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与演讲》:
三、倾听的类型
根据目的、动机不同,倾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获取信息式倾听
此类倾听主要是为了获取信息和知识。如学生上课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听广播等。这些都是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获取信息式倾听的着眼点在于首先要倾听和识别内容的中心思想(贯穿于整个内容的基本思想),然后是听主要观点(加强中心思想的观点),最后是听支持性观点(支持主要观点的材料)。如在上课或者听讲座中,先要在大脑中形成框架,识别中心思想,听并记住主要观点和支撑性观点,在这个基础上预演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将讲话者的观点与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寻找共同或相似的观点,并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质疑。
2.批判式倾听
批判式倾听是对听到的内容进行评估和质疑。这些质疑可以在头脑中进行,也可以直接对说话者表达。理想状态下的沟通,所有的评估都是批判式的。事实上,每个人对于外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都有着自己的认知,这些认知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些认知的形成往往和个人的经历/经验或者知识谱系、道德评价标准、价值观有关。当我们去听别人讲某个知识之前,自己大脑中已经检索相关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接下来的倾听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质疑和判断的过程,听到的观点与大脑中原有的观点相互验证。
如辩论赛中,正方和反方都会注意倾听对方观点并对其中的一些内容观点进行批判等。再比如,王老师看到学校发的通知邮件,学校邀请国内某位著名教授下午举办一场有关信息安全的讲座,要求没有课的老师去听。在看到题目后王老师想“信息安全就是讲网络安全,现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被黑客攻击、中病毒以及被植入木马导致信息泄漏的危险,这次讲座应该就是告诉我们有哪些网络安全威胁,让我们安全用网”。下午听后,王老师发现这位知名教授讲座的内容和他设想的并不完全一样。
在批判式倾听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搞清楚说话者的动机。其次是依据动机,将事实从观点中区分出来,对观点进行质疑和提问。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听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时都会不高兴,甚至反感;因此,为了有效地倾听,我们需要正视这种认知观念上的差异,以宽容的心态面对。
3.情感式倾听
此类倾听是听者被要求或者希望为了情感而倾听,且要与对方分享自己的情感。现代社会,每个人的生存压力都很大,每个人都有向别人倾诉的愿望。研究调查表明,减压的最佳方式就是发牢骚倾诉,而在这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倾听者是不可或缺的——说者并不需要听者做什么行动或者从听者那里得到什么帮助,而只是需要对方的倾听。
案例2-5
王医生在一家知名医院里已经工作了5年。有一天上班后,一位女患者前来问诊治疗,他看这位女患者衣着得体但面容憔悴,气色不大好,在问过病情之后开了诊断书和药方,请患者拿药回家按照要求服用。
两周后,这位女患者再次前来问诊治疗,这次他发现女患者心事重重,面容憔悴,神情忧郁,病情似乎比上次还加重了。王医生很吃惊。他给患者倒了杯水,请患者坐下,对患者说:“你的病应该是心理压力太大所致,如果你有什么想要说的,我会是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刚说完,女患者就放声大哭。王医生起身关好门窗,再听这位女患者一边哭一边倾诉。在听的过程中他知道这位女士是家里出了一些变故。这位女患者哭完之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她很感谢王医生的耐心倾听,并在之后又找王医生倾诉了两次,最终彻底痊愈。
回想起这次经历,王医生很感慨,他觉得一个好医生必须要懂得如何去和患者沟通,而与患者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先当一名合格的倾听者,愿意听、会倾听患者讲话。
4.享乐式倾听
此类倾听单纯只是为了享乐、放松而为之。如听音乐,欣赏话剧等。我们通过这样的倾听来舒缓神经、调节心情、缓解压力。如果我们喜欢,记住听到的内容是很容易的事情。如我们基本上可以一字不漏地复述自己喜欢的电影里面的经典台词或者歌曲中打动自己的几句歌词。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