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莎翁戏剧,跳出剧情梳理书中人物的死因
*探索文学、艺术和科学中“血腥”的一面
*还原历史,重新伊丽莎白时代伦敦街头和剧场的真实情景
《莎士比亚笔下的N种死亡方式:蛇咬、剑刺和心碎/新科学人文库》:
死刑犯走向绞刑架,知道死亡将近,可能会有身体反应。当肾上腺素涌向全身时,他们会颤抖,甚至会抽搐、瘫软、昏倒,他们还会大汗淋漓,增加行刑难度。在炎热的月份,人体出汗多,如果绳结没有系好,死刑犯真有可能从套索中溜下来。
1892年以前,所有绞刑都采用“短程抛落”(shortdrop)的方法。意思是在给死刑犯的脖子套上绳圈时,让他站在运货马车或梯子上,之后再移走,让犯人悬空。罪犯悬挂在绳子末端,直到死去。整个过程要花多长时间,因人而异。在自身重量和地心引力的作用下,死刑犯会慢慢死去,可能还会有亲戚朋友帮忙拉拽他们的双脚。另外,温度、绳子长度、绳结类型和打结位置也有很大影响。比如,绳结通常系在耳朵之后,但它经常滑开,要不就是系在喉头之前,以防止死刑犯大喊大叫,但这会延长死亡过程。
极端情况下,如吊住脖子引发疼痛,大脑可以向全身释放化学物质,有效关闭痛感,设法保住性命。悬挂着的身体可能会停止抽搐和痉挛,但人不一定就死了。
采取短程抛落的绞刑,死因看似很明显:肺部缺氧。但实际上,造成死亡的因素有好几个。挤压气管其实非常困难,因为它被坚韧的软骨环绕。不过,仍然有其他方式可以阻止空气进入肺部。比如拉紧脖子上的绳索,促使舌根上移,阻塞气管入口。
不仅空气能否进入肺部会有影响,脑部供血的变化也能致命。脖子上主要的静脉,如颈静脉,比动脉更靠近表皮。静脉血压更低,也更容易受到压迫。在极端的压力之下,心脏会跳得很快,将血泵人大脑,维持大脑运转。而静脉一旦阻塞,血液就不能排出,只能在大脑中淤积起来。颅内压力可以增高到使大脑碎成浆状。颅骨内发生的情况可以清楚地反映在脸上,让人们看到被吊死者脸色变深,面部充血肿胀。此外,他们的眼睛可能会鼓出来,舌头可能会伸出来。根据当时的医学观点,罪犯此时仍然活着,因为心脏还在跳动,但谢天谢地,因为大脑损伤,他们很可能已经神志不清了。
尽管多数罪犯在绞刑台上就断了气,但有证据表明,也有大量罪犯不是。根据19世纪30年代威廉•克利夫(William Cliff)的解剖记录,在35个绞刑案例中,有10个罪犯在被人从绞刑台上放下来之后,心脏仍在跳动。在伊丽莎白时期的英格兰,执行死刑的专业技术不会比19世纪更成熟,所以我们可以推测,在莎士比亚时代,受绞刑的人并不都是吊在绳子上时就死了。
为确保从绞刑台上放下来的是死尸,而不是活人,可以查看受刑人的脸和手颜色是否变深、眼角膜是否浑浊、有没有呼吸或知觉。但并非所有绞刑都会有这些典型迹象。某些情况下,在颅内压力增加到能产生上述效果之前,犯人的心跳早已停止。
绳子压迫颈部迷走神经,很快就会引起心脏骤停。这些神经末梢受到刺激,可以触发“迷走神经反射”,有时称为“迷走神经抑止”“血管迷走神经休克”或者“反射心脏骤停”。心脏功能迅速停止,意味着大脑没时间产生积血,所以面部不会呈现出颜色变深和肿胀。不过,相比用绳子吊死,这种反射效应在用手扼死时更为常见(见本书第五章)。当然,死亡可以是多种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死亡的最后阶段,自主神经系统被激活,人体会排出臭烘烘的粪便。受刑者被吊了一阵之后,躯干会很苍白,但双手、双腿和双脚的颜色会非常深,几乎呈紫色,因为地心引力使得血液往下流,淤积在肢体末端。当亨利五世的军队走过时,巴豆夫的身体就悬挂在眼前,恐怖、发臭,警示着他们。
……
开场白
第一章 我们那鄙陋的剧作者
第二章 全世界是一个舞台
第三章 您愿意医好您的病吗?
第四章 砍了他的脑袋!
第五章 谋杀,谋杀!
第六章 战争的猛犬
第七章 你们这两个遭瘟的人家!
第八章 最美味的毒药
第九章 生存还是毁灭
第十章 过分的哀戚是摧残生命的仇敌
第十一章 被大熊追下
收场白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索引
温馨提示:请使用泸西县图书馆的读者帐号和密码进行登录