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
本章介绍航空工业和民航运输业发展历程及其阶段特征,阐述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发展的互动关系;介绍民航运输业相关基础概念,分析民航运输业的社会特性和经济特性及其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与地位。
人类一直在追寻能够翱翔天空的梦想,直至1903年12月17日莱特(Wright)兄弟发明的第一架动力推进并由人操纵驾驶的飞机试飞成功,才真正开启航空新纪元。人类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从仅能飞行12秒、高度只有3.66米的试验性飞行(图1-1)[1],进入人造星体载人飞行往返于太空和地球之间、飞向深空探测火星或驻留空间站的太空时代;从飞行距离只有36.56米、速度约为48千米/小时、仅能沿海滨沙滩的飞行,发展成跨海越洋的洲际环球飞行;从当年人们像英雄般冒险乘坐飞机,到如今飞机已经成为大众化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人类征服天空付出了无数生命和代价,换取了像广阔蓝天一样无边无际的丰厚回馈,造福全人类。
图1-1 莱特兄弟发明的世界上第一架动力推进并由人驾驶的飞机原型[1]
1.1 世界民航运输业发展历程
从人类祖先发明火药起,人们就开始了挑战天空的历程。经过漫长岁月的艰辛努力和无数试验,直至18世纪西方工业革命,人类展翅飞翔的梦想才逐步成为现实。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全球性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民航运输业,并以此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成为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便于本书的论述,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如图1-2所示。
(1)载运工具(vehicle),泛指用于运载目的能够由人控制移动的所有人造运送工具的统称,包括轨道车辆(轮轨列车和磁悬浮列车)、道路车辆、船舶、飞行器和管道等。
(2)飞行器(flight vehicle),是指由人类制造,并能够由人控制在空间飞行(载人或无人)的物体。飞行器分为航空器和航天器。
(3)航空器(aircraft),主要是指在大气层以内依靠空气浮力由人控制飞行的飞行器,如飞机、直升机、滑翔机、飞艇、气球、风筝,以及能够在大气层内飞行的导弹和火箭等[2]。
图1-2 载运工具分类
(4)航天器(spacecraft),主要是指在大气层之外的太空空间依靠自带动力和天体力学规律由人遥控飞行的飞行器,如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以及能够在大气层外的空间飞行的洲际导弹、火箭等。
(5)航空工业(aviation industry),主要是指研究、开发、生产和维修航空器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相关工业领域。
(6)航天工业(aerospace industry),主要是指研究、开发、生产和维修航天器、航天运载系统及其所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的相关工业领域。
(7)民航运输业(civil aviation transport industry),主要是指运用航空器从事民用航空运输及进行航空器维修与保障服务的相关领域。
1.1.1 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
莱特兄弟发明的人类历史上第一架动力推进载人飞机试飞成功,点燃了人类飞向天空的希望之火。当时,欧美许多国家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具有比较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工业,在此基础上,首先出于国防需要,开展研制和规模化生产实用型运输飞机。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需求,强烈刺激了西方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进而成为欧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那时起,航空工业不仅服务于军事,而且成为发展民航运输业和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
1934年,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生产出能够真正适用于航空运输的14座DC-1型飞机,速度为304千米/小时[1]。2007年,欧洲空中客车飞机公司生产的 A380大型远程运输飞机,其*大容量可承载850名乘客,巡航速度达到850千米/小时,可持续飞行14800千米[3],打破了美国在民用飞机制造业领域的霸主地位。超声速民用客机也早已翱翔蓝天,英国生产的协和超声速飞机飞行在19000米以上高空时,速度可达2150千米/小时[4]。在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航空工业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2002年,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向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和国会提交的《美国航空航天产业未来委员会*终报告》中指出[5],“航空航天工业是美国经济领域内的一支强大力量,是在全球市场中*具竞争力的领域之一”;“航空航天技术是构成美国军事能力的战略战术的骨干技术”,“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欧盟认为[6],航空航天工业在确保欧洲安全和繁荣方面有着关键的战略作用,是提升欧洲民用和国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基础,也是欧洲安全的重要保证。显而易见,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象征。
航空工业的发展为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运载工具、技术和维修力量。在航空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民航运输业不断提供客货运输市场。另外,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为航空工业提供了重要市场。世界的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发展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航空工业与民航运输业之间具有相互促进发展的唇齿关系。
