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出版时间 :
无库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0.00     定价 ¥ 72.00
泸西县图书馆
此书还可采购1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ISBN:
    9787569297850
  • 作      者:
    左霞
  • 出 版 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2-05-01
收藏
畅销推荐
精彩书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二、生活化教学模式
  普通高等院校思政教育生活化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效果的“关键一招”,普通高等院校教育者应以相关的理论为指导,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将教育理念回归日常生活,把教学方式融入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学校管理方式贴近生活,使教育和管理与生活并驾齐驱,相向而行,最终使教育融入生活,用生活来教育,为了生活而教育,以提高普通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最终效果。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1.教学目标差异化
  大学生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学生的受教育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所以教育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各种因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而不是千篇一律,不能提出与学生现有水平相差较远的教学目标,在制定目标时既要有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小目标”,也要关注学生可能达到的高度,制定相对高一点的“大目标”。“小目标”可以融入学生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就可知、可感、可行;“大目标”可以使学生“跳一跳”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除此之外,制定差异性的目标还要关注不同的学生群体,对于高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所以在目标的制定上就可以层次高一些,对于低年级同学,由于他们生活阅历和经验不够丰富,就要制定层次低一些的目标。针对同一群体,由于学生的思想发展快慢不同,目标也应有所区分,比如针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这个群体,在目标制定上应有一定的区分。但无论针对哪一类学生群体,制定什么样的目标,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有针对性地改善学生思想,用“精准”的目标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2.教学目标现实化
  现实生活是我们每人每天都能切实感受到的,教育者在制定“思政课”教学目标时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制定具有现实性的教学目标,而不是制定脱离生活、脱离现实“高、大、空”的目标,我们培养的是生活中的人,目的是让学生在现实中更好地生活,而不是对学生提出过分的不符合实际的要求。教育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多关注“中间地带”的学生,制定符合大多数学生生活实际的目标。当然,关注“中间”并不是忽视“两端”,因为中间的人数多,是生活中的主力,他们的思想状况会影响到整个群体的思想状况。所以,一定要以实际为依据,把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出发点,制定“有血有肉”具有现实性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教学内容包含教育者传递的理论知识和教育思想,如何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接受教育,选取贴近生活,融入学生生活经历的教育素材至关重要。
  第一,选取具有生活性的教育素材。生活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也不是悬挂在空中触不可及的。思政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必须选取生活中真实的、客观的、可靠的教育素材,虚假的、不合时宜的素材只能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教育者在选择教育素材时应做到“因事而化”,即要与学生生活中发生的大事、小事相联系;“因时而进”,即要与生活“现时”相呼应,教育素材应与时俱进,反映时代发展特色;“因势而新”,即要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大势,现代生活发展趋势,选择富有时代内涵的教育素材。教育者在生活中要有一双发现教育素材的“慧眼”,善于发现生活中不断发生的“大事”和“小事”,在教育过程中要精心挑选与教学内容或学生生活相关的热点事件、生活故事,找准切入点,注重与教学内容的契合性,以及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将故事与理论相融合进行教学。除此之外,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设置与生活相关的议题,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注意话语的趣味性、亲和力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运用生活中众所周知、耳熟能详、贴近学生的话语对教学内容进行阐释,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趣味性,使学生倍感亲切,从而深化认知,转化行为。
  第二,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生活经历。使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符合社会行为规范,更具有道德意义,是思政教育的基本诉求。对于新时代大学生来说,谁讲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讲什么,所以教育者应多关注学生经历,在教学过程中“投其所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人、事、困惑与喜悦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和分享,并结合所讲内容与其困惑和喜悦相结合,解学生之所忧、之所困,那么思政教育就可以直抵学生内心最深处,不仅符合学生的“口味”,还可以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可谓是一举两得。除此之外,学生有多年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在头脑中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结构,这些已有的认知对于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新学习的知识和大脑中已有的知识相近,那么学生的学习速度就会加快,否则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通过多种途径多方面地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需求和生活经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应的生活元素,在教授新知识时尽可能多地考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同化新知识,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会新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新知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概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第三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第二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一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第三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一节 慕课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二节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三节 红色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四节 VR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第四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课程思政
第一节 课程思政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第三节 大学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六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育人
第一节 心理育人概述
第二节 高校心理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