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导论
不可去名上理会。须求其所以然。“事要知其所以然。”指花斛曰:“此两个花斛,打破一个,一个在。若只恁地,是人知得,说得。须知所以破,所以不破者如何。”
—《朱子语类》卷九《论知行》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当我们开始着手生物学教育研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教育研究?生物学教育研究包括哪些内容?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生物学教育研究?
【本编导航】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 简述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涵;
2. 简述生物学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及现实意义;
3. 概括我国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发展现状;
4. 概述生物学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能力目标:
1. 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并思考,尝试总结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2. 查阅文献,对我国目前生物学教育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3. 尝试根据我国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认同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必要性,提高教育研究的兴趣;
2. 树立热爱教育事业、潜心钻研的理想;
3. 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主题案例】
有一位教师,在他的著作目录中有以下内容:
*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
*怎样使检查家庭课业成为学生有效的脑力劳动?
*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差的学生
你知道这位教师是谁吗?
他就是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在著作中提出了: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思考:
1. 苏霍姆林斯基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并研究了哪些内容?
2. 苏霍姆林斯基进行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对于生物学教师而言,努力完成教学工作是自己的本职,但是如果能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生物学教育研究,就可以起到创造性地改进教学工作的作用。
第一章 生物学教育研究的概述
问题情境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由过去的单纯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研究者,倡导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进行教育研究。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并迫于方方面面的压力,一些学校只重视教学成绩,唯分数至上,认为教育研究有了更好,没有也无妨大碍,不过是锦上添花,并且费财、费时、费力,从而把教学成绩视为硬任务,把教育研究视为软目标。有些学校把考试分数、教学成绩与教学奖励、评优评先相挂钩。考试、训练成为教师的救命稻草。即使搞一些所谓的研究活动,也只不过是探讨一下考试窍门、解题技巧之类的问题,与教育研究根本沾不上边儿。教学一线上,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教师不能研、不善于研。他们认为教育科研只是研究人员、教育专家的事,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自己只不过是教学一线一名普通的教师,哪有资格和资本搞科研?
作为一线的生物学教师,你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什么是生物学教育研究?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生物学教育研究?
第一节 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涵是什么?
当我们着手进行生物学教育研究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生物学教育研究?生物学教育研究研究哪些内容?它与生物学的研究有什么异同?
一、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涵
生物学教育研究,又称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研究的一种。广义的教育研究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教育现象的观察、思考,对教育问题的尝试性解答。任何对教育现象的研究和探索都可以看作教育研究。狭义的教育研究即教育学研究,一般要求有明确的研究目的,特定的研究对象,严密的概念、范畴和体系,多样互补的研究方法,并能完成教育学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同其他教育科学研究一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活动或过程,是一种运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等学科理论及运用实验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科研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生物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研究的活动。其目的是对生物学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概括性的描述、预测、干预和解释说明,也就是从客观存在的生物学教育对象的事实和现象出发,寻找生物学教育规律,或从已经比较成熟的教育科学理论出发,分析和解决生物学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生物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生物学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即科学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它们执行着解释、推测和控制的功能。与生物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相比,生物学教育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生物学教育,它是从生物学教育教学的角度探索培养人、教育人的规律的研究,是研究者有目的地认识教育现象,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从而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的过程。
案例分析
案例一
概念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生物学概念的重要形式。围绕“有些生物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引起”这一概念设计探究活动,探索如何将探究教学与概念学习有机结合。
案例二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特有的积极、肯定的或者消极、否定的反应倾向,学习态度端正与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方式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特征和认知取向,反映了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和行为水平,直接关系着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有效性。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个性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以厦门3所中学的564名初中生和27所中学的59名初中生物学教师为研究对象,调查初中生生物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的现状,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主要结论。
案例三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习题作为教材的有机组成成分,是编好教材的重要一环。习题可以巩固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学习迁移的顺利进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比3种版本的高中生物学教材的习题设置,以期达到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选择和使用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教学资源的目的。
思考:
1. 以上案例研究了哪些内容?这些研究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有何意义?
2. 以小组为单位快速阅读《课程?教材?教法》《生物学通报》《中学生物学教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学》等期刊以及生物学教学研究方向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论文,合计10篇。组间合作:这些期刊论文及硕博论文研究的内容有哪些?
二、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与特性
生物学教育研究涉及生物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诸多现象与问题。
(一)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以“生物学教学”作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的总库(2000年1月1日~2021年9月7日)进行检索,获得以下分布图(图1.1.1)。
图1.1.1 分布图
由图1.1.1可知,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结合刘恩山等研究者前期的研究,生物学教育研究的内容 主要有生物学课程研究、生物学教材研究、生物学教学研究、生物学教学心理研究、生物学教育评价研究等方面。
对教学来说,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程规定了教学目的,不同的课程制约着教学手段的选择,课程的内容是教学工作赖以展开的材料,课程的要求是教学评价的基准。教师必须成为课程研究的积极参与者,才能够更有效地从事教学工作。生物学课程研究是围绕课程开发而展开的研究。课程开发的内容包括课程价值与目标的确定、课程途径与方法、课程概念与原则、课程结构与材料、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与管理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