但这个名字一定与这条环抱小城、蜿蜒流淌的长河有关。
实际上,长河就叫枞川河,甚至还叫过枞江,是长江水系大大小小支流中的一支,历史上它一度与长江融合交集,江河同流,或汹涌狂暴,或静流如歌。
至少公元前106年的枞阳,就是这番水天相接的苍茫景象。这一年的冬天,汉武帝南行巡狩,江面依旧辽阔,枞川河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顺江而下的皇家船队停泊在河街沿岸,楼船上下绵延千里,史书上说:“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足见当时的热闹场面是何等壮观。
如今,汉武帝南行巡狩的盛况早已成为淡远的岁月,只能在史书里找到片言只语,但他在枞阳江上射蛟的故事世代流传,而射蛟台,一个天下闻名且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辞典》的去处,显然是枞阳许多传说中最美的神话。
老街,是枞阳历史的切口,走在后街平滑幽深的石板路上,你就一步跨进了明朝。井是明朝的,宅子也是明朝的,连同这些木制的梁柱、飞翘的檐角、铅灰色的砖瓦、用白石灰涂抹着的墙缝都显得那么古朴苍老。
沿着后街的石巷再往前走百余步,不知不觉就来到了汉代。射蛟台就在后街北面这道山坡上,面朝长江,迎风耸立。2000多年过去,它是如此的凛然肃穆又是如此地牵动着我们的心。
现在住在老街六十岁上下的人,大都还记得当年射蛟台独特神奇的地貌。达观山南麓山坡上,一片一亩有余的山岩和周边地形迥然不同,数十根天然石柱拔地而起,根根独立,突怒偃蹇,争为奇状。众石之中又耸立着两根一人来高的石柱,顶平、骈立,顶端有两个酷似靴底的脚印,脚尖朝向西南,与不远处连城湖中的一个土墩遥遥相望。两根石柱后面有一块凹陷的岩石,如同椅子形状,靠背扶手齐全,虽然四周杂草萋萋,野花丛生,但椅面终年干燥洁净,苔藓不生。
历史的颓垣早就埋没了汉代花草,枞川夜雨里,也已不见了当初的渔火江枫。“射蛟惟有空台在,秋色东来起暮烟”,时光依旧,但从前射蛟台那个神奇的地貌早已面目全非,无论你心中如何波澜万千,那种辉煌都已谢幕,如今只剩下这块孤独不语的标志碑。
说射蛟台是一个历史废墟也许并不为过,但射蛟台无疑在枞阳人的心目中有着山一样的分量,因为从汉武帝射蛟的那一年起,枞阳正式设县;从汉武帝作《盛唐枞阳之歌》的那一刻起,枞阳人以枞阳的名义追求繁荣昌盛、富足安宁的梦想就不休不止了。
今天,射蛟台遗址公园正在保护修建。枞阳,一个千年历史文化名城的梦想开始了。
第二集 千年墨香
扫云初上惜阴亭,亭下芊芊草色青。
碑刻不随城市改,渔矶聊待贾帆停。
山围春树年年雨,江映寒芒夜夜星。
射虎纵横今始灭,谁将辛苦献王廷。
——胡缵宗
上码头老城区的范围西起上码头老街,东边一直延伸到莲花湖西岸,在这个大约五平方千米的三角形区域,设计了三个文化休闲公园,洗墨池公园便是其中的一个。
假如把两千年的时空,置于同一视点下集中放大,西汉以后直至西晋末年,这一段枞阳历史似乎没有灵光一现的神来之笔,或者一气呵成的华彩段落。但枞川河的荻叶芦花,依旧年复一年迎送着寒来暑往;达观山的枞树,年年也都纵情地生长,生长在每一个枞阳的春天。
汉武帝的黄华盖在枞阳消失大约400年以后,一个布衣青衫负箧寻梦的高大身影又出现在枞阳达观山上,他就是在中国历史上“惜阴励志”的传奇人物——陶侃。
出生在西晋末年的陶侃,从小家境贫寒,是个名副其实的草根阶层。但他在担任枞阳令期间勤政廉洁、励精图治,后来官升太尉大司马,都督八州,据上流,握强兵,成为东晋政坛上一颗最为耀眼的明星。
他的珍惜光阴故事、运甓自励故事、陶母封酢故事,在现今的枞阳,很多人张口都能说上一段,而枞阳达观山边的陶侃惜阴亭和洗墨池,就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
位于达观山和凤凰山之间的惜阴亭最早叫运甓亭,取陶侃运甓自励的意思,亭西建有陶公祠。到了明代,或许是枞阳学风蔚然兴起的缘故,知县张崇德为砥砺后进,将运甓亭改为惜阴亭。亭为砖木结构,高五米,四柱立地,围以栏杆,琉璃宝顶,飞檐悬铃。匾额正楷书题“惜阴亭”三字。与惜阴亭相得益彰的是亭侧的洗墨池。洗墨池原为一椭圆形天然石池,池底凸凹不平,周长约一丈六尺,水深二尺七寸。值得一提的是,这池水终年不枯,久雨不溢;池面绿荫掩映,蝶飞燕舞。
据说,陶侃当时的寓所就在这个石池附近,勤于政事之余,陶侃珍惜分阴,每天练习书法后就在这个池子里洗濯砚台和毛笔,天长日久,池水不污,却墨香四溢。于是,后人称之为洗墨池。多少年来,它与惜阴亭一起,已成为众多枞阳文人学子心中追逐梦想的圣地。
令人惋惜的是,历尽千年风雨而不倒的惜阴亭,于1938年被侵华日军所毁。而令人欣喜的是,在枞阳各类文化园复建中,陶侃洗墨池和他的“惜阴”故事已演绎为枞阳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之一,书写着枞阳的今天和明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