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文化研究(辛丑集)》:
苏州紧邻上海,每得风气之先,造园亦复如此。早在清朝末年,即已有公园之建,一是昆山的马鞍山公园,一是苏州城区的植园。民国期间又先后建了十五处公园。可以这样说,苏州建造公园,在全国中等城市中起步较早,但以后并不兴旺发达,主要原因是受到苏州当时城市地位的影响。
按当年城区和县区情形,简述如下。
苏州城区有三处。一、植园:苏州历史上第一个公园,在今文庙和苏州中学西南隅的植园饭店处,1907年苏州知府何刚德建。二、皇废基公园:在今公园路、民治路、五卅路、草桥弄范围内,1920年始建,1927年落成,初名皇废基公园,曾称城中公园、吴县中山公园,苏州公园这个名字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命名的,苏州市民俗称“大公园”,以与北局小公园相区别。三、北局小公园:在北局,今人民商场东之广场上,1931年建。
吴江县(今吴江区)有五处。一、目澜洲公园:在盛泽镇,1929年盛泽区公所利用历史遗迹而建。二、西津小公园:在同里镇,1929年同里区西津镇公所将仁济道观(南观)后面的小园进行修葺,略具园林规模。三、吴江公园:在松陵镇,1934年建。四、同里公园:在同里镇,1935年秋建于北郊水安桥与北观之间的新街上。五、震泽公园:在震泽镇,1936年建于“震泽八景”之一的“虹桥晚眺”旧址。
昆山县(今昆山市)有三处。一、马鞍山公园:在玉山镇,1906年将马鞍山之阳辟为公园,初名马鞍山树艺公司,后易名马鞍山公园。二、半茧园:在玉山镇,本是明昆山叶氏始建的私家园林,民国后辟为公园,1925年园中建广仁医院,从此公园、医院并存,在今昆山第一人民医院址,园景几无。三、巴城公园:在巴城镇,1933年以明人周禧墓为中心建造。
太仓县(今太仓市)有三处。一、游息山庄:在城厢镇,1911年建。二、玄武池:在璜泾镇,1930年以池面十亩的玄武池为中心辟建。三、艺芳园:在浏河镇,1920年吴仲裔建于北街市梢之东、土山之南。
常熟县(今常熟市)有三处。一、虞山公园:在虞山镇,民国初年创建于虞山东南麓明嘉靖进士严讷一角园,植树造林,称虞山树艺园;继之增建,称逍遥游;1925年改名虞山公园,日占时期曾改称伊佐公园。二、常熟公园:在虞山镇,1931年建于北门大街,俗称“新公园”。三、何市公园:在何市镇,1926年建,抗日战争胜利后扩建为小学校舍。
另外,民国期间还曾规划在金鸡湖、独墅湖之间狭长二里的半岛建公园,在城南、运河畔建澹台湖公园,在城西南建太湖国立公园,但都未建成。
从以上所述十七处公园来看,对民国期间苏州的公园可做以下解读。
第一,基本上适应社会的需求,但算不上兴旺发达。
作为一个中等城市,苏州公园的建造起步较早,马鞍山公园、植园都建于民国之前。论数量,也较他地为多,除了每个县的县治所在地必有-二处外,有几个集镇也建有公园,这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就公园类型说,多数是综合性公园,也有植园这样的专属类公园。一般说来,当时只有大城市才有可能建专属类公园。苏州的公园都建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原因很简单,日军全面侵华后,经济受到破坏,生活不得安宁,哪还有实力和精力去建公园呢。继之四年国内战争,战乱频仍,当时政府同样无力也无心去建造公园。
就苏州城区来说,当时公园之建,对于只有二十七万的人口来说,大体是适应的。问题是,民国时期只有三个公园,而且植园还是清末所建,综合性的功能也比较差。北局小公园,仅是到观前街临时歇脚的绿地,而且也过早失去了公园面貌。真正的公园,只有皇废基公园而已。因此,从园林发展史的角度看,民国苏州城区公园的建造,实在说不上兴盛,如果和历史上辉煌的私家园林相比,公园这一新的园林形态更显得缺少光彩。
第二,凡是公园所有的属性和特点,苏州的公园全部具备。
(一)公众性,这是公园的本质属性。即如皇废基公园来看,它是一处综合性公园,近百年来一直是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中心,至今甚至成了苏州游子思乡记忆中一个地标性的公共设施。
(二)游乐性,即公众游玩的去处,这是公园服务功能的本质所在。因此,公园的风景要美,要有山可登,有水可游,有花木可赏,有亭台楼阁,设茶社、棋室以供品茗对弈、谈文论艺。即以皇废基公园为例,它就是具备各种条件和设施,集生活休闲、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于一体。
(三)面积较大,因公园面向公众,人流量大,所以面积必须大。如植园二百十四亩,皇废基公园八十亩,吴江公园二十八亩,马鞍山公园四十亩,逍遥游和常熟公园皆数十亩。有的公园虽在集镇,面积也很大,如震泽公园六十亩,目澜洲公园、巴城公园也都有数十亩。
(四)公园特别注重绿化。尤其是乔木的种植。公园面积大,主要不是用于建筑,而是用于绿化。学者统计显示,与古代私家园林相比,公园的建筑面积少掉百分之十八,而绿化面积高出百分之三十四。在绿化中,重视引种国外的观赏植物,如雪松、广玉兰、日本樱花、罗汉松、夹竹桃、日本五针松、西洋杜鹃、杂交月季、天鹅绒草等。
(五)公园都有相当的文化氛围。与其他园林形态一样,公园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就变成纯粹的自然景观。苏州公园的文化内涵十分浓郁,如皇废基公园有图书馆、电影院,成立了艺社,举办国学讲座,东斋为名流吟诗作画之处,曾编有《东斋酬唱集》,俨然是苏州的文化沙龙所在。常熟的逍遥游,文化色彩同样突出,画家吴昌硕、金石家赵古泥常来此休憩,并留下许多墨宝,“鸳鸯蝴蝶派”作家吴双热还编印了《逍遥游公园日报》。
第三,苏州的公园多数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