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现象学》为"中国现象学文库"丛书之一,为读者进入胡塞尔的巨大思维视域提供一条可能的通道。一个哲学读者,即使他在胡塞尔现象学方面无所准备,也应当可以借助于本书而获得对胡塞尔思想的初步理解,以及对由一些中心概念所标识的现象学基本问题的初步认识。
《胡塞尔现象学/中国现象学文库》:
知觉预设某种身体特定的自我敏感性(sel- sensitivity)。我们对知觉性对象的经验,总是被共同起作用但非主题化的、对身体位置和运动的经验所伴随,这被称为动觉经验( kinaesthetic experience)。当我弹钢琴时,键是结合着对手指运动的感觉而被给予的。
每个知觉包含一个双重的作用。一方面,我们有一系列的动觉经验,另一方面,我们有一系列受驱动的、功能性地和这些经验相关的知觉性现象。尽管动觉经验并不被解释为属于被感知的对象,尽管它们本身并不构成对象,它们表明了身体性的自我给予性,且由此揭示了与知觉性现象相关的统一体和结构(Hua14)。动觉经验也给那些现象提供了融贯性,这使它们能够获得其对象指涉( object-reference),并使它们成为某物的现象(ap pearances of something)(Hua4/66,16/159,6/109)。结果,我们或许能够说,知觉性的意向预设了一个移动的、并因此是具有肉身性的主体(Hua16/176)。简单地说,胡塞尔所提出的重要观点,并非是我们能够感知运动,而是我们的知觉本身就预设着运动。
……
导论
第一章 早期胡塞尔:逻辑、认识论和意向性
第一节 胡塞尔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第二节 意向性概念
第三节 活动、意义、对象
第四节 意指性的和直观的被给予性
第五节 明证性
第六节 范畴性对象和本质直观
第七节 现象学和形而上学
第二章 胡塞尔的先验哲学转向:悬搁、还原和先验唯心论
第一节 无前提性
第二节 笛卡尔式的方法和本体论的方法
第三节 一些误解
第四节 胡塞尔的先验唯心论
第五节 构成的概念
第三章 晚期胡塞尔:时间,身体,主体问性和生活世界
第一节 时间
一、原初印象一滞留一前摄
二、绝对意识
三、视域和在场
第二节 身体
一、身体和角度性
二、作为主体的身体和作为对象的身体
第三节 主体间性
一、唯我主义
二、先验主体间性
三、对他者的经验
四、构成性的主体间性
五、主体性--交互主体性
第四节 生活世界
一、生活世界和科学的危机
二、常态性和传统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中译本修订后记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