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0.00     定价 ¥ 7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76805604
  • 作      者:
    赵婷婷,马佳,秦曼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3-01-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索》:
  (4)理想与现实造成的一些冲击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其具体表现在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不同社会人群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社会公正、公平与经济效益产生失衡,预期收入与实际收入之间的差距,以权谋私、腐败等问题的存在还应得到广泛的重视。与此同时,当今社会竞争压力逐步增大,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为了应付这些,学生只能不断提升自我。当他们面临“接收到的理论与现实情况不同”“说和做不一致”时便会产生迷茫和失望。
  (5)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方法不足
  目前,上级检查教育效果,一是教育教案、二是教育笔记、三是现场提问及考试,由于检查往往时间有限,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就是一份精美的教案、几本教育笔记和随机抽查的几个问题所决定。在调研过程中,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是管住思想,而不是流于形式,检查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好坏,除了笔记、教案、提问等,更应该结合一个学生有没有完成任务和人员凝聚力多方面进行考量。
  2.主观因素带来的现实挑战
  在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时间、地域、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思想政治骨干作用发挥等方面的现实挑战。这些方面的因素更多地体现了主观因素带来的现实挑战。
  (1)时间利用的有效性还需加强
  政治教育、谈心交心等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单向传授还是双向交流,教育效果是与开展时长成正比的。从目前的要求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高等院校可根据单位情况自行调配,但是应该充分保证教学时间。
  (2)高等院校教师自身能力亟待提高
  通过对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管理者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其来源主要是干部和其他行政人员转行,直接从院校思想政治专业毕业的只占到10%。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校思政教育管理者转行后对政治工作从头学起,有些理论自己都不甚理解,只能照本宣科;有些问题自己都一知半解,讲起来只能是似是而非;有些政策自己都解读不清,执行下去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同时,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分管其他多项工作,精力上也很难顾及全面。
  (3)工作互动存在不可控性
  在与大学生的互动中,如果思政教育工作者没有做好引导工作,很容易造成教育的反效果。比如在讨论一些管理案件的时候,一些学生往往会从社会因素、生活环境等方面去解读,恰恰忽略了案件当事人自身的原因和问题。在这种讨论中,负面的互动更能引起大家的兴趣和热情,所以开展互动式教育需要思政管理者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对可能出现的非主流观点提前想好应对策略,尽量在其观点抛出时就给予回应和引导,让整个讨论向主流观点靠拢。
  (4)参与者群体存在的诉求差异
  在高等院校,参与者的问题是制约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最为核心的因素。反过来讲,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就是为参与者服务的,其核心目的就是解决参与者的问题,看似很矛盾的表述,但中心思想是统一的。不同年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不同。很多年纪较小的大学生对教育时间的期望最小,对教育内容持“无所谓”的态度,对教育方式则有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这反映出年轻人对政治教育的基本态度——短小、精干、要点突出、形式活泼。此外,还有一些大学生对教育时间基本没有诉求,认为目前的教育时间比较合理。对教育内容则认为过于刻板,应该加入一些时事政治或舆论热点问题的讲解和解读,对教育方式没有过多要求。这反映出学生对政治教育的基本态度——深刻、有吸引力、贴近时事。
  不同学历层次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上有较为明显的区别。但不同年龄、学历层次对思想政治教育需求也存在一致性,常规类型的教育吸引力已不是很大,更多地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地将当下舆论热点和前沿信息知识融入教育中,增强政治教育的时代性。
  (5)学生主体的学习体验存在不足
  从目前来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单一。我国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更多地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灌输说教式方式。教育者按照教材机械地照本宣科,对所受理论的实践指导性的关注不够,再加上教师为了能够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授课计划中规定的内件及学院为了完成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时,实行大班或者合班授课,如此便成了“教师上课讲理论、学生课上做笔记、考试之前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论完全脱离实际,学生感到所学到的知识没有任何现实的指导作用,缺乏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互联网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
第二节 “互联网+教育”
第三节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功能

第三章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建

第四章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探索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网络化教学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课程创新优化

第五章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协同育人
第一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协同育人基本内涵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协同育人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协同育人策略

第六章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第一节 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融合
第二节 基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思政课改革
第三节 大学生思政教育采用新型教学方法
第四节 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VR技术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