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信息的获取与收集
  (1)-般性信息
  通过手机、网络、杂志等,人们可以获得一些关于各种职业的信息。有些大学生通过媒体报道,被某个知名人物的事迹和成就所打动,从而树立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人物自传类的书籍也是对主人公所从事职业的更为具体的描述。这要求人们在平时多浏览和关心那些与职业有关的信息报道。
  (2)专业性信息
  除了这种一般性的信息获取外,还有一些专门的渠道可以获得更为权威的职业信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办的《职业》杂志是国家级人力资源管理和求职招聘类专业刊物,其内容涉及各个行业员工招聘录用、培训与开发、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估、薪酬设计与管理、福利与保障等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内容,对于大学生了解各类职业很有帮助。《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是我国唯一一本专门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杂志,除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提出各种咨询建议外,也经常介绍一些职业的信息。如果明确了自己希望了解的行业范围,还可以浏览一些针对该行业的杂志书籍,比如,希望了解教师行业,可以阅读《中国教师》等杂志;如果对企业经营感兴趣,就可以借阅《英才》《经理人》等杂志。①
  (3)权威性信息
  对于职业介绍最为权威的资料当属由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编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它将我国全部社会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职业),突出了职业应有的社会性、目的性、规范性、稳定性和群体性特征。大典中的每一个职业都由编码、名称、职业定义和职业描述以及归人该职业的工种组成,对职业的性质和工作活动的内容、范围,以及与工种的联系做了准确的界定和表述。
  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同一种职业,在不同的组织中,也有一定的差异。在了解职业信息时还要考虑该职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搜集职业信息
  人们对于工作的信息除了可以从各类媒体书刊中获得,更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悟。来自周围亲戚朋友、师长校友的个人就业的亲身感悟,有助于人们对于工作形成更为理性和现实的认识。因此,大学生应当尽可能地抓住机会,走访正在自己理想职位上工作的人士,或者是本专业所对应职业的从业人员。最为理想的方式是几位同学组成一个校友访谈小组,有计划地分别访谈本专业已毕业的校友,他们所在的工作行业是本专业毕业生可能就业的领域。访谈后整理职业信息,可以和大家共享。
  无论是个人行为还是团队访谈,都应当了解目前该工作职位的12个特点。
  ①工作内容。这份工作主要做什么,是以人际沟通为主还是以技术操作为主。
  ②成长路径。如何从最低层做到最高层,走技术路线和管理路线有何不同。
  ③发展趋势。技术发展、文化特点和经济全球化是否会对本职位有影响。
  ④薪水福利。工资报酬以工作时间和努力程度来决定还是以业绩好坏来决定,每月多少,不同岗位的差别有多大,各种福利保险的状况如何。
  ⑤应有技能。要胜任此工作,人们必须会做什么。
  ⑥教育培训。此岗位要求何种学历和学位,工作中是否有继续学习和参加培训的需要与机会。
  ⑦如何获得此职位。是否必须有相关工作经验,是否提供实习机会。
  ⑧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否舒适,工作压力水平如何,上级的管理方式、客户服务方式和同事交往方式是怎样的,工作时间有无弹性,出差的时间和频率如何等。
  ⑨需求单位。除了本单位外,还有哪些组织提供这一职位。
  ⑩资格证书。除了学历和学位外,该工作还需要何种资格证书,哪里有相关培训。
  ⑩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该职位如何影响家庭角色,对婚姻生活和个人休闲方式有何影响。
  ⑥近期的准备。要获得这份工作,需要在大学里完成什么准备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