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本书易于使用。拿起它,轻轻翻开,找到一节您感兴趣的课程,就可以用了。 不过,既细心又耐心的读者能通过本书获益更多。在每节课程的设计当中,除了有相当大 部分的内容介绍哲学本身之外,我还在书中交叉引用了我的所有其他作品;因此,它起到 了如同“心脏”一般的作用,通过联结将血液输送给其他每一部作品,彼此浑然一体。
《曾经有一个如果》(Once Upon an If)是一本用故事和讲故事来使人思考的书。在那 本书中,我区分了“用……思考”和“对……思考”。我以前的书一直关注用故事或者说 通过故事来进行思考;利用故事将读者引入哲学问题或哲学困境。而在本书中,我开发出 了“对故事进行思考”的一些方法,或者说探究如何与儿童一起解决文本解释方面的棘手 问题。除了全新的课程内容之外,如何对故事进行思考是本书带来的原创理念。
在进行解释(interpretation)时,您会遇到一个哲学里的牛词叫“阐释学”(hermeneutics)。 起初,我打算完全避免这个令人生畏、听起来可怕的词;这种让人们脱离哲学的词。后来 我开始研究它。这个词起源于古希腊的神赫尔墨斯(Hermes),他是众神的信使和使者, 经常从奥林匹斯山向人类传送消息。赫尔墨斯被描述为“狡猾而诡计多端”a;虽然宙斯认 可他的聪慧、口才和说服力,但仍警告他不要说谎。赫尔墨斯承诺永不说谎。“但是,”他 说,“我不能承诺永远说出全部真相。”b 据说他甚至帮助命运三女神发明了字母,所以他 的名字如今跟“解释”有关还是有道理的――说出最少的内容。因此,赫尔墨斯也加入了 阿里阿德涅(Ariadne)(《“如果”机器》c 和《哲学商店》d)、德莫多克斯(Demodocus)
[《假如奥德赛》(The If Odyssey)]和山鲁佐德(Sheherazade)(《曾经有一个如果》)的行 列,成为本书的标志性人物。
继大 卫? 伯奇 的《中学生哲学思维训 练》(Provocations: Philosophy for Secondary Schools)一书之后,我偶尔也会使用“阐释学问题”一词,来表示这个问题要求孩子们说 出他们认为某个段落是什么意思;在能够批判性参与问题之前,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而后才是“任务问题”通常起到的作用。
PaRDeS 法则(参见附录 2)是带领孩子们解读文本的新型通用方法,可以跟《曾经有
a March, J (1998). Cassell’s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Mythology. London: Cassell & Company, p. 200. ――作者注
b Graves, R (1955). The Greek Myths, Volume 1. London: Penguin, p. 65. ――作者注
c 原书名为 The If Machine: Philosophical Enquiry in the Classroom,涉及该书的课程参照其中文译本:彼得?沃 利?帮助孩子发展思维?塔玛?利瓦伊,绘;李爱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译者注(如 无特殊说明,脚注均为译者注)
d 原书名为 The Philosophy Shop : Ideas, Activities and Questions to Get People, Young and Old, Thinking Philosophically, 涉及该书的小标题部分参照其中文译本,参见:彼得?沃利?哲学商店:培养哲学思维的 138 道思考题?王亦兵, 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
a
一个如果》里面的“概念盒子”(文本解读的另一种方法)一起用。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的 课程单独采用了不同的解读方式,例如“永无止境的信”(解读散文)、“幽灵”(解读诗歌)、 “水杯”的《哈姆雷特》(Hamlet)部分(解读莎士比亚)和“矮胖墩”[ 用刘易斯?卡罗 尔(Lewis Carroll)的方式思考含义本身的含义 ]。
通过本书,我还想展示哲学在教学中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帮助教师在教学之前、期 间以及 / 或者之后,诊断和评估班上的概念理解程度(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见附录 5)。考 虑到我们在文献中读到的所有关于“理解教育”而非“应试教育”的警告,哲学能够满足 一切在自我提升中的优秀教师的所有要求。将良好的引导与良好的教学相结合,应该是一 种自然互补的耦合,由学生通过探究引出,并指示教师需要教授的内容;然后将正确的知 识、正确的信息以及正确的事实传授给那个学生,或者当这个班都需要知道这些知识的时 候,也传授给全班。又或者,当他们问起的时候。
彼得?沃利 哲学基金会 2015 年 9 月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