1.1.2 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19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还笼罩着全球的时候,史无前例的定期航班(scheduled flight)悄然问世。谁也没有料到,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Tampa到 St. Petersburg之间陆地乘车需要行驶一天的路程,乘飞机只要20分钟。这就是美国运用飞机于1914年1月1日开创的世界民航史上首次定期航班运输。尽管 St. Petersburg市市长作为世界上定期航班的首航乘客向世人昭示航空旅行已经成为可能,但由于当时人们对航空感到陌生,乘客寥寥无几,加之航空公司缺乏运营资金,4个月后这个航班因亏损而夭折[2]。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世界民航运输业艰难地掀开了它的发展历史篇章。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世界民航运输业也逐渐成长起来。表1-1和图1-3为有数据记载的1930~2018年世界民航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增长态势。
表1-1 1930~2018年世界民航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7,8](单位:亿吨?千米)
回顾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它经历了几大重要发展阶段。纵观这几大发展阶段,其历史性转折都与几次国际性的大事件密切相关。因此,下面采用阶段分析法,对世界民航运输业发展过程进行简要回顾与分析,以了解民航运输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并以史为鉴。图1-3 为1930~2018年世界民航运输量有数据记载的增长态势。
根据西方业界观点[2],差不多每隔20年,世界民航运输业发展便会发生一次大的变革,参见图1-3。
图1-3 1930~2018年世界民航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及发展阶段[7,8]1930年起,开始有数据记载世界民航运输量
1.形成期(1918~1937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基本结束,首先是航空邮件运输服务的开启,成为世界民航运输发展史的一个重要起始点。当年3月,在苏联的基辅和奥地利的维也纳之间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邮运航线;5月,美国邮政部在纽约和华盛顿之间开辟了一条国内定期邮政航班航线。由于受战争需求刺激而快速发展的航空工业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开始走向萧条,航空工业为了生存必须寻求新的发展出路,民航运输业成为它的主要市场。大批军用飞机改装成民用运输机,大批飞行员转入航空公司,在技术、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为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及欧洲各国为获得民航运输市场的竞争优势,开始竞相发展各自的国际民航运输业务。
1919年2月,德国在柏林至魏玛之间开辟了欧洲第一条定期客运航线。
1919年3月,法国在巴黎至比利时布鲁塞尔之间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国际定期航班航线。
1919年9月,英国和法国在伦敦与巴黎之间开辟了世界上第一条两国对飞的国际定期航线[1]。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性,有关机载设备、气象预报、夜航设备、空中交通管制、地面保障服务、通信导航等领域的研究相继应运而生,为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
民航运输业的初始发展阶段虽然举步艰难,但是它显露出的重要战略意义和巨大潜在市场,引起不少国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在1919~1930年的这十多年里,许多乃至成为当今业界巨头的航空公司先后诞生,参见表1-2。在这一阶段,由于民航运输业还处于发展初期,虽然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在不断改善和提高,但飞机性能、飞行技能和维护技术尚不成熟,经营管理没有经验,大多数航空公司经营亏损,只能依靠政府的经济资助和财政补贴惨淡经营。
表1-2 1919~1930年创立的部分航空公司[1]
但是,航空工业的技术进步不断给民航运输业带来新的发展生机。1927年,先进的航空导航设备—陀螺仪开始装备飞机,提高了飞机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安全性。1935年,供仪表飞行指挥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先后在美国新泽西州纽瓦克机场、俄亥俄州克莱乌兰机场及芝加哥机场建成并投入运行。从此,可以通过无线电指挥空中飞行,使航空运输进入了空中交通有序管理的新时代[2]。其后不久,从石油中提炼出了高质量的航空燃油,自动着陆系统研制成功,这些都显著地提高了航空运输飞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1933年,波音 B247型飞机问世,展示出现代航空运输机的雏形:全金属机身,单翼,双发动机,起落架可伸缩,可以乘坐10名旅客,巡航速度快(图1-4)。1934年,道格拉斯公司的DC-1型飞机问世,而真正使人们感到航空旅行较为安全的应当首数21座的DC-3型飞机,它不仅速度快,而且座舱舒适。正是DC-3型飞机史无前例的安全记录,增加了人们乘坐飞机的勇气和信心,使得航空公司运营开始逐步扭亏为盈,进入稳步增长的发展新阶段(图1-5)。
图1-4 1933年美国波音公司 B247型飞机问世[2]
DC-3型飞机在民航运输市场中的成功运用,真正体现了航空运输的四大特点:快捷、经济、舒适和安全。也正是由于航空运输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航空乘客逐步增多,航空保险业务于1937年开始进入航空运输领域[2]。
图1-5 1930~1937年世界民航定期航班运输总周转量及年增长率[7,9]
随着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机场也应运而生。*初,机场就是一片平整的土地(airfield),或是沙滩,或是农场,或是公路,主要为飞机起降、加油和维修提供场所。到1912年,美国已经建造了20多个机场(airfield)。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又建造了67个新机场[10]。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机场大都既是军用又是民用,并无明确区分。随着民航运输业务的增加和对旅客服务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机场设施不断改善,专供旅客休息的候机楼和机场服务设施开始出现,现代机场(airport)的雏形初现端倪。
在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同时,有关航空的国际法规也在开始逐步建立。早在1910年5月,来自欧洲19个国家的代表聚集在法国巴黎,就有关航空器国籍、航行证、飞行员资格审查、飞行规则和领空主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起草了《巴黎国际航空公约(草案)》。1919年10月,巴黎和平会议*高理事会通过了《巴黎国际航空公约》(简称《巴黎公约》),并成立了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ICAN)[11]。《巴黎国际航空公约》是世界航空史上的第一部法典,它明确阐述了国家领空主权原则,具体规定了无害通过的权利和限制、国际航行的规则和条件、航空器分类和国籍登记方法、航空器出入境管理及机组人员资格确认要求等事项[12]。《巴黎国际航空公约》的签订对尊重各国领空主权、维护国际航空秩序和促进民航运输业的有序发展,发挥了极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