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一)缺乏具体的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方法和评价标准
生态水利工程规划和服务目标具有明确的地域性和特定性要求,需要综合考量经济和生态之间的关系。由于生态系统之间具有较强的地理区域差异,所以生态水利工程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地理区域差异性特点,因地制宜,满足当地地质、水文和生物等多种功能上需求。总的说来,尽管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中已经提出了相应配套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但是在涉及具体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内容时,却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最为典型的就是评价方法不合理、评价标准不明确。不仅仅是该水利工程,从全国角度来看,很多当前建设的水利工程对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致使相关领域缺少足够的研究成果可以利用和参考。此外,水利工程中由于包含大量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之时,所以我国水利工程建筑物尽管制定了明确的标准,但是由于未能制定相配套的技术标准,导致生态服务目标未能标准化和规范化,后续的水利工程设计工作也缺乏科学指导,变得无所适从,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水利工程设计人员生态学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
生态水利工程是将传统的水利工程和生态学知识的有机整合,在符合传统水利工程建设目的和原理的同时,还需要符合生态学原理。故此,就需要相关生态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更多的生态学和其他学科知识,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活动取得更加可观的成效。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水利设计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的人才少之又少,尤其是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不足,导致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工作流于表面。诸如,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后,很多周边的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水利工程周边的生物群落出现了明显的改变。此外,还有很多地区的防洪工程和水坝建设完成后,水体流动性降低,致使水体原本的自净能力急剧下降、水质下降、水体受到严重污染。传统的水利护岸工程建设更多的是以混凝土结构为主,这种人工还将水体和土地分离开来,造成了水中生物和微生物的接触,造成自然生存环境发生改变,河流原本自净能力下降,水体环境变差,不利于水中生物的生存。基于上述种种情况,致使很多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变差,为工程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的市场运行体制下,水利工程设计人员和环境保护工作者之间缺少直接的合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落后性。
(三)水利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平衡协调问题复杂
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自然界的演变,都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人类在改造生存环境的同时,必然会对自然界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如何能够平衡协调人类社会活动和自然界环境变化成为当前首要工作之一。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平衡是一项十分系统、复杂的工作,其中涉及众多的因素和变量问题,较之传统水利工程而言,生态水利工程具有固定方法,应针对不同的水文条件、河道形态,有针对性提出配套的设计规划。诸如,河床由于长期水沙冲刷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河槽断面,所以在不同水文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断面。对于水文条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和形态同样存在差异。故此,水利工程建设和生态保护之间如何能够平衡协调?成为当前首要工作开展方向。
二、基于生态理念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对策
将生态理念融入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是尤为必要的,尤其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愈加突出,为了谋求人类社会长远发展,就需要摒弃以往牺牲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迎合时代发展需要,努力打造环境友好型水利工程,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一)转变传统观念,强化学习和交流
水利工程建设同生态保护相同,是一对十分矛盾的对立体,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更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生态理念有机融入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合理利用条件,促使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问题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转变,设计规划更加科学。该工程在设计之前,为了确保生态理念能够有机融人其中,特组织相关设计人员学习生态学相关知识,并综合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生态水利工程案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做出综合考量。在实际设计活动开展中,通过专题研讨和座谈会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分享设计心得。基于此,可以有效的改变设计人员思想和技术上的不足,提高综合能力。
(二)将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有机结合
提高工程水文学和生态水文学的结合,以此为设计基础,结合实际情况,促使设计规划更加合理。设计中应该提高对水利工程服务对象的保护,明确当前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目标,更为合理地开发水资源,促使水利工程更加生态和谐发展。本工程在建设中,由于水库是以备用水库为目标,定位明确、使用频率不高、换水周期较长,所以多数时间内水库是处于备用状态。所以,水库规模和水质维护成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在设计时除了要计算水库规模以外,还要综合考虑到水库水环境容量实际需要,深入分析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对于水质、水量带来的影响,了解水质变化规律,明确水资源空间分布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对位关系。故此,在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生态水文学和工程水文学之间的关系,确保水库在各个时期都能够储存足够的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