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四十年悬壶手记:济世良方(第2版)》:
《温病条辨》是中国医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经典之一,是继《伤寒杂病论》之后理法方药俱全的宏伟巨著。三仁汤是《温病条辨》中少有的几张疗效卓著、治疗范围广泛的看家处方之一,是清热利湿的代表方。三仁汤不仅适用于瘟疫,对因湿热所致的内外科杂症皆有良效。
三仁汤由杏仁、半夏、飞滑石、生薏苡仁、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组成,用甘澜水煎服,现代多用水煎服。方中杏仁苦温,宣肺利气,提壶揭盖,通调水道,气化则湿化,宣通上焦;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配以半夏苦温燥湿;厚朴苦辛化湿,醒脾和胃,振复运化水湿之机,转枢中焦;薏苡仁甘淡,渗利湿热而健脾,配以滑石、通草、竹叶淡渗利湿,清透湿郁所化之热,疏导下焦。方中诸药合用,既可轻宣上焦肺气,又可畅通中焦气机,还可渗利下焦湿热,升清降浊,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因咸苦辛温燥之剂,每易助热化燥;苦寒清燥之品冰伏湿热,常致脾伤湿留。唯宜芳香苦辛,淡渗化气利湿并进,能使三焦通畅,湿热分消,湿去而脾不伤,热除正安,诸症自除。本方主治上焦肺气不宜,中焦脾气不运,下焦肾和膀胱之气化失常。方中三仁合用,三焦分消,共为君药,故名“三仁汤”。
所谓“甘澜水”,就是将普通泉水取出来后放在容器中,用水瓢或木勺舀起来扬高再倒入容器中,这时水中会有许多泡沫产生,然后再将水舀起来倒入容器中,如此反复多次,所取得的泡沫水。其性质轻不助邪,还可健脾开胃。
本方证的病机核心为湿热弥漫,闭阻阳气。病变部位贯穿三焦,脏腑涉及五脏六腑。治疗重点在轻开宣化。其所要驱逐的主要病邪为湿热,治疗目的为祛除湿热。治疗手段为气化。通过气化以达湿化,湿化而热清,最后结果是浊降清升。
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人体五脏六腑各有所主,各脏腑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叫“气化”。如果各脏腑各自为政,不互相配合,则生命活动就会出现异常,病理症状迭出。人体的气化功能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气化则湿化”“气化则燥清”“气化则邪去正安”。
三仁汤配伍严谨,选药精当,区区八味药统治三焦湿热,对全身各个部位与湿热有关的疾病都有治疗作用,玄机无限。它的各项成分都是临床常用药,都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有着非凡的疗效。再加上它严谨的配伍法度和科学配比(用量),其适应证又符合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饮食习惯和疾病谱,这就决定了它广泛的临床用途和卓尔不凡的临床效果。
湿热是常见而又不被重视的致病因素。作为外因,它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一年四季到处游荡,一遇适当时机,它就会侵人人体,兴风作浪;作为内因,它广泛存在于机体的各个部位,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九窍,一旦形成,它就会四处流窜,伺机发难。
当今社会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湿热病频发,现代病、富贵病流行。究其原因,不外膏粱厚味,养尊处优,营养过剩,脂肪堆聚;劳心过度,心火亢盛;空气污染,放射超标。一言以蔽之,湿热使然。现代医学对此尚无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不少有识之士转从传统医学中寻求解决之道。由于它虽无传染性,却像瘟疫一样多发流行,集温病学之大成的《温病条辨》首先被纳人人们的视线,原来吴老爷子高瞻远瞩,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设计好了详尽的应急预案,三仁汤就是清热利湿,消除各种湿热病、现代病、富贵病,降脂降糖的法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