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培养清洁能源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特别是对清洁能源国际热点课题开展前沿研究的高水平领军人才以及政策研究、管理人才,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应用能源》期刊社和瑞典麦拉达伦大学合作开展“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本项目依托《应用能源》期刊,结合瑞典及麦拉达伦大学能源技术和科研优势,整合全球著名院校导师资源,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一流刊物、一流院校、一流导师、一流学员”四个一流的研究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为实现中国能源学科跨越式发展贡献力量。本书作者中邓祥元、李宁、李克勋、李帅虎、王甫、杨广武、伊文婧、赵培涛等8位同志入选2018年国际清洁能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徐婧同志于2019年入选该项目。
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在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已从2008年的11.8%上升到2017年的20.8%,而且清洁化进程加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满足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全国各高等院校纷纷设立了与清洁能源相关的专业,如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本科专业以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与应用、工业节能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储能材料技术、氢能技术应用等专科专业,这为大量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实力雄厚、实践能力突出、真正学以致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在全国高等院校中能为能源类相关专业的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介绍清洁能源知识的教材非常缺乏,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在使用与新能源相关的教材,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是不同的概念。与新能源相比,清洁能源是指对能源清洁、高效、系统化应用的技术体系,它不是对能源的简单分类,而是指能源清洁利用的技术体系,此外,它不但强调清洁性同时也强调经济性。因此,为使大部分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清洁能源领域的相关知识体系与技术发展趋势,邓祥元同志组织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转化、减排技术、智能能源系统、储能技术、能源系统可持续发展等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本书。
本书作者在各自的专业技术领域从事相关科学研究工作多年,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每位作者的学科背景和学术特长,本书的编写任务安排如下:第1章和第6章由邓祥元编写,第2章由杨广武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李宁编写,第5章和第8章由王甫编写,第7章由李克勋编写,第9章由赵培涛编写,第10章和第13章由高坤编写,第11章由徐婧编写,第12章由李帅虎编写,第14章由伊文婧编写;最后由邓祥元负责统稿和校对。在内容编排上,本书除了介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外,还系统介绍了能源的清洁高效利用和评价技术体系。此外,作者为本书精心准备了配套的教学课件,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这将大大提高以本书为教材的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作者参阅了大量同行的教材、资料与文献,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此外,化学工业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给予了悉心的指导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但